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算不上很長,如果將古猿時期也算在內的話可以稍微延長一些。
當然以我們短暫的壽命來看,這個進化過程實在是太長了,根本無法想象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熬過這麼漫長的歲月的。由於進化了大腦,人類也成為了地球上智商最高的生物,所以有不少人理所當然地將自己放在了“地球霸主”的位置上。
上一任地球霸主也是人類最感興趣的物件,它正是恐龍。這些年來,有關於恐龍的科幻電影更是層出不窮。可是地球上出現生命的時間遠比恐龍生活的時代還要早得多,那麼在恐龍稱霸地球之前,地球的“統治者”都有誰呢?
三疊紀——水龍獸
一般認為恐龍的鼎盛時期是中生代。而中生代又可以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三疊紀初期恐龍雖然已經出現,但仍舊處在“幼年”階段,有一定的武力值但算不上是霸主。
所以,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人們認為,在恐龍之前的地球霸主實際上是一種名為水龍獸的生物。它也有一個別名叫做鏟子蜥蜴,屬於脊索動物門,獸孔目獸,水龍獸科。生存的年代在二疊紀的晚期到三疊紀的早期,比恐龍出現的時間要早一些。
這種爬行動物的頭非常大,脖子特別短,軀體十分粗壯,看起來像是巨型的蜥蜴,也有人認為它和河馬長得很像。由於當時的地球剛剛遭受過一次生物大滅絕,不少環境都處於恢復當中,所以倖存的物種都鮮有天敵。
水龍獸正是沾了這個光,很快就將自己的族群散佈到了全球,不論是南非、印度還是南極都有發現它的化石。當然根據板塊分裂的大陸漂移學說,這些水龍獸極有可能是被動遷移的,畢竟誰能想到腳下的土地還會移動呢。
從化石復原結果來看,水龍獸的體長大約1米。眼睛的位置很高,已經到頭頂了,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眼高於頂”吧。科學家表示,由於發現水龍獸的化石非常密集,可以判定它可能是一種陸生食草動物。沒錯,這個在恐龍稱霸地球之前的前任霸主並不是食肉動物。
從這種說法來看,水龍獸喜歡生活在沼澤附近的習性就可以理解了。畢竟水源比較豐富的地方植物才會茂盛,而前文中我們也提到了它出現時地球剛剛經歷過生物大滅絕事件,生物圈稱的上是“百廢待興”。所以水龍獸並沒有什麼天敵,反而可以享受得天獨厚的植物資源,於是憑藉著自己的體型締造了所謂的“水龍獸時代”,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
這一看法是英國利茲大學的科學家們提出的,他們透過分析發現,水龍獸的種群在2.6億年前十分龐大,最多可達10億頭。那時不少生物才剛剛出現,體型還很小根本不是它的對手,所以它搖身一變成為了地球霸主。不過,從水龍獸的食草性來看,它應該是歷任地球霸主當中最“溫柔”的一個了。科學家認為它是那場大滅絕事件的倖存者,但卻搞不清它這麼大的體型是如何自保的。
為此古生物學教授保羅·威格納爾說:“我們現在只能猜測為何水龍獸倖存了下來,而其他生物卻都遭遇了滅絕。也許水龍獸能夠挖洞和冬眠,從而幫助它們度過了地球上最惡劣的時期。
想要解開水龍獸稱霸的謎題,可能要等到科學家們發現更多的化石。不過從現在的觀點來看,水龍獸可以成為地球統治者是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的。但凡那個時代有大一點的食肉動物存在,它的種群都不可能如此繁茂。
最早的地球統治者——奇蝦
從上文的論述可以看出,水龍獸是恐龍稱霸之前的地球統治者。但是在地球漫長的生命程序中,曾有過無數生物成為霸主。毫不誇張地說,進化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那麼大家知道最早的地球霸主是誰嗎?
5.3億年前地球正處在古生代的第一個時期,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事件就發生在這個時代,而寒武紀大爆發的原因到現在仍然是未解之謎。言歸正傳,第一代霸主正是誕生於寒武紀的海洋當中。這種生物的名字叫做“奇蝦”,許多人看到這可能會表示,原來是蝦,我們一口氣可以吃幾盆。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叫做奇蝦,但是它只是同屬節肢動物門,與我們吃的小龍蝦或許有著一點點血緣關係,但卻比小龍蝦兇殘得多。之所以給它其名為奇蝦,就是因為它外形雖然與現代的蝦十分相似,卻有許多奇怪的地方。
根據化石來推測,奇蝦的身長可以達到2米左右,有著用於捕捉獵物的巨大前肢,尾巴上也有著長長的尾叉。它的嘴的直徑能達到25釐米,想象一下,我們盛小龍蝦用的“盆”它可以一口吞了。在它的口中分佈著鋒利的牙齒,可以將捕捉到的獵物瞬間嚼碎。
此外,奇蝦最神奇的一點是它擁有一對帶柄的巨眼。要知道寒武紀大爆發初期,海洋大部分生物的視力都尚未發育,說是瞎子也不為過。但是奇蝦卻進化出了眼睛,因此科學家認為奇蝦憑藉自己的視力在海洋當中吃“自助餐”,從而迅速使自己的體型變大。最終,在視力和體型的雙重壓制之下,成為了地球的第一代霸主。
不過在4.4億年前,奇蝦就滅絕了。關於滅絕的原因,不少科學家認為是海洋當中出現了體型更大的生物。可見,生物們都在不斷地進化,只要保留住“生命的火種”在未來就能夠實現彎道超車,這算不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呢?
史前海洋巨獸——鄧氏魚
寒武紀大爆發初期,生物的體型都比較小,所以奇蝦可以憑藉2米的身長和戰鬥力成為海洋霸主。但是隨著生物的進化,海洋當中出現了更多的巨獸。大家可能聽過鄧氏魚,據說這種魚類一口能把鯊魚都咬成兩截兒。
鄧氏魚的別名也叫恐魚,這個別名和恐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足以見得它的恐怖。這種魚類生活的時代是志留紀晚期到泥盆紀末期,體長可以達到10米,重量在5噸左右,被認為是當時海洋裡的頂級掠食者。科學家認為鄧氏魚是泥盆紀時期最大的魚類,並且它憑藉著自己頭骨外骨骼化的特徵,成為了新任地球霸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外骨骼化的頭使得鄧氏魚變得自帶盔甲,毫不誇張地說,鄧氏魚可能掌握“鐵頭功”絕學。鄧氏魚的咬合能力被認為是史前所有生物中排名第二的,即使沒有牙齒,也能用位於吻部的頭部贅生瞬間將動物切碎。即使是有著堅硬外殼的鸚鵡螺,它也照吃不誤。
石炭紀——巨蟲時代
不論是奇蝦還是鄧氏魚,都是海洋當中的生物。這是因為生物的起源就是海洋,所以陸地生物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突出的存在。到了石炭紀時期,陸地生物總算是爭氣了,不過與我們所想到哺乳動物霸主還是差一些,這一時代是昆蟲們的黃金時代。
石炭紀的開始時間大約是3.55億年以前,這一時期持續了6500萬年。由於氣候的適宜,植物開始大肆生長,空氣中的含氧量也開始迅速攀升,這種條件給昆蟲們提供了絕佳的進化機會。
在大氣含氧量極高的情況下,昆蟲的體型迅速變大。即使是很小的飛蟲,都和我們現在看到的老鷹差不多大。這一時代當中頗具代表性的生物有巨型蜘蛛、巨型馬陸和巨型蜻蜓等。巨型蜻蜓被認為是地球上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昆蟲,將其雙翼開啟長度可達1米,和一個成年人張開雙臂差不多。
想象一下,當一隻這麼大的蜻蜓從你的頭頂掠過,其翅膀振動的轟鳴聲會讓你覺得像是一架小飛機經過。
五次生物大滅絕
以上為大家介紹的是少數幾個時期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從中可以看出,地球霸主實際上是處於不斷更迭當中的。就像是人類的朝代更迭一樣,自然界當中也存在著某種更迭機制,而造成這種更新換代的根本原因就是“滅絕事件”。
生物大滅絕是大規模的叢集發生滅絕,不少生物因此絕種。在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恐龍正是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當中完全消失的。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和白堊紀大滅絕。
文章開篇時為大家介紹的水龍獸正是出現於三疊紀初期,那時地球剛經歷了二疊紀大滅絕,多數物種都剛剛誕生處於生長階段。因此,水龍獸確實非常走運,不僅逃過了二疊紀的滅絕事件,還湊巧成為了初期霸主,算得上是食草動物當中的“榜樣”了。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有不少關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假設。其主角正是人類,或許是地球環境的惡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又或許是前五次大滅絕使得許多人相信地球存在某種“重啟”機制。總之,大部分人都認為,如果人類再這樣不知節制地敗壞地球環境,破壞生態系統,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不但會很快發生,罪魁禍首還是人類自己。
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
雖然在恐龍之前有許多生物已經當過地球的統治者,但是其“在位”的時間都沒有恐龍長。畢竟恐龍在地球上從誕生到滅絕,經歷了大約1.6億年的時間。現在的許多電影當中都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恐龍時代,雖然恐龍的智商比不上人類,但是其種群的繁茂程度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我們至今都無法確定這些龐然大物為什麼會在一夕之間滅絕。科學家們提出最受認可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說”,並且已經在墨西哥灣發現了這顆巨大隕石留下的痕跡,直徑足足有180公里。
不論結論如何,都好像說明自然界當中存在著某種迴圈機制,沒有哪一種生物可以永坐“霸主”的寶座。也正是在這樣不斷迴圈往復的刺激下,生物才向著更高的層次進化,畢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