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時年五十四。
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可以說,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內憂外患,恐怕很快便會滅亡。
諸葛亮的逝世,對蜀國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蜀國頓時就像是一個失去臂膀的人,面臨極大的危險。
隨著諸葛亮的逝世,一開始跟隨劉備打下蜀漢基業的老臣也都熬不過歲月的流逝,或是戰死,或是病死,或是老死。
蜀漢人才凋零,所以才出現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這個時候,姜維站了出來。
姜維出身天水姜氏,起初,他侍奉魏國,在諸葛亮北伐中原之時,姜維受到魏國猜忌,不得已而投降蜀國。
歸降後,姜維得到諸葛亮的重用,並且,諸葛亮將其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姜維。同時,姜維也是諸葛亮唯一的徒弟。
諸葛亮認為,西川地勢險峻,民風剽悍,易守難攻,蜀漢當需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
諸葛亮逝世後,姜維一直都在延續這個戰略,只不過,姜維身為隴西降將,蜀漢內部之間的各個派系並不能完全接納信任他。
那時,蔣琬任大將軍,持政蜀漢大權,公元244年,蔣琬病重不能理事,費禕升任大將軍,代理蜀漢軍國大事,姜維在其手下任職。
費禕輔政期間,姜維想要大舉興兵,但費禕不準,費禕認為,我等全都比不上諸葛丞相,連丞相都做不到平定中原,更何況是我等,所以,蜀漢應該只守不攻。
公元253年,費禕被魏國降將刺殺身亡,姜維這才得以嶄露頭角。
他繼續踐行諸葛亮的戰略,積極北伐,以攻代守。
姜維九伐中原,這時蜀國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經亡故,姜維面臨無人可用的局面,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作為先鋒。
但是這裡需要提一下,廖化並不是沒有能力,相反他還是比較出眾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只是強調蜀國人才凋零,廖化年老。
姜維的數次北伐,有過兩次大勝,三次小勝,僅僅失敗了兩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以較少的代價對魏國造成了較大的損失。
對此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時已經將戰線推進至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
正是有姜維的北伐,數次挫敗魏國曹爽、王經等人的進攻,才能多年維繫著不斷衰敗的蜀漢政權。
面對強大的魏軍,姜維一個人要承擔多個角色,統帥、大將、參謀的工作都是姜維一人完成。
朝廷裡還有宦官黃皓弄權,可謂是內憂外患,即便條件如此艱難,姜維還能多次取得戰術上的勝利,著實不易。
有人說姜維北伐令蜀漢兵困民疲,但是同樣的,魏國也有損耗,而且損耗還要更大。魏強蜀弱,正是有姜維的積極北伐,這才讓兩國之間的差距不至於被拉開得很大。
公元263年,姜維上表劉禪,言明鍾會治兵關中,應當派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備魏國攻擊。
但是,黃皓專秉朝政,加之他排擠姜維,因此,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的,劉禪也就沒有同意姜維的上表。
結果,魏軍五路伐蜀,蜀漢來不及設防,雖然姜維將鍾會大軍阻擋在劍閣之外,但鄧艾出奇兵偷襲,直抵成都,劉禪開城投降,並且敕令姜維投降。
訊息傳至劍閣,姜維的軍士憤怒不已,他們拔出刀劍劈砍石頭,發洩著心中的怒火。
即便蜀漢已經滅亡,姜維仍舊籌劃復興大業,他利用鍾會籌劃復國,並向劉禪發出密信: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身處諸葛亮都無法平定的亂世,姜維在最後一刻,依舊懷揣復興之夢,這份執著且堅毅的精神,令後人所欽佩。
繼承武侯遺志,漢將孤軍奮戰,姜維可謂孤勇!
參考文獻:《三國志姜維傳》
注:本文圖片均來源網路,侵權必刪
歷史是嚴肅的,歷史也是有趣的,以史為論,在真實與客觀的基礎之下力求生動形象地描繪與品讀歷史,歡迎關注與我共同見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