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唐高宗李治是一個低調而且有實力的帝王。傳說當中李治時期唐王朝疆域面積最大,著名搜尋引擎某度甚至堂而皇之地宣稱這個疆域面積持續了三十二年之久,
從朝鮮半島出發,逆時針旋轉,看看唐王朝疆域在理治時期是否是面積最大。
首先說到的是朝鮮半島,還有呢就是貝加爾湖,今天咱就從這兩點一起來捋一捋滅百濟,
高句麗確實是李治在位期間的成就,唐王朝疆域擴大到了遼東以及朝鮮半島南部。
由於這一場從李世民後期就開始,並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戰爭,就像現在印度對於巴基斯坦,如果沒有外界力量干預,小國肯定早晚會被崩潰。
對於大唐王朝來說,那勝利是必然的。滅百濟是在唐高宗顯慶五年,也就是公元六百六十年,唐王朝在百濟故地設定了雄金都督府,之後呢總張元年、公元六百六十八年,高句麗被滅,唐王朝在高構離故地設定了安東都護府,治所高過黎都城平壤。同時新羅也就是唐王朝的機密地區,新羅國被設定為吉林州。新羅王被加封為大唐樂浪君王、雞林州都督。
理論上講,這個時候整個朝鮮半島都在大唐的疆域範圍之內。
但是好景不長,很快新羅叛唐,向西、向北侵蝕雄心都督府和安東都護府。雖然唐王朝名將劉仁軌被任命為吉林道行軍大總管,出征新羅,並取得了連續勝利。但是一方面新羅王入朝請降,一方面西域、吐蕃入侵,再加上這段時間是武則天和李治爭奪權力最為激烈的一段時間。武則天需要傾向自己的劉仁軌回京,與支援理智的宰相好處俊打擂臺,唐王朝於是就放棄了對新羅唾手可得的滅國勝利,之後又逐步放棄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
。劉仁軌退兵時。在上元二年、公元六百七十五年,隨後的六百七十六年、一鳳元年,雄心都督府北遷到了朝鮮半島北部,歸屬於安東都護府。同年安東都護府也北遷,離開了朝鮮半島,到達了遼東,也就是相當於唐王朝全面放棄了朝鮮半島,先填補了唐軍後退留下的空間。【安東都護府(公元668年~761年),是唐朝六個主要都護府之一,原為唐朝和新羅聯軍在滅亡高句麗之後,建立的管理高句麗故地的機構。公元676年,安東都護府從平壤搬到遼東,成為唐朝管理遼東,渤海國等地的一個軍政機構。因為安史之亂的原因,於公元761年被撤銷,其下轄地併入渤海國和盧龍節度使】。
有唐一代,遼東即鴨綠江南北的高句麗故地其主體部分仍然屬於中原王朝,新羅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新羅仍然臣服於唐朝。據此得知,唐王朝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統治是從六百六十年到六百七十六年,持續了十七年。
據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的統治是從六百六十八年到六百七十六年,不到十年。
相當於李治時期確實佔領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但是隨後就丟了。
東起朝鮮半島應該改為是東起遼東。
至於全面佔領朝鮮半島的新羅算不算大唐疆域?
按照番薯不算、雞糜算的原則,朝鮮半島應該不能算在大唐疆域範圍之內。
咱再來說說貝加爾湖。
大唐北方的蒙古高原原本活躍著突厥族,但在李世民初期疾風暴雨一般的打擊之下,東突厥、韓國亡了,唐王朝扶持了薛延陀、韓國管理這片區域。
隨後薛延陀叛唐,李世民再次於貞觀二十年輕鬆滅掉了薛延陀、韓國並在漠南、漠北設立了嫣然都護府管轄李治。
到武則天期間呢,燕然都護府改名為漢海都護府、安北都護府,並逐步南遷,從漠北一直向南遷徙到了現代的甘肅境內。
武則天后期。
他開始逐漸違反,其實都護府所在的位置代表了唐王朝軍事影響的範圍,當治所退回大唐境內的時候,對莫南、莫北草原一族的影響力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了
。
於是雖然李治在世期間,蒙古高原仍然一直在大唐晉民範圍之內,可以算是大堂相遇。
但是突厥人復國的努力也是此起彼伏,一直不斷。
李治死前數年的凋落二年,也就是六百八十年,大將裴行儉完成了唐王朝對草原一族的最後一次力挺掃掘、消滅了大批東突厥殘部,維持了唐王朝在這一地域的統治。
勉強可以算是李治在位期間保住了蒙古高原這片廣闊的疆域,之所以說是勉強,這是因為東突厥復國勢力在李治死前。
人,也就是六百八十二年還建立了後突厥韓國,理論上講這個時候就已經是地圖變色了。
李治僅僅差一年,就可以把丟失蒙古高原這片區域的鍋甩給武則天,也就是說李世民留給李治的蒙古高原大片疆域在李治手中。
從六百四十九年繼位,維持到了六百八十二年之後,突厥祖國剛好是三十二年,也許某度上說的三十二年就是這麼來的。看到這了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