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戰爭,無論高低貴賤,人都是平等的。戰爭是對人性最直接的考驗,面對死亡,我們能捨生取義,為戰友付出生命麼?
經典終歸是經典,回看無數次,總是心潮澎湃。今天分享的幾部電影,喜歡戰爭題材的朋友應該不陌生。
《無名戰士》
戰爭 |180分鐘| 芬蘭 |2017年
導演: 阿庫·盧希米斯
主演: 伊諾·阿霍 / 約翰內斯·霍洛佩寧
豆瓣 7.9
在1940年蘇芬冬季戰爭後,芬蘭失去了卡累利阿地區,其中包括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還割讓了巴倫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島,芬蘭灣中四個島嶼,部分薩拉區域,並將漢科半島租借給蘇聯作為海軍基地,租借期30年。
對此,芬蘭始終耿耿於懷,在森林中訓練新兵等待時機收回領土。直到1941年6月德國閃擊蘇聯,芬蘭看到了收復國土的機會,毫不猶豫向蘇聯發起了進攻。
作為一部描繪戰爭眾生相的電影,《無名戰士》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角,可每一個人物恰恰都是主角。
影片基調異常客觀真實,有著北歐人特有的冷靜與剋制。180分鐘的片長,激烈的戰鬥場面時斷時續,畫面卻是標準北歐性冷淡風,沒有一絲熱血和激情,留在觀眾心頭的只有戰爭的殘酷和壓抑。
《家園保衛者》
戰爭 |195分鐘| 芬蘭 |1989年
導演: 佩科·卡帕裡克卡
主演: 坦利·梅克拉 / 韋薩·維耶里科
豆瓣 7.6
記述蘇芬戰爭前線幾個普通芬蘭士兵的經歷,以此告訴人們,弱國芬蘭敢於抵抗俄國紅軍侵略的精神力量究竟來自何處?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結束。蘇聯最終慘勝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份領土。
《赫魯曉夫回憶錄》中提到了蘇聯紅軍在冬季戰爭中的損失時說“我們損失了上百萬人”,芬蘭老兵經常誇口說一名芬蘭士兵倒下去,要換取10名前蘇聯士兵的生命。此外蘇聯還喪失了2千輛坦克。
戰爭結束後,一位蘇聯紅軍將領悲痛地說:“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得到了5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足夠埋葬我們犧牲的戰友了
《1944》
戰爭 |100分鐘| 芬蘭 |2015年
導演: 埃爾莫·紐加農
主演: 卡斯帕·威爾伯格 / 克里斯蒂安·烏克斯庫拉
豆瓣 8.2
1944年……德軍與蘇聯列寧格勒方面軍為爭奪納爾瓦地峽進行了一連串戰鬥。7月,蘇軍攻佔了納爾瓦,這座古城九百年來一直是俄羅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線。
納爾瓦身後的坦能堡防線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最後防線,一群20歲出頭的愛沙尼亞青年人志願加入武裝黨衛軍親衛隊第20師,開始在東線迎頭痛擊蘇軍裝甲部隊,為反抗蘇聯的佔領而戰。
這不是愛沙尼亞第一次淪為東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戰的戰場。從楚德湖 的冰上大戰算起,這一戰鬥已持續了七百多年,夾在中間的愛沙尼亞人也不可避免地被雙方裹挾其中,成為歷史的犧牲品。
《地雷區》
戰爭 |100分鐘| 丹麥 |2015年
導演: 馬丁·贊裡維特
主演: 羅蘭·默勒 / 米克爾·福爾斯加德
豆瓣 8.7
該片主要講述了1945年5月德國納粹投降之後,一群年輕的德軍俘虜被交給丹麥當局,他們被送往西海岸在丹麥軍官卡爾·萊奧博德·拉斯穆森的率領下,開始了極其危險的排雷工作。
他們只得用赤裸的雙手,挖掘數以百萬計的殘餘地雷。在排雷的過程中,很多年輕人被炸死和或者殘廢,經過長久的挖掘,這些年輕的德國士兵終於排完了任務區中的地雷,但是正當他們以為能回家的時候,丹麥軍方高層又給他們下達了新的排雷任務區。
這些年輕的德國士兵只能絕望的被運往目的地,但是最終在運送的過程中,卡爾做出了一個選擇,他放走了那幾個倖存下來的孩子,讓他們越過國境線。
《開戰日》
戰爭 |93分鐘| 丹麥 |2015年
導演: 羅尼·伊茲拉
主演: 皮魯·埃斯貝克 / 拉斯·米克爾森
豆瓣 7.5
影片講述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國軍隊穿過國界進入丹麥境內。丹麥日德蘭島的腳踏車連隊和摩托車連隊是最先抵禦德軍進攻的丹麥部隊…
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國軍隊穿過國界進入丹麥境內。丹麥日德蘭島的腳踏車連隊和摩托車連隊是最先抵禦德軍進攻的丹麥部隊,作為先遣部隊的兩個分隊原本等待後續援軍支援,但命令改變讓他們未能等來援軍。
在與德國軍隊實力懸殊極大情況下,不得不選擇撤退守城。最終淪陷,政府投降。而抵禦德國軍隊先遣部隊在彈藥匱乏、通訊失聯情況下無奈的選擇投降........
從地圖上看,丹麥的日德蘭半島與德國接軌,整個半島三面環海,以平原為主,基本上無險可守,這給了德國裝甲部隊一個天大的優勢。1939年兩國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然而僅僅不到一年後,德國的“威悉河演習”徹底粉碎了丹麥的中立夢。僅僅六小時,丹麥便宣佈投降。本片便始自開戰之前的數日內。
◆丹麥影片《開戰日》海報(2015)
1.劇情介紹
影片開始,桑德乘車趕往新兵的訓練場。到達之後他與早已等待多時的中尉聊了起來,針對近期的德軍頻繁調動,他們二人都十分擔心近期的局勢。新兵們射擊訓練完成後便開始了腳踏車拆解拼裝訓練。
◆ 片中的新兵們在組裝自行車裡帶,這樣的裝備與後面德軍的裝甲部隊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時,摩托傳令兵帶來了中校的命令,讓新兵們迅速回到營地,並透露了德軍正在邊境集結的訊息,兩人都十分緊張,隨即下令返回營地。當晚,士兵們集結起來,領取了各自的軍需——40發“鉅額”的彈藥和一個醫療包。士兵們忐忑地回到宿舍休息,他們其實心知肚明,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在釋放一個訊號,那就是即將開戰。
◆ 士兵們正在排隊領取軍需
桑德也領取了子彈,在給妻子寫完書信後,便在昏暗的燈光下裝填子彈。凌晨時分,會議室的喇叭裡傳來了邊防哨站的資訊。有大批德軍正在集結,但是丹麥哨兵並未看到對面人數與裝備。中校電話請示了少將讓己方部隊先行進入陣地,但對方以動員將會使事態惡化為由拒絕了他,儘管如此,中校還是下令使部隊做好準備。短暫的寧靜後,3號邊防站傳來了訊息,德國的步兵與裝甲部隊越過了邊境,向丹麥部隊發起攻擊,隨即,電話線被切斷。部隊緊急集合,士兵們匆忙地領取了自己的武器便蹬著腳踏車趕往陣地。黎明來了,部隊進入了指定地點,與隨後的德軍展開了交火。由於沒有重武器與投擲物,守軍只憑借寥寥幾挺機槍阻攔德軍,在一名士兵戰死後,桑德下令撤退。告別了暫時收留他們的婦女後,一眾士兵繼續撤離,終於遇到了正在指揮的中校。然而,上校也對他們的情況並不瞭解,簡陋的電話線路隔斷了前線的交流。桑德從中校處得知,前線部隊不會有任何增援,因為邊境已經全部丟失,部隊或被俘虜或者投降。中校隨後便離開了。桑德向全排坦白將不會有援軍到來,並下令全排前往哈澤斯萊塢協助守軍作戰。一行人從林中抄近路前進,終於遇到了先前的摩托排長官,這是一處公路,大量的平民聚集在此,桑德看著德國人撒下的傳單陷入深思。此時德軍再次趕到,眾人亂作一團,摩托排先行撤退,桑德找了輛卡車載著眾人躲過了炮火,一行人繼續前進終於到達了城中。和外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內一片祥和,很多人還未意識到戰爭的到來。還不知前線情況的守城上校強行將桑德的排編入了守城部隊。
無奈,桑德只得在城中佈置兵力進行防禦,等待德軍到來。德軍來了,然而這場戰鬥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在經過頑強的抵抗後,又一名士兵受傷,桑德經過思索後下令投降。桑德和一眾人看著傷重陣亡計程車兵說不出話。眾人列隊登上去往戰俘營的大巴。此時的國軍官貝爾走來,簡單詢問了桑德幾個問題,並沒有要求桑德交出配槍。桑德直到此時才從貝爾口中得知自己的國家早在幾小時之前就已經投降,面對貝爾的反問,桑德一言不發地登上了大巴。影片在桑德落寞的眼神中結束。
2.裝備簡析
丹麥方面由於長期沒有戰鬥的中立國身份,武器裝備也在封閉中故步自封,落後的裝備使其根本無力抵擋精良的德軍。
◆少尉頭戴的丹麥造M1932型鋼盔,它的形狀非常奇特,並非常規的規則形狀
首先是步槍,丹軍裝備的克拉格-約根森步槍已經是幾十年前的老舊產物了。它於1886年由挪威本國設計並生產。克拉格-約根森步槍是挪威孔斯貝格兵工廠陸軍軍官設計師奧萊·赫·克拉格和後期到該廠的主任技師埃裡克·約根森聯合設計的。
◆奧萊·赫·克拉格(1837-1916)
◆埃裡克·約根森(1848-1896)
該槍採用7.62mm(.30)口徑彈藥,使用五發整體彈倉供彈,這一設計可以讓射手在不拉開槍栓的情況下從側面開始裝填。這樣的話就不用像常規栓動步槍那樣,打光子彈後再裝填,增強戰鬥中火力的持續性。保險裝置位於後部,向左即為射擊狀態,向右則為鎖定狀態。美國與丹麥都花高價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片中出現的便是丹麥改裝的M1889/10型,該槍的丹麥型號採用了特製的8x58mmR步槍彈,同時片中還出現了M1889/24卡賓型號。丹麥版本與挪威造步槍的差別在於其槍管前部被一個罩子罩住,並且槍栓拉機柄為直的。
◆M1889/10型步槍,可以看到其直的拉機柄和槍口處的銅罩
◆片中的安徒生使用的約根森步槍,可以清楚看到該槍的特徵
◆丹麥制M1889/24卡賓型號,該槍與上圖的10型不同之處為,減少護木,縮短全槍長度,將槍栓拉機柄改為下彎式,但這樣也可能阻礙裝彈,因為拉機柄與攔彈板距離過近。
◆片中的丹麥士兵使用24型卡賓槍進行射擊,彎曲的拉機柄清晰可見
片中丹麥軍隊所裝備的是本國的麥德森輕機槍,這是世界上真正意義上首款輕機槍,於1897年定型量產,丹麥陸軍於1902年將其列為制式裝備,沙俄軍隊也裝備過這款機槍。該槍採用8mmM89機槍彈,使用25、30、40發弧式彈夾供彈,氣冷後座式工作原理,可以裝在三腳架上做防禦機槍使用,也可使用兩腳架。
◆上兩圖為機槍手安徒生正在瞄準。該槍被裝到了三腳架上,從彈夾長度看,應該是40髮長彈夾。注意其槍口特寫,麥德森機槍特有的多邊形消焰器套頭。雖然是上部供彈的機槍,它卻不同布倫輕機槍準星在側面的設計,而是在槍管正中。它的供彈結構位於左側,剛好錯開準星與標尺,便於射手瞄準
片中還出現了麥德森20mm機炮,抗戰期間,國軍裝備過該型號的機炮用於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