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只在人力作為,山窮水盡之時自有路走
曾經以為,教員已離我們遠去。但重讀教員的《矛盾論》就會感到教員就在我們身邊,一會兒嚴厲訓斥,一會兒微笑愛戴,糾正著我們的錯誤,為我們指點迷津和正確道路!
繼《實踐論》之後,教員於1937年8月,寫了著名的《矛盾論》,針對當時黨記憶體在著的嚴重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而寫,它告訴了我們要敢於承認矛盾,勇於揭露矛盾,善於分析矛盾,精準解決矛盾。
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就是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法則,想要掌握唯物辯證法,就要著重研究矛盾的對立統一關係,即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主要的矛盾與主要的矛盾方面都是在講如何分析事物矛盾的範疇以及方法,其主要的核心就是分析所有事物發展過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今天這裡主要講述矛盾的同一性,如何使矛盾同一性?
1
所謂同一性
“統一性,一致性,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賴(或依存),互相聯結或互相合作,這些都是所謂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具有兩種意義
(1)因為互為存在的條件
互為矛盾的任何一方因對方的存在而存在,當一方消失,另一方則消失。任何一方不能獨立的存在
比如:
困難與勝利;沒有困難就沒有勝利,沒有勝利就沒有困難
美麗與醜陋,沒有美麗就沒有醜陋,沒有醜陋就沒有美麗
革命時期,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互為矛盾,如果沒有無產階級就不會有資產階級。
任何時候都一樣,當資源分配不均時,就會產生貧富差距,沒有富強就沒有窮困。
矛盾的雙方因一定條件互相對立,互相依存,這是同一性;又因一定條件具備著不同一性,所以稱為矛盾;然而有具備著同一性,所以互相聯結;
(2)矛盾兩方面因一定條件互為轉化
矛盾著的事物的互相轉化,這是同一性的第兩種意義
事物內部矛盾的兩方面,因一定的條件而各向著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轉化,向著它的對立方面所處的地位轉化;
教員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轉化來說明,被統治的無產階級經過革命者的努力轉變為統治者,原來是統治者的資產階級卻被轉化為被統治者,
在一定條件下,矛盾著的雙方互相轉化,其間包含了一定的同一性。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博古,李德同志的錯誤決策與教員的正確決策產生矛盾,發生分歧,因為教員處於被領導者地位,而博古,李德同志起著領導者地位,會議採取了錯誤決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又因為遵義會議之後,對左傾冒進思想的糾正,確定了教員的領導者地位,而博古,李德則被動處於被領導者地位,所以採取了教員的正確戰略,四渡赤水,北上長征,為革命走向成功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絡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
2
如何使矛盾同一性?
這裡要著重解釋一下:
矛盾無處不有,為什麼要使矛盾同一性?
社會經濟的各種科學研究發明,商業模式,思想教育,法律法規都是為了解決某個矛盾而發生的,故成功之道就在於解決一個又一個的社會矛盾之中;
袁隆平爺爺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解決人們因為水稻產量低而餓肚子的矛盾,他是我從心底敬佩的一個捨身為民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的人物;
矛盾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認識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化解矛盾,也就是解決問題。
自然界在不斷髮展中會不斷突顯各種矛盾,如果你能夠抓住這些矛盾,並且找到方法,解決這個矛盾,就是你的成功之道。
解決這個矛盾就是說使矛盾同一性,從舊過程過渡到新過程。
那麼如何使矛盾同一性呢?最重要的一句話:一定條件的可能性;要把一個事物轉化為另一個事物,要使其促成轉化的條件達成,才能發生轉變。
想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就要考慮做成這件事必要的條件,然後努力使這些條件達成,當這些條件不斷的集中,就會促進這件事情的成功。
為什麼雞蛋能夠轉化為雞子,而石頭不能夠轉化為雞子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缺乏一定必要的條件,就沒有任何的同一性。
一定的必要的條件具備了,事物發展的過程就發生一定的矛盾,而且這種或這些矛盾互相依存,又互相轉化,否則一切不可能。
讀懂矛盾論的人,不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問題都能鎮定自若,泰然處之,解決問題遊刃有餘,所以有空多讀教員的《矛盾論》,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力、認知力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員用一生的心血,播下智慧、正義的種子,一定會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