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琦說
袁和平被業界譽為“第一武指”,佳作頻出,享譽世界。
其他有如洪金寶、元奎、程小東、成龍等,同樣是動作影壇的重量級人物,功不可沒。
劉家良是家喻戶曉的武術宗師,也是“香港4大武術班底”中資歷最高的一位。
他所帶領的“劉家班”實力雄厚,在上世紀60到80年代的“東方好萊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今,雖然劉家良已故多年,劉家榮廉頗已老,劉家輝也因病臥榻,但“劉氏兄弟”的故事,仍在影視江湖中流傳不衰。
本期,思琦帶大家走進“劉氏兄弟”的傳奇人生……
一、異性兄弟,情同父子
上世紀40年代,硝煙瀰漫,華夏兒女飽受戰亂之苦。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全民掀起尚武之風,既可強身健體,又能參與保家衛國。
1943年,9歲的劉家良開始跟著父親劉湛學習“洪拳”。
次年,劉湛與妻子誕下第二個兒子劉家榮。
眾所周知,劉湛乃“豬肉榮”林世榮的徒弟,也就是黃飛鴻的徒孫,更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洪拳大師”。
除此之外,他還是早期香港功夫片中的著名打星,曾和關德興多次搭檔出演《黃飛鴻》系列電影。
與此同時,他還是威名遠播的武術指導和導演,在香港影視圈有著很高的聲望。
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劉家良從小練就了一身硬功夫,為今後步入演藝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6歲那年,劉家良被父親帶進劇組,乾的主要是打雜和跑龍套的工作。
直到1953年,他才在功夫片《黃飛鴻》中謀得一個小角色。
然而接下來的10年,因為相貌平平,他依舊沒能獲得太多出演機會。
在武術指導方面,除了輔佐拍攝功夫片《關東小俠大戰女鏢師》之外,他也未得到更多證明自己的機會。
深知長相不夠出彩,劉家良便用努力來拼湊。
此間,他跟著父親刻苦地學習武術套路,夢想著將來能成為一名金牌武指。
1960年,有著“三小”特點,即“小眼睛、小鼻子、小個子”的劉家良,才憑藉功夫片《鐵臂拳王》中的“過山鼠”一角被觀眾熟知。
1963年的某天,家裡突然來了兩位不速之客,來客是一對姓冼的廣東父子。
那孩子長得面黃肌瘦,看上去也就七八歲,明顯營養不良。
劉家良和劉家榮通過了解得知,這孩子名叫“冼錦熙”,是冼家過繼給父親的“新兒子”。
自打過繼到劉家後,由於離開親生父母后無法適應新環境,冼錦熙一直不愛說話,性格十分內向。
為了讓新弟弟有歸宿感,劉家良和劉家榮經常帶著他一起玩,有什麼好吃好玩的從來不會忘記他。
在兩位哥哥的暖心照顧下,冼錦熙終於打開了心門,將劉家當成了自己的家,什麼家務活都搶著做。
多瞭如此一個懂事的孩子,劉母親高興萬分,她視冼錦熙為己出,併為其改名為“劉家輝”。
這年,劉家良29歲,劉家榮20歲,劉家輝則只有8歲。
從年齡來看,兄弟倆之於劉家輝,就好比叔侄般的存在,按理說應該有很大的交流障礙。
實則不然,因劉湛經常奔忙於劇組工作,劉家良和二弟便擔負起教導和照顧三弟的責任,可謂“亦師亦友,既父且兄”。
二、一代宗師,無可匹敵
或許是小弟弟帶來的好運氣,劉家良開始受到邵氏重用,讓他與唐佳一起擔任電影《南龍北鳳》的武術指導。
喜歡傳統功夫片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唐佳擅長“南拳”,和劉家良的北派功夫正好互補。
正因為如此,兩人首次合作便擦出了火花,為邵氏打造了首部“新派武俠片”,一經上映後便取得了喜人的票房成績。
1967年,兩人被邵氏委以重任,擔任新武俠電影《獨臂刀》的武術指導。
該片上映後,立即掀起了尚武狂潮,併成為首部在香港突破百萬票房的電影。
憑藉《獨臂刀》,“劉唐”二人的武指事業被推上巔峰。
60年代中後期,兩人開創了一個屬於他們的新武俠時代,接戲接到手軟。
那時,因為忙於劇組的工作,劉家良只能將三弟帶在身邊。
無論多忙,他都會教劉家輝習武,以及關於電影方面的知識。
眼看大哥如此偏愛三弟,一奶同胞的劉家榮偶爾也會吃醋,心裡很不是滋味。
但他同樣深愛著這個“半路弟弟”,因此也不過是發發小牢騷罷了。
為了向父親和大哥靠近,劉家榮相當努力,他不但勤練功夫,還經常跑去劇組淘金。
時間久了,劉家良也嗅到了二弟的“醋意”,於是他兩邊兼顧,將兩個弟弟都帶在身邊學習。
1965年,邵氏重磅推出武俠片《雲海玉弓緣》,執導大權交給了張鑫炎。
為了呈現出絕佳的大武打效果,張鑫炎又將武指工作交給信任得過的劉家良。
憑藉該片,劉家良的武指能力得到了圈內圈外的一致認可。
隨著在邵氏混得風生水起,劉家良不再滿足於只做一名武指,意欲在導演領域尋得突破。
多年來,劉家輝深受劉家的撫育之恩,他始終銘記於心,一直在謀求報恩的機會。
十五六歲時,他已經長得一表人才,功夫也卓爾不群,儼然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
而此時,劉家輝和劉家榮已經在邵氏站穩了腳跟,經常忙得不可開交。
更有甚者,“繼父”劉湛忙於工作脫不開身,劉家輝便開始肩負起一家之主的責任,將武館打理得有條不紊。
初中畢業後,劉家輝不再醉心於學業,而是將更多心思放在經營繼父武館方面,幫著指導師兄弟妹們。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還在朋友的介紹下,曾在一家日本人開的公司做辦公室助理。
除此之外,他還在連卡佛公司當過會計,每月可掙三到五百元。
不得不說,那時的劉家輝,不但多才多藝,而且還很會顧家。
三、兄弟齊心,共鑄輝煌
看到三弟如此懂事,再加上他也很喜歡演員這個行當,因此劉家良一直想著將他扶上位。
1973年,劉家良決定自己出資拍武俠片《殺出重圍》,毫不猶豫地將主演給了16歲的三弟。
在此之前,劉家輝從未上過藝人培訓班,人也顯得稚嫩,根本挑不起主演的重擔。
結果顯而易見,《殺出重圍》一經上映後,票房和口碑卻雙雙塌房。
票房撲街後,劉家良多年的積蓄一夜之間打水漂,只好乖乖回到邵氏繼續拍戲。
可即便如此,他也從未對劉家輝喪失信心。
1974年,邵氏為了“開疆拓土”,便讓張徹帶著其張家班的弟子到臺灣發展。
臨行前,張徹找到金牌武指劉家良,並允諾待時機成熟後,便讓他當導演。
雖然欣然前往,但劉家良還是向張徹提出了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帶上劉家輝。
為了得到劉家良的輔佐,張徹滿口答應。
在張徹創立的“長弓影業”,劉家輝獲得了3年合約,自此正式踏入演藝圈。
正所謂:“嘴是兩張皮,怎麼翻都行!”
在臺灣的3年時光裡,因為有姜大衛、狄龍等巨星壓陣,劉家輝只能在龍套和配角的邊緣上徘徊,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而劉家良這邊,雖然幫著張徹拍出了《方世玉與洪熙官》、《少林子弟》等標誌性的“洪拳影片”,同樣也沒等來當導演的機會。
因此可以說,劉氏兄弟在長弓過得並不開心,甚至可以說是憋屈窩火。
自古以來,凡事都有兩面性!
儘管並未在長弓影業獲得重用,但在兢兢業業的工作中,劉家輝的武藝和演技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潛移默化地為今後的大紅大紫奠定了基礎。
1975年,兄弟倆回到了香港,並在邵逸夫太太方逸華的邀請下回到了邵氏。
這年,劉家良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導演,為邵氏拍出《神打》一片,同時捧紅了功夫小子汪禹。
次年,劉家良執導的動作電影《陸阿採與黃飛鴻》火遍港澳臺。作為該片的主演,劉家輝也成了家喻戶曉的武打新星。
緊接著,劉家良再接再厲,拍出了風靡一時的《少林三十六房》,不但將少林功夫片推向巔峰,也將三弟扶上了一線打星之列。
憑藉在《少林三十六房》中的精彩演繹,劉家輝被外媒稱為“東方尤爾·伯連納”,甚至在日本有人為劉家輝成立影友會,風頭一時無兩。
一路走來,扶持兄弟的雖然遍佈荊棘,但劉家良終於還是做到了。
因此在娛樂圈中,大家冠以他“扶弟魔”之稱,褒貶不一。
此後數年,兄弟倆聯手創輝煌,獻出了《少林三十房》續集、《少林搭棚大師》、《螳螂小子》等功夫片佳作。
彼時,劉家良所帶領的“劉家班”,引領了八十年代中期的電影潮流,拳拳到肉的打鬥風格令人歎為觀止。
作為傳統功夫片的代表人之一,劉家良面對媒體時,他引以為傲地說道:“練得硬橋硬馬,方能穩紮穩打!”
而他的這句話,此後成了劉家班走向落寞的一個縮影。
四、江湖猶在,英雄遲暮
80年代初,劉家良已年近半百。
隨著洪金寶帶領的“洪家班”異軍突起,嘉禾影業如日中天,一個更新的武俠時代到來。
1985年,劉家良為邵氏執導完功夫片《霹靂十傑》之後,離開了效力數十年的老東家邵氏。
而此時,由黃百鳴、徐克、麥嘉等人組合成立的“新藝城公司”,他們不但推出了一系列鬼馬喜劇,功夫片也在很大程度上實行變革,而且均取得了很高的票房。
在時代大潮滾滾向前的趨勢下,始終堅持傳統武俠的劉家良,無奈地退出神壇。
1986年,劉家良受邵逸夫之命到內地拍攝《南北少林》,該片斬獲了第43屆都靈國際電影節大獎,無愧於武俠片的“一代宗師”。
次年,邵氏因連連虧損,宣佈不再投產電影,繼而建立TVB,主攻電視劇領域。
大哥跌下神壇,劉家輝也因此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只能在諸多影視作品中扮演配角,有時候甚至只是龍套。
這種“從天而降”的挫敗感,令劉家輝有些措手不及。
為了實現從演員到投資者的轉型,他聯合徐少強成立了“吸引力電影公司”。
遺憾的是,在拍了幾部小資電影后,公司同樣因市場因素宣告失敗。
此後,劉家輝還曾將發展陣地轉移到臺灣電視圈,依舊沒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自90年代初開始,劉家輝開始加盟無線電視,參演了《螳螂小子》、《神鵰俠侶》等多部電視劇。
時過境遷,他所塑造的“金輪法王”一角,至今仍是無法超越的熒幕經典。
此外,甘當綠葉的他,還塑造了《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奪命書生”、《仙劍奇俠傳3》中的大魔頭“邪劍仙”、《醉拳3》中的大反派“李督軍”等角色,堪稱戲骨級演技。
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更何況還是風起雲湧的影視江湖!
彼時,為了視覺衝擊效果,在徐克、程小東等人的引領下,拍出了一系列“飛來飛去”的武俠片。
被後起之秀“取而代之”的劉家良,無奈之下如此自嘲道:“特技有特技的好看,但我拍戲全都是真功夫,不要來假的。現在觀眾不愛看真功夫了,那我就不拍了。你要看真功夫,那就看我以前的。”
誠然,劉家良畢竟是王者級武指,即便退位讓賢,也能拍出高質作品。
就好比1994年他所執導的《醉拳Ⅱ》,便獲得了第3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武術指導、以及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
晚年時光,劉家良雖然無法再致力於武指事業,但當有人聊起功夫片時,他依舊寂寞難耐。
他說道:“我的是武館式打法,不是這麼簡單,要拆招,你用什麼招,我如何破你,你怎樣打,我怎樣消,都要清楚讓人知道,將功夫融會其中,再變化無窮。但這樣拍功夫好花時間,沒有人會拍啦。”
2010年,劉家良獲得了“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該獎項對於這位窮盡畢生精力於演藝事業、拍了400餘部電影的老藝人來說,可謂實至名歸,受之無愧!
這年,他已經76歲,早於數年前患上了癌症。
2013年6月25日,“一代宗師”劉家良在香港仁安醫院因病逝世,享年79歲。
在他的葬禮上,齊集了成龍、甄子丹、劉德華等明星大腕,大半個香港娛樂圈前往悼念。
就連邵氏老闆邵逸夫,英皇集團老闆楊受成等大佬,也前往送其最後一程。
說完劉家良,咱們再來聊聊劉家輝。
千禧年之後,隨著內地影視業蓬勃發展,“東方好萊塢”漸漸褪去了昔日輝煌。
數年間,劉家輝受邀參演了《殺死比爾》系列、《我師傅是黃飛鴻》、《仙劍奇俠傳三》等影視劇,廉頗雖老,演技依舊登峰造極。
作為一名老牌打星,劉家輝早就傷痕累累,再加上年事已高,他因此萌生了退出江湖的想法。
相比日漸凋零的演藝事業,他的人生晚景十分淒涼。
劉家輝曾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
他和第一任妻子有過兩個女兒,離婚後兩個女兒跟著前妻去了美國定居。
此後,他又與一名泰國女子完成婚配,並誕下了一雙兒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2011年,劉家輝因勞累成疾,從而導致中風,一度陷入下半身癱瘓的狀態。
而此時,據港媒透露,他其實早在2009 年便與太過妻子簽署了離婚協議,協議中註明將大部分遺產留給兒子。
劉家輝住院期間,一個曾經的彪悍男子,竟然瘦到只有90斤,宛如紙片人。
令人不解而又憤怒的是,他的四個子女和前妻非但從未前往探望,其唯一的兒子,還夥同助理侵吞父親的財產。
剛剛失去了大哥,現在又遭到禽獸兒子的背叛,劉家輝心灰意冷,幾乎喪失了求生的意志。
為了耳根清淨,他甚至搬到了一家偏僻的養老院,每日以淚洗面,鬱疾更重。
在劉家輝最艱難的時光裡,所幸有劉德華、古天樂等圈中好友經常前往探望,陪他聊聊娛樂圈的風雲變幻。
著名女星樊亦敏更是義薄雲天,數年來,她寸步不離地照顧這位老大哥,直到其身體好轉……
結語:
如今,隨著老一代打星們漸漸老去,新一代打星又青黃不接,華語功夫片已經難現輝煌。
不得不說的是,生在和平年代,或許已經不需要武俠。
但出於居安思危之慮,武俠之精神絕不能泯滅。
唯有將老祖宗留下的武德和競技精神流傳下去,才能永葆一個民族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