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2021年,中國就在凱勒幾何核心思想的分析、人工二氧化碳製造澱粉技術、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的建造、人造太陽的研發、超流氦超低溫製冷器的批次生產、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和對水稻先祖基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超流氦超低溫冷凍器是一種為了得到零下270攝氏度以下超低溫的裝置,倘若再加上中國天眼最近的活躍,那麼,中國僅在2021年,就已經實現了8大突破,而這每一樣,都能令國人為之驕傲,看來,在這一年裡面,中國科技的確威武。
儘管對於絕大多數的人類而言,使用二氧化碳和水製造澱粉這個技術看起來並不算起眼,但這個技術的重要性實際上是非同尋常的,這意味著人類已經可以在跳過植物和藻類的前提下,依靠科學技術的力量完成屬於自己的人工生物圈,尤其在現在的人工澱粉合成技術效能已經超越玉米自身合成速率的8.5倍以後,只要這一技術能夠得到大範圍的推廣,中國就永遠不再需要擔心糧食作物種植範圍過小會導致人均糧食供應不足而產生的饑荒問題了。
然後就是超流氦冷凍技術,嚴格來說,超流氦冷凍裝置並不是什麼普通的冰箱,而是能夠將氣溫降低到零下二百七十度的特殊裝置,也只有這樣的超級冷卻裝置才能確保中國對於量子技術、超低溫下物質狀態的研究,以及新式超導材料的研發工作:因為氦提取裝置、各種各樣的粒子加速器,以及用於核聚變科學裝置的製造,都需要用到超流氦冷凍裝置來為其提供足夠低的溫度以確保對氣體的分離和維持超導線圈磁場發生器的正常運作。
除了超流氦裝置,另外一個和超導有關聯的裝置就是量子計算機,儘管中國目前走的光量子路線並不需要超導材料的支援,也不需要什麼超低溫裝置,但超流氦冷凍體系,對於中國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工作,實際上還是有著巨大的幫助的,儘管中國目前成功研製的光量子計算機針對某些特定的問題進行量子運算,不過,隨著可以被量子演算法解決的問題逐漸增加,未來多功能量子計算機或者通用量子計算機的誕生或者就不遙遠了。
當然,如果通用量子計算機能出現,那麼想要解析中國天眼產生的各種資料,就會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中國天眼,作為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接收到了來自宇宙當中的大量資訊,隨著這臺超級射電望遠鏡在與貴州大學大資料實驗室進行合作以後執行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高,現在的中國天眼已經對外發布了多項重磅成果,隨著中國天眼對外開放,這臺超級望遠鏡未來還將會發現越來越多的脈衝星,以及其他隱藏在宇宙當中的各種秘密。
隨著2022年的到來,中國的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篇章,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面,中國或將取得更多關於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而這些突破,也會讓中國人民未來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