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欣喜相逢,點選上方“關注”每天一個名人故事。
王世林是中央電視臺最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之一,曾任《中國報道》製片人、主持人,2003年5月至今一直任《今日關注》、《中國新聞》主持人。
王世林謙謙君子的形象,加上他穩重成熟的主持風格,一直備受觀眾喜愛。
曾入選央視十佳主持人,獲得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
王世林的妻子董倩,也是央視著名主持人,因為兩人都低調的緣故,鮮少有人知道他們是夫妻。
董倩先後主持過《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新聞1+1》,獲得過“金話筒獎”,被央視稱為“最會提問的記者”。
2020年,董倩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與王世林親民的主持風格不同,董倩更加嚴肅犀利,但憑藉敬業與超強的業務能力,他們都獲得了行業和觀眾的認可,被評為“央視名嘴”。
但誰曾想到在外人看起來風光無限的著名主持人夫妻,在他們輝煌的背後承受了怎樣的心酸與無奈呢。
尤其是董倩,她曾一度不被理解,被人罵“沒人性”,“滾出主持界”。
董倩是從北京大學走出來的才女,1971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青島,滿族。
她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都備受父母寵愛,同時父母對她的管教也格外嚴厲,從小就教育她,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不能丟掉做人的基本原則。
她說父親對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稻子熟了才彎腰”,所以我們看到的董倩總是那麼嚴肅又是那麼的謙虛與低調。
董倩從小被父母寄予厚望,她也從未讓他們失望過,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一路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名列前茅,高考時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歷史系。
只是後來為何就踏上了主持人之路,或許那時候的董倩也沒想到,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
1995年10月,24歲的董倩剛走出北大的校門,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招聘考試,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她報名參加了招考。
原本董倩也沒抱什麼希望,畢竟她對這個行業一竅不通。
但沒想到憑藉優越的文字功底,董倩竟從眾多招聘者中脫穎而出,幸運地被錄取進新聞評論部《焦點訪談》欄目組工作。
董倩憑藉實力叩開了央視的大門,她興奮不已。
去央視報到第一天,她早早就起了床,穿一件格布襯衫,搭配灰色套頭毛衣,牛仔揹帶褲,一條灰格的寬大羊毛圍巾,一件米色的毛茸茸的羽絨服,還有一頂她媽媽給她織的藍白花毛線帽子和一雙為了上班專門買的新運動鞋。
董倩清楚地記得那天的情景,她說:
那天,天是鉛灰色的,天空中飄著無窮無盡的大雪花,冷得不得了。我早早地趕了4路車到東門傳達室等製片人李小萍來接我進去,定的是9點,我恨不得8點就到了。
後來才知道,我是參加招聘考試進臺的,所以不像正式分配進來的同事,有完備的一套證件,每天可以目不斜視、傲然出入於把守大門的武警衛兵的眼前。”
也就是說董倩雖然考試被錄取了,但一切都還沒有辦理,所以站在東門外等待的她,跟傳達室裡的一切人沒什麼兩樣。
但初出茅廬的董倩根本就不懂這些,緊張興奮地站在雪裡等,看著東門出來的人哪一個像是來接她的。
後來進入了電視臺,面對撲面而來的新鮮事物,董倩是那樣的陌生。
因為她根本就不懂電視,連什麼是編輯機都不懂,以前所熟悉的也只不過是在家裡看到的電視節目,一時間啥都不懂的董倩變得有些焦慮而自卑。
好在自卑歸自卑,她從小養成的不服輸的性格,這一刻跳出來克服了她在北大四年養成的清高與傲慢,她說服自己上班要積極主動跟同事請教,要勤著笑臉去迎人家的冷漠。
下班過後,她也勤學苦練,就這樣在《焦點訪談》與白巖松搭檔一年後,董倩又到《東方之子》做出鏡主持人。
透過磨礪,董倩變得更加成熟、幹練,主持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穩重的颱風和過硬的業務能力讓她很快就得到了臺裡領導、同事和觀眾的認可。
之後,董倩又在《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新聞1+1》擔任記者和主持人,憑藉自我挑戰的拼搏精神和不服輸的性格,董倩在人才輩出的央視站穩了腳跟。
在董倩的職業生涯中,她參加了香港迴歸、五十年國慶、澳門迴歸、申奧成功、APEC會議、中國加入WTO、載人航天飛行、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央視這些重大活動的報道。
在常人眼裡,一路從北大走出來的才女董倩一路很順,伴隨她的都是鮮花與掌聲,只有她自己知道這風光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遭遇了多少“不買賬”的情景。
即使到現在都還會聽到一些批評的聲音,更不用說早些時候了。
董倩曾因為自己的主持風格,在採訪中問了一些讓受訪者難以回答的刁鑽犀利的問題,而被外界質疑和批評。
比如2015年天津塘沽發生大爆炸事件,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
在面對其中一位參與救援的消防員,董倩問:“你是家裡唯一的兒子,假如你要是出點事,你爹孃怎麼辦?”
面對董倩的提問,消防員一時語塞,表情凝固,剩眼淚在眼睛裡打轉,許久沒有說話。
董倩不依不饒:“請告訴我你的答案。”
面對她的追問,消防員百般無奈之下只得答道:“我沒辦法回答你所說的問題。”
作為兒子,怎不會考慮家裡的爹孃;只是作為消防員,在危險來臨時,身上揹負的使命和責任,本能地讓他們奮不顧身。
董倩這個採訪一出,她就遭到了網友們的質疑與批評。
但這些批評並未讓董倩有所改變,她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當一名真實的媒體人。
2019年,四川涼山那場大火,讓31名消防戰士犧牲了生命,央視就此專門做了一檔採訪消防戰士的節目,主持人正是董倩。
在那場採訪中,董倩一個接一個的提問,好似靈魂拷問,直擊人心。
你想救他嗎?
戰友死了你自責嗎?
你跟那個戰友關係好嗎?
你覺得他們膽子大嗎?
你以後還會繼續做這個工作嗎?
面對董倩這一個個冷酷的問題,坐在她對面的消防戰士顯然有些招架不住,更不願意再去回憶那一場噩夢,但是董倩似乎只關心自己問題的答案。
這期節目播出,董倩被罵得很慘,說她沒人性,提問完全不考慮受訪者的心情。
甚至有網友直接喊話“董倩滾出主持界”,說她咄咄逼人的樣子醜,不懂尊重人。
作為一個人,董倩又怎能不知自己有時候的問題顯得“尖酸與刻薄”;
但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就是要追求真實,要第一時間給觀眾最真實的新聞內容,而往往要展示真相就必須揭露傷疤。
實際上,董倩並非天生“冷血”。
2017年她寫了一本書叫《懂·得》,在書的封面寫著:“我步步緊逼,其實於心不忍”,“每一張平凡的面孔後面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日子。”
這算是對她二十多年職業生涯的一個總結,也算是對那些質疑和批評的回應。
其實並非是她不知道“咄咄逼人”有多傷人,誰又曾知道她在發出那些“靈魂拷問”時,心裡又是個什麼滋味呢。
或許只有那個與她志同道合、並肩作戰的另一半能理解了吧。
王世林比董倩大五歲,他們既是同事,是戰友,是朋友,也是夫妻。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堅持以中國人的視點報道世界,向世界報道中國,給觀眾帶來了滿滿的正能量。
作為夫妻,董倩王世林雖很少同框,但在行業內,他們是出了名的模範夫妻,被稱為最低調的主持人夫妻。
結婚多年,兩人在事業上相互支援,生活中相互照顧,誰有空了就陪兒子。
如今他們的兒子已經15歲了,也懂得父母工作的艱辛與不易。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最嚴重時,董倩跟臺裡六次申請,才得到領導批准,成為央視駐紮在武漢前方報道組的一員,大年初一就奔赴現場。
她與兒子告別時,兒子問:“媽媽,你能不能不去?”
董倩無法答應他,職業使命使她義無反顧,但是兒子又何嘗不知,他只是擔心媽媽,好在一切都安然無恙,她平安歸來。
在武漢抗疫的95天裡,董倩奔走於武漢的大街小巷進行採訪,完成了125期大屏直播,《面對面》訪談和新媒體《武漢觀察》,主持了40期《武漢直播間》訪談節目。
她見證了各個戰線的戰士們在生與死之間的勇敢,堅持和信念。
她真實地用筆,用鍵盤,用鏡頭記錄抗疫一線的點點滴滴,及時報道。
2020年,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報告會上,董倩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會上給她的頒獎詞是“我看到,我感受到,我報道。”
這是對她職業生涯最完美的詮釋,也是對她個人最真實最好的評價。
魯迅先生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董倩就是勇士,在重大新聞發生時,她不顧一切風險,奔赴前線;
當其主持風格遭遇質疑和批評時,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堅持問民眾真正關心的問題,找民眾最想知道的真相。
二十多年的好友白巖松曾這樣評價董倩:
坐到人物專訪提問的位置上,是董倩眼睛最放光的時刻,那個心中有野馬的董小姐就出現了。
或許這才是最貼切的,董小姐內心有匹野馬,幸運的是她自帶一片草原,懂得野馬的方向。
文|CICI
圖源網路,若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為每天熱愛生活的自己點個贊,願你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