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氣候因素,最近遇到便秘的患者比較多。中醫認為,便秘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實性便秘(氣滯或者溼阻所致),一類是虛性便秘(氣虛、陰虛、陽虛或血虛所致)。
因此治療或以行氣導滯為主,或以清利溼熱為主,或以健脾益氣為主,或以養肝潤腸為主,或以滋養肝腎為主。不管怎麼治,其實都離不開張仲景的這個名方——大柴胡湯。
為什麼呢?
因為便秘多由病邪入陽明、化熱成實所致,治療以和解少陽、內瀉熱結為主,此證正好與大柴胡湯功效相配。
此類患者常有胸脅苦滿、寒熱往來、嘔吐不止、煩躁、便秘、胃脘脹痛、舌苔發黃等症狀。
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表明病變部位仍未離少陽;嘔不止與鬱郁微煩,心下痞硬或滿痛、便秘、舌苔黃,說明病邪已入陽明,有化熱成實的熱結之象。
大柴胡湯,是張仲景《金匱要略》中名方,由柴胡、黃芩、芍藥、半夏、枳實、大黃、生薑、大棗八味中藥組成。方中重用柴胡為君藥,配臣藥黃芩和解清熱,以除少陽之邪;輕用大黃配枳實以內瀉陽明熱結,行氣消痞,亦為臣藥。芍藥柔肝緩急止痛,與大黃相配可治腹中實痛,與枳實相伍可以理氣和血,以除心下滿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薑,以治嘔逆不止,共為佐藥。大棗與生薑相配,能和營衛而行津液,並調和脾胃,功兼佐使。
非常病例
楊先生,男,45歲,主訴一年多來大便不暢,每週一次,大便秘結,臨廁常在半小時以上,而且心情煩悶,愛發脾氣,有時候脾氣上來甚至會暈厥過去。患者兼有脘腹脹痛、口乾口臭、食慾不振之症,兼有膽囊炎,飲食不當即發疼痛。辨證為腸胃積熱、情志過激、氣機逆亂等所致。治宜和解少陽、內瀉熱結、順氣導滯。
處方:柴胡、黃芩、芍藥、半夏、枳實、大黃、生薑、大棗、金錢草、檳榔、厚朴、麥芽。10天后複診,大便已每日一次,十分順暢,心煩改善明顯,脘腹脹痛未再出現。效不更方,繼服上藥10劑,口乾口苦症消失,膽囊部位疼痛消失。便秘暈厥之症已調好,但患者膽囊炎病症同樣適用此方,因此讓患者續服此方十劑調理。用完藥複查肝膽彩超和肝功能,均無異常。停藥後建議患者飲食清淡,少操心,生活規律,堅持鍛鍊。半年後回訪,患者一切正常。
方解:本患者之便秘、厥證由腸胃積熱和情志過激、氣機逆亂所致。因此,用大柴胡湯加金錢草和解少陽、內瀉熱結;加檳榔、厚朴、麥芽順氣導滯;再結合情志疏導和用飲食調理善後,最終取得滿意效果。
其實治療疾病,醫生水平重要,但患者配合程度同樣重要,本案中患者效果之所以如此迅速,一是堅持用藥,二是積極反饋和配合。
按語
大柴胡湯清熱、消積、行氣、瀉下,善治便秘頭暈之症,除此之外,由於其既不悖於少陽禁下的原則,又可和解少陽,內瀉熱結,使少陽與陽明合病得以雙解,所以臨床上也常被我用來治療膽囊炎、膽囊結石、膽道蛔蟲症、急性胰腺炎等陽明少陽合病的病症。另外,大柴胡湯還具有疏肝和解作用,對於肝鬱氣滯、腸道痙攣、血壓高和血脂高等症狀,都有良好的調理和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