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突然這麼多吹越南的文章,令人非常詫異,特別是看了某篇灌水文章後不吐不快,不管其動機如何,為防謬種流傳,覺得是時候稍微正一下視聽了。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越南仍然是一個人均GDP還不到中國三分之一,全國GDP總量不如一個深圳市,工業總產值是中國190分之一不到,最重要的是,產業鏈發展水平落後到根本沒人關注的不入流國家,還有9000多萬的龐大人口,現在談啥都太早了。
最近幾年的越南,憑藉人口紅利,的確在中國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人工資的提高的背景中,承接了不少低端製造業的轉移,特別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為降低關稅,不少產品的組裝環節轉移到了越南,促使了越南出口和組裝行業的快速發展,的確發展勢頭不錯。不過呢,如果只需要吸引點外資做點組裝就能成為發達國家,那就太簡單了,照這麼說全球應該有大把的發達國家了,東南亞國家二十年前就該發展起來了,那個時候所謂的四小虎還在中國前面,現在基本上已經是中國的原材料基地和工業品出口基地,97年被美國收割一波就全趴下成病貓了。
事實上,成為發達經濟體是非常難的一個事情,那意味著至少有幾個核心技術產業具備全球的競爭力,是殺出來的,要成為獵手而不再是獵物,成為全球食物鏈的頂層,問題是其它獵手同意嗎,呵呵。對於人口較多的國家,更是涉及地緣政治的巨大影響,因為人口超過5000萬的發達國家,是可以動搖世界格局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過去200年中,主要發達經濟體就只有那麼幾個老牌列強,好像幾乎沒有換過任何面孔。事實上在整個近代史中,能從落後國家發展起來的經濟體,屈指可數,基本就只有日本+亞洲三小龍+以色列和愛爾蘭,每個都有自己的奮鬥史和歷史契機,而且這個裡面人口在億級規模的只有日本,達到5000萬的只有韓國,剩下的都是幾百萬人口的小國和地區。成為億級別的發達經濟體,大家也知道日本經歷了什麼,先不說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侵華戰爭和二戰,就跟美國的貿易戰就從60年代一直打到90年代,這是後進規模國家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和生死關,想成為獵手可沒那麼容易,那是要經過那一群老牌列強群狼的撕咬,才能進入全球食物鏈的頂層。中國現在正在經受同樣的挑戰,面臨美國全方位的貿易和科技圍堵,咱們有機會做得比日本更好。至於越南,我覺得同樣億級別人口的越南很可能根本沒這樣的挑戰機會,歷史很難再誕生一個日本了。
某篇吹捧越南文章的作者寫了很多廢話,看似洋洋灑灑一大篇,卻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無法正視幾個最根本問題。說什麼越南人口“少”是優勢,在“發達國家”中,越南目前9000多萬的人口,到2045年必然超過1億,很可能還要超過日本,作者恐怕根本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目前人口過億且是發達國家的,只有美國和日本,英法都只有6000多萬人,德國8000萬。億級規模的人口要成為發達國家,那將意味著全球最強的綜合實力之一,意味著有一大批世界級的核心產業,越南,呵呵。韓國僅僅5000萬人口,目前剛剛算爬過發達國家門檻,在半導體、電子產品、汽車、造船等領域都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越南想擁有韓國兩倍的綜合實力,目前還是得先撒一潑尿照照自己。
廢話文章中還舉例瑞士、挪威、澳大利亞不能造高效能晶片也是發達國家,完全展現了作者的無知。除了極少數人口稀少的資源富國,每一個發達國家都有獨步全球的核心技術產業。對工業稍微瞭解的都知道瑞士在機械工業中的地位,世界上最好的機床不是日本,也不是德國,更不是美國,而是瑞士。瑞士的GF阿奇夏米爾、米克朗、瑞士精機都如雷貫耳,論技術含量和單位價值,瑞士機床每公斤的價格是日本機床的2.8倍、美國機床的3.2倍,在機床領域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德國,也要從瑞士進口最高階的機床。我們再看看挪威,即使挪威只有500萬人口,人均資源極其豐富,擁有北海油田和北歐最大的兼世界500強的挪威石油公司,全球第三大石油出口國,這裡隨便列幾家挪威的核心公司,廢文作者自己看看越南啥時候可以有:
Amersham Health(阿莫仙醫藥公司),在影象診斷與核醫學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GE HYDRO(GE水電 ),世界上為水力發電站裝置和服務的頂級供應商。
DYNO Industrier ASA(太諾工業公司),世界上兩大商用火藥和起爆系統生產商之一,在特殊化學品領域,太諾是世界上最大的樹脂生產商之一。
Advisory Group of Norway( 挪威顧問集團),國際知名的諮詢和工程公司,世界上最富有經驗的水電和地下工程專家集團之一,所建的地下發電廠及隧洞遍及全球。
不要忘了人家挪威坐擁歐洲最大的油田,還只有500萬人,來看看隔壁同為北歐國家,人口1000萬的瑞典的情況吧,只有越南十分之一人口哦,看看越南啥時候可以有下面這些吧:
ERICSSON(愛立信),這家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全球前兩位的移動通訊裝置商,跟華為競爭世界第一,大家不熟悉的是它還是全球最大的軍工企業之一,享譽全球的鷹獅戰鬥機,愛立眼預警機都是出自其手。
Electrolux(伊萊克斯),世界知名的電器裝置製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廚房裝置、清潔洗滌裝置及戶外電器製造商,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商用電器生產商。
ABB,這家也不用多說,搞電子和電力的都非常清楚世界巨頭。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廠商。
AGA,全球領先的紅外成像裝置生產和研發廠商。
ASSA ABLOY,全球最大的智慧鎖和安防解決方案供應商。
GAMBRO(金寶),全球性醫療技術公司,世界範圍內重要的透析業務供應商,2013年被百特(Baxter)收購。
宜家(IKEA),不說了,中產階級家喻戶曉。
SCA(愛生雅),包裝集團,是全球領先的衛生用品與林業公司。
Swedish Match,瑞典火柴-打火機制造商,全世界每天有2億人使用Swedish Match的Cricket打火機。
TeliaSonera,北歐地區最大的電信運營商,由瑞典Telia及芬蘭Sonera的兩家電信公司合併而成。
Tele2,瑞典第二大電信運營商。
SAAB,豪華汽車品牌,超跑,還生產武器。
Volvo(沃爾沃),也不用多說,被譽為最安全的汽車,中國人都知道:)
Skanska(斯堪斯卡建築集團公司),全球最負盛名的國際承包商和建造商之一。
SANDVIK(山特維克),常人不一定知道,但做機械行業的都如雷貫耳,全球領先的機床上最核心的切割刀具製造商,金屬切削工具、建築及採礦業裝置設施、不鏽鋼材料、特種合金、金屬及陶瓷電阻材料以及傳動系統等都是世界級領先。
Vattenfall,瑞典最大電力公司,國企,歐洲第五大能源公司
Tetra Pak(利樂包裝),世界領先的牛奶、果汁、飲料和許多其它產品包裝系統的大型供貨商之一
H&M,服裝集團,買奢侈品的都知道。
一個千萬級以上人口的國家如果家裡沒礦,不像澳大利亞、沙特、卡達、阿聯酋那樣人口稀少滿地流油,想成為發達國家,首先要像越南現在這樣吸引外資以出口為導向,販賣血汗勞動力做原始積累,先融入世界產業鏈,然而這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是世界產業鏈的最低端,而且還不是自己的,下一步,先要慢慢發展自己的中低端產業,這還算相對容易,但就是這看起來相對容易的這一步,東南亞國家也沒有國家做成,就吸引外資而言,馬來西亞和泰國已經算很成功了,要知道,人家現在說起來可是更加高階的各種技術產品的出口國,遠不是越南之流可比,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碟產地,馬來西亞是全球最主要的晶片組裝地之一,聽起來極其唬人,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全部都是外資的,自己30年來一點點進展也沒有,連低端配套都沒有,最多算高階一點點的血汗工廠。原因嘛也是很簡單,因為泰國是7000萬人口,馬來西亞是3000萬人口,具備一定潛力,這些高階產業在美日歐中都是拼命搶奪的,哪裡輪得到這些宵小,沒有任何國家會向他們轉移技術,培養跟自己搶錢的競爭對手,相反,如有機會,像索羅斯一樣的來搶劫的想法倒是一直都有。
對越南人來說,先走好最簡單的第一步,把外資引入好,血汗工廠的事情做好,發展到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水平,應該是問題不太大的,只要自己不犯嚴重錯誤,這是可以的。然後第二步就有點難度了,反正泰國和馬來西亞兩個東南亞發展最好的國家都沒做到的,我現在也看不出人口更多的越南人為什麼可以做到,不要被美國人再類似98年收割一輪,就算越南做得很好了。
至於第三步,在部分高階產業上具備世界級競爭力,成為真正的發達國家,我覺得也就越南人想想是好的,白日夢還是要有是吧:)。先不說越南如何發展技術產業,如何發展人口素質和教育,如何擁有類似華為、中興、騰訊、阿里、中航工業、江南造船、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芯國際、中微電子、振華重工、三一重工等一批世界級企業,這裡每個都是天大的難題,就是越南真的憑自己的人力資源+努力真的可以逐步積累起來,首先,那不是20年就可以的,20年都到不了中國現在的水平;第二,一個億級人口經濟體要具備這個經濟水平,將對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產生明顯的衝擊,世界食物鏈的頂層是非常擁擠的,容量極其有限,中國龐大身軀的加入已經把很多國家擠得頂不住了,這才有大量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圍剿,越南還想爬上來,那將是一樣會受到群狼的撕咬的,到那個發展階段,不但沒有什麼中美貿易戰產業鏈轉移這樣的便車可搭,越南自己就將是貿易戰的核心目標之一,能不被分而食之就萬幸了。
不過呢,我倒覺得越南可能真有一個成為發達國家的機會,很可能是唯一的機會,時間節奏對越南來說也比較有利,那就是,在現階段先乘中美貿易戰產業鏈轉移的東風,先把低端產業好好承接一下,具備基礎工業能力和基礎設施,20年後中國很可能成為世界經濟中心了,表現得乖一些,深度的整合到中國的經濟體中,恐怕世界歷史上下幾千年,也就只有中國願意真正幫助藩屬國發展,有機會承接中國的技術轉移,成為發達國家。
所以,越南,好自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