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解放軍恢復了軍銜,共授出了17位上將,其中就包括一位名叫趙南起的人。
1987年的一天,中央軍委收到了一封舉報信,在後勤部的趙南起,竟然可能是韓國的間諜!
當時的趙南起處在晉升的節骨眼上。這一年60歲的趙南起是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副政委。按照程式,不久之後他就可以轉正。
然而就是這封信,讓趙南起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信中說趙南起有一個在韓國的弟弟。當時由於國際關係緊張,韓國與我國有著意識形態的不同。他的弟弟想盡辦法想要聯絡他,目的是為了策反他,趙南起卻沒有向組織彙報,這很反常,很有可能構成間諜罪,有重大的賣國行為,這樣是絕對不能在後勤部擔任要職的。
如果趙南起坐實了舉報信中說的“間諜罪”,非但不能轉正,連他幾十年的政治生涯都有可能葬送掉。
親人兩國相隔
事情要從趙南起收到過一封信說起。這是一封從韓國寄來的信件,要知道在當時,外國的來信在那個年代本就不多,何況是寄給軍方高官。這讓趙南起有所警惕,他並沒有拆開信件檢視,而是聯絡了公安機關和相關領導同志,邀請他們前來一起檢視信件。
拆開信封,東亞日報的落款映入眼簾。東亞日報系當時韓國的媒體,這封信是該報社的記者所寫。內容大概是遠在韓國的某個讀者尋找親哥哥的事,其中就那位名叫趙南元的韓國讀者,他尋找的親哥哥就是趙南起。這位韓國讀者向記者透露,他有一位親人,也叫趙南起,那是他失散多年的哥哥。不知道中國的這位趙南起是不是自己的哥哥,於是求助記者給中國方面寫信,希望能幫助他找到哥哥。
看過信後,趙南起陷入的沉思,他緩緩地將信紙折起來,又開啟重新看了一遍,不禁地擦了擦眼角。那個韓國的趙南元很有可能是自己的親弟弟。
他的思緒一下子被拉回到了1927年。出生於朝鮮某縣,而這個地方現在屬於韓國的領土。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留下了一個沒有政府,沒有軍隊,匪患橫行,滿目瘡痍,民不聊生的東北,趙南起與家人也在戰亂中走失,其中就包括了趙南元。
此時的趙南起選擇留在了國內繼續參加革命。這一別,長達30年之久。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趙南起義無反顧地前往朝鮮作戰,一是戰事焦灼,無法脫身尋親,二來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趙南起無法去韓國尋找家人。戰爭勝利後,趙南起被組織安排在了東北任職,名聲越來越大,甚至傳到了朝鮮與韓國。尋親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時間來到了1980年,那年春節期間,趙南起來到延吉縣考察,熱鬧的人群中有人一把拉住了趙南起,附耳告訴告訴他,你弟弟趙南元在找你!不信去聽聽韓國的廣播。趙南起聽後很吃驚,連忙回去,想辦法調取了那段廣播。
果然,廣播中那帶著哽咽的聲音尋找著趙南起,趙南起仔細辨認,慢慢回憶,突然他苦笑了一下,這正是他的弟弟。趙南起並不能馬上聯絡到弟弟,他只能繼續將這份思念之情深深埋藏。
趙南起並不是間諜
直到1987年,這件匿名舉報事件的發生,使得趙南起意識到不能不去澄清了,於是他找到時任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將真實的情況向楊尚昆做了彙報。楊尚昆聽完,十分動容:
“這是歷史遺留問題,我們沒辦法改變戰爭的走向,這才影響了你們兄弟的團聚,這段時間你壓制個人的情感,保護了組織的利益,你做得對,事情處理的很好,你不要有思想包袱才是啊。”
經過中央軍委的詳細調查,趙南起是清白的,他遠在國外的弟弟趙南元確實是在苦苦尋找著他,對於這一點趙南起並沒有隱瞞,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可能是間諜。
此後,趙南起擔任了共和國的總後勤部長,這是我國少有的少數民族部長。1988年隨著軍銜制度的恢復,趙南起的肩膀上掛上了閃閃發光的上將軍銜,同樣的,這是我國17位上將中,少數民族的代表。
趙南起面對不良用心人的含沙射影,在組織利益和個人情感之間,沒有隱瞞,更沒有背叛,他積極調查,除了問題及時澄清處理,經受住了考驗。
趙南起退休後,對國家大事還是念念不忘,他一直關心著國家政策與國際形勢的變化,關心民生大計,還關心祖國的統一。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忠心與赤膽。在文化宣傳方面他也有所建樹,為了弘揚中國共產黨優良的革命傳統,傳承中國的紅色基因,趙南起還向有關部門建議拍攝諸多紅色相關的影視作品,這都有利於良好的社會風氣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