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叔看盤】
這周的行情一言難盡,大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韭菜們都開始沉默,罵不動了。此情此景,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節前缺嫩模,節後缺富婆…
新年第一週,創業板跌了近7%,科創50跌了6%、深成指跌超3%、上證指數勉強好一點,只跌了1.65%。
另外,我在網上有看到訊息,說2021年股民人均賺5萬,2022年第一週,很多人就虧回去這5萬,簡直虧麻了。
關於這周的大跌,後臺有很多老鐵留言,問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挑幾個問得最多的回答一下。
問題一:開年就大跌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可以排除外資的影響,因為北向資金基本在持續入場抄底A股。
尤其是週五這天,資金淨流入超過了90億!也就是說外資不看空A股,更多的是內資自身的問題。
1、大跌的核心因素:機構調倉、抱團瓦解
這周的市場,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原先熱門的賽道股跌得很慘,低估值板塊發力上漲,像家電、銀行、地產等。
好了,那咱們再來看看,基金重倉股指數,簡直比大盤指數還要坑。基本上就是基金經理們賣出漲幅巨大,估值巨高的品種,買入去年一年一直都在調整,估值已經很低的價值窪地品種。
這也說明,熱門賽道股在大漲過後,估值開始偏貴了,反而是低估值的板塊,開始出現價效比,關注的資金開始多了起來。
漲太多就會跌,這很正常。比如去年年初以茅臺為首的白馬股,大漲特漲,而在2021年春節後就開啟崩盤,價值股的抱團土崩瓦解…
或許正是有了去年的經驗,所以今年這些機構大資金們反應更加敏感,元旦後的第一天就開始調倉,都想著早點溜。結果就造成了集體大跌…
2、輔助因素:疫情的再次嚴峻,擔心影響經濟。
儘管,今年的政策態度偏向於寬鬆、以穩為主,想要刺激經濟,但實際效果尚未顯現。
再疊加最近新冠疫情再度肆虐,美國單日新增病例破百萬。國內疫情反覆,市場再次開始了對經濟恢復增長速度的擔心。
問題二:虧麻了?我該咋辦?
虧損其實並不可怕,關鍵還是在於我們的心態,因為一時的虧損是在為機會付出成本。
類似這周這種突發的大跌,表面上看是在考驗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其實本質上考驗的是你的倉位管理能力。
不妨問問自己看,是否對自己的子彈有規劃,是否在平時有風險防範意識?
所以,遇到大跌,先穩住自己的心態,千萬不要慌。前面我們也分析了下跌的原因,對於機構調倉的問題,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說到底,機構賣出後,遲早還是要買入的,後續市場大機率會逐漸企穩,並開啟新一輪行情。
就像2021年初,價值股在經歷殺跌後,新能源、晶片、軍工等賽道股成為了全年的主線。
另外,對於經濟資料問題,我國一直是全世界上疫情控制得最好的,重新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很小,不太可能再次重創經濟。
雖然比較難熬,但一定要堅持。
因為機構調倉的結束、新政策的出爐都是隨時可能會發生的,如果這時候堅持不住離場的話,很可能會錯過下一輪的反彈。
尤其是去年一些做中長線買了中概互聯的,以及不斷抄底醫藥的兄弟,這不都過來了麼,何況手裡拿的還是一些景氣度在的行業。
問題三:開年就下跌,是否意味著一季度行情很差?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過去的20年,有8年股市在開年就下跌,每一年跌完後,一季度指數均有行情。
最後,大家牢記,今年的基調是穩,並且全面註冊制要加速推進,那麼市場肯定是要穩住的,估值高的也只是暫時跌下來,後面跌便宜了還會再漲,一季度市場還是能期待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