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雷恩 [英國]
俄國的最後一次大進攻,是在它的最能幹的指揮官阿列克賽·勃魯西洛夫的領導下,於1916年6月4日發動的。對義大利轉向協約國方面感到憤怒的奧軍,在一次奇襲中,猛攻特蘭提諾的意軍,使他們退到倫巴第平原。面臨肯定的災難的義大利國王,打電報懇求沙皇來拯救他的政權。尼古拉二世下令對奧匈軍隊發動東部戰役。
勃魯西洛夫沒有提出警告,就沿著二百英里戰線出擊。他不用大炮彈幕射擊準備,完全用奇襲來打擊敵人。俄國兵力共計五十一萬人,包括四十個步兵師、十個騎兵師和一千七百七十門大炮。這個實力大體上和敵人的實力相等,但當俄軍向他們的目標——重要的科韋耳和倫貝格(利沃夫)鐵路中心,加利西亞的工業首府——猛衝時,奧地利的防禦崩潰了。被出其不意的突擊打暈了的奧匈第四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一支不穩定的多民族的混合物)潰散奔逃了。
勃魯西洛夫的勝利,使他總司令部的首腦們感到驚訝。沒有一個人對他的進攻抱有信心,也沒有準備為他提供後備軍或物資。當他們的進攻在6月底勢頭稍低時,疲乏的俄軍已經俘獲了二十萬以上的俘虜,他們的前進部隊已經望見喀爾巴阡山的山口。要是他得到人力和補給的增援,勃魯西洛夫很可能使崩潰中的二元君主國當時當地垮臺的。
雖然興登堡極度需要他在凡爾登和索姆的所有後備軍,他迅速抽調十五個師來防止奧地利的垮臺。俄國總司令部也給勃魯西洛夫送去為時過遲的支援,但這些支援是用馬拉貨車在滿布車轍的泥路上費力地慢慢運來的,而德國人則沿著高效率的鐵路向東疾馳。
到7月中,奧德聯軍已把戰線穩定下來,對俄國的薄弱據點的反覆反攻已奪回了許多小塊土地,尤其在盧茨克周圍。儘管缺乏充分的後備軍和軍火,勃魯西洛夫不但固守從奧軍手中奪來的六十英里土地的大部分,而且反覆進攻。戰鬥直到9月的第二週才結束,那時奧軍和德軍的死傷已逾二十五萬人,被俘者人數相仿。俄國人則付出了一百萬人的驚人代價。俄國農民總是沒有武器或彈藥的。有時他用刺刀縛在一根棍棒上衝鋒,並且缺乏最普通的工具,甚至不得不赤手去折斷有刺鐵絲網。
俄國革命
沙皇的軍事政策不是屠殺便是停滯不進。隨著冬天到來,開小差計程車兵在一百萬人以上。士氣十分低落,開小差計程車兵公然住在家裡,不受當局的干涉。腐敗和低效率沾染到社會的各部分。軍隊的承包商收了錢只供應補給的一部分,而且常常是質量差的。
可是,對於他的三百年皇朝可能遭到危險的這類預兆,沙皇仍然無動於衷。有人謀求指點他,他都不加理會。當杜馬議長提出警告,叛亂正在席捲這個國家時,尼古拉二世寫信給皇后:“這個大腹便便的羅德江科,又給我寫了一篇胡話,我甚至不願回答。”連杜馬中最保守的黨派,也同意必須除掉沙皇。溫和的社會黨亞歷山大·克倫斯基提倡“必要時用恐怖分子的手段”來一個反沙皇的政變,參謀總長阿歷克謝夫著手策劃逮捕皇后,迫使沙皇進行改革。但事變的發展代替了他的作用。
1917年3月初,彼得格勒爆發了罷工和糧食騷動。派去了軍隊,但他們和起義者親如兄弟。這個政權無論哪裡都得不到支援,專制統治等不到被推翻便突然垮臺了。3月15日,沙皇把他的退位書送給他最近非常藐視的杜馬議長。
以溫和派為首的臨時政府肯定了它對協約國的忠誠,保證繼續作戰。工人和士兵組織稱為蘇維埃的委員會,起初同新政權合作,但不久他們進一步向布林什維克影響下的左翼靠攏,布林什維克要求結束戰爭和廢除私有財產。德國謀求同俄國單獨媾和,以便在西線集中所有軍隊。為達到這一目的,代表德國最高統帥部的魯登道夫,採取有意的冒險行動,以使俄國退出戰爭。
除堅守他們的防線外,德軍停止了東線的一切軍事行動。魯登道夫高興地注視著溫和派和布林什維克之間在擴大裂痕。他知道非正式停戰阻止這兩個派別團結起來共同保衛俄國。政治上老練的德國特務,偽裝成士兵,聚集在前線,雙方在溫暖的陽光下交起朋友來。俄國士兵乾脆不理會作戰的命令。
為加速使俄國退出戰爭,魯登道夫安排尼古拉·列寧和一批革命家經德國從瑞士到波羅的海小口岸城市扎斯尼茨,再從那裡赴瑞典的馬爾默。在德國的請求下,由瑞典政府把他們運往那時仍是俄國一個省的芬蘭。外交部的指令說,“如果不準俄國人進入瑞典,陸軍最高統帥部準備使他們經過德國防線進入俄國。”列寧於4月16日到達俄國首都。
俄國稍稍轉為左傾。5月中改組的政府由社會黨的多陣列成,包括擔任陸軍部長的克倫斯基。俄國已經打得筋疲力盡,協約國卻認為沒有什麼要緊,它通知新政權:不打仗,就不支援!法國特別堅持要從東面進攻德軍。它被反抗所震撼,擔心——有充分理由——再受到大規模突擊就將失敗。主要由於作為一個激進演說家而享盛名的克倫斯基,訪問前線以提高士氣和激勵士兵作戰,但人家對他的雄辯充耳不聞。布林什維克的口號“和平,土地,麵包”比同德國人打仗有大得多的號召力。
克倫斯基的忠於協約國,是毀滅俄國的民主的禍根。他下令由新總司令勃魯西洛夫發動進攻。這位將軍以倫貝格為目標,從精銳的高加索團、芬蘭團和西伯利亞團中調集了二十萬部隊。先頭部隊是最精銳的哥薩克騎兵旅,但沒有可靠的步兵後備軍可用。
俄軍於7月1日開始進攻,沒有遭到德軍的抵抗,他們以為停戰仍然有效。在開始的奇襲中,俘獲德軍一萬七千人以上,以後幾天又俘獲了一萬多人。在奧德軍隊於第二週迅速作好進攻準備後,倫貝格未被攻陷。他們因新開到的後備軍而得到加強,使用大量野炮在廣闊的戰線上進行反攻。這對俄軍來說是受不了的。在有計劃的猛轟下,從有秩序的退卻變為全線潰退,德軍則在後面窮追。不到一週,在1916年勃魯西洛夫進攻期間俄軍所獲得的全部領土,實際上都被收復。在7月底以前,俄國永久退出這次大戰了。
前線的紀律蕩然無存。開小差成為如此普遍,以致軍隊自行解散了。在東線至少仍有八個德奧師,但所有追擊都已停止。德國最高統帥部估量了這個形勢,並且不採取任何可能使俄國人聯合起來的措施。反對地主的農民起義席捲俄國,不等土地改革就把莊園奪取了;工人沒收了工廠;俄國受到混亂的震撼。
7月失敗後,克倫斯基無法制止內亂,人民支援他的一點殘餘都消失了,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使列寧於11月7日掌握政權。布林什維克是少數派,得不到公眾的贊同,但他們力量的源泉是得到武裝赤衛隊支援的蘇維埃。11月8日,列寧釋出和平令。11月22日簽訂了停戰協定,然後於12月初在德軍佔領的俄國鐵路線終點佈列斯特—裡托夫斯克開始和平談判。
由萊昂·托洛茨基率領的蘇聯代表團,拒不接受德國提出的要求,即俄國放棄波蘭和其他西部領土。而且,托洛茨基認為德國革命迫在眉睫,宣告他自己不向代表團講話,而向德國工人講話。馬克斯·霍夫曼將軍堅持要求承擔協定的義務,托洛茨基不作明確答覆,後來宣告俄國不能接受德國人的條件。他的“不戰-不和”的宣告,激怒了霍夫曼。
由於沒有抵抗,於是德軍更加深入俄國領土。列寧用不著進一步的敦促。2月19日,在德國人進軍後不到二十四小時,這位蘇聯領袖發出電報,接受佈列斯特—裡托夫斯克提出的全部條件。可是,霍夫曼將軍又前進了兩週,他的軍隊已進到普萊普斯湖和納爾瓦,使彼得格勒面臨入侵的危險。其他德軍掃蕩到烏克蘭的穀倉。
霍夫曼深信蘇聯領導人不會再拖延時間,於3月3日再同他們在佈列斯特—裡托夫斯克會談。蘇聯人給予波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芬蘭自治,而烏克蘭和其他俄國領土則繼續置於德國佔領之下。托洛茨基試圖哄騙霍夫曼的策略,代價是高昂的。俄國還不得不把巴統、阿爾特溫和卡爾斯等地區交給土耳其。(八個月後,戰敗的德國放棄了所有徵服的領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