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球迷心裡,始終有一個比較大的爭議。如果你說貝利和馬拉多納都是球王,大家並不會說什麼,畢竟他們倆2001年都被國際足聯評為“20世紀最佳球員”。但如果這時有人說馬拉多納才是唯一的球王,總會有人站出來反對。
其實這麼說,也沒有錯。一來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二來是這兩位球王,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突出貢獻。而人們之所以會說馬拉多納是唯一的球王,最主要還是源自對馬拉多納實力的肯定。
“狼王”托蒂曾經說過:“史上最好的球員?真愚蠢的問題。除了馬拉多納和貝利之外就沒有任何答案了。硬要說的話則是馬拉多納。”
貝利——影響數代人的一種象徵
比貝利整整小20歲的馬拉多納,當時面對的競爭壓力比貝利更高,但是他通過出色的才能,藉助電視等媒體,更加直觀地在球迷心目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而且作為早期傑出的黑人球員,貝利的影響力更多是體現在,從世界範圍內大力推動了足球運動的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會頒發兩個“20世紀最佳球員”的原因之一。兩個人的影響力完全不同,現在球迷更多的是透過電視看到了馬拉多納的一場場堪稱奇蹟的操作後,把馬拉多納放在第一的位置。因此馬拉多納的最佳球員,是透過球迷網路投票選出來的。
但這麼說,並沒有對貝利的影響力進行貶低。任何球迷心裡都清楚,貝利並不是只會預言。他在巔峰期的狀態,放到現在都是奪目的存在。
11歲被巴西前國腳發現過人天賦,17歲就穿上了國家隊球衣,並且此後成為巴西隊的明日之星。在1958年世界盃上巴西隊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
之後更是和巴西隊奪得了兩屆世界盃的冠軍,成為唯一三次世界盃冠軍的球員,並且讓巴西隊永遠保留了雷米特杯。
雖然貝利“幫助”戈登·班克斯完成了“世紀撲救”,那次被譽為“最有想法的過人”也遺憾地射到了門柱上。但是這種失誤是掩蓋不住貝利突出的貢獻與成績的,除了帶領巴西隊披荊斬棘外,他個人職業生涯也獲得了1283個進球,成為歷史第一人。
不過受限於當時的傳播條件,其實不少球迷剛看球的時候,只是聽過貝利的名字,直到他非常厲害,但是可能並沒有看過太多貝利的比賽。而且隨著日後國際足壇的百花齊放,貝利時代的競爭,其實相比之下並沒有這麼激烈。
然而這並不能說貝利名不副實,正相反,無數球員之所以願意看足球、甚至成為球員,都是受到了貝利的影響,貝利在人們心裡更像是一種象徵和符號。
馬拉多納——震撼世界的天才球員
與貝利不同的是,馬拉多納的“球王”稱號沒有那麼濃厚的“官方色彩”,更接一些地氣。如果說貝利是金光閃閃的獎盃,那麼馬拉多納更像是在大街小巷畫著的藝術塗鴉。當馬拉多納成名後,就在最早接觸足球的人們心裡,埋下了種子,就如同當年的貝利一般。
不過由於足球運動在全球範圍的進一步傳播,這種子其實自然會比貝利當初要“埋得”更多更廣。
這也是馬拉多納,之所以至今仍被無數人稱為比肩貝利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種說法,大多基於本身的主觀推斷,對於他們來說,馬拉多納的影響力相對來說更大。
而馬拉多納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球迷的追捧,和他的驚人才能自然是分不開的。馬拉多納3歲就跟著父親接觸足球,11歲就登上了報紙,15歲就活躍在阿根廷甲級聯賽的賽場上,不到17歲就代表國家隊出戰。他的成名速度,不亞於貝利,甚至兩人可以說是驚人地相似。
到了1978年,18歲的馬拉多納憑藉26個進球,成為阿根廷甲級聯賽的最年輕最佳射手。1986年,處在巔峰期的馬拉多納帶領阿根廷闖進墨西哥世界盃的決賽,最終以3-2戰勝對手。而馬拉多納透過5個進球5個助攻,拿下本屆世界盃的金球獎。
馬拉多納除了是一名出色的球員外,還是一名合格的教練。2010年,在南非世界盃南美區預選賽中,馬拉多納頂著各種爭議,不光在熱身賽全勝,還帶領阿根廷戰勝烏拉圭,成功進入南非世界盃。
雖然最終在1/4決賽中,不敵德國隊,但是馬拉多納的執教能力並不能說是一塌糊塗。他當初還因為重用帕勒莫備受質疑,可帕勒莫透過大雨中的以38.9米遠的頭球成功絕殺,這是阿根廷甲級聯賽史上最遠頭球,事實證明馬拉多納確實具有獨到的眼光。
兩個人之間的技術差距
在貝利那個年代,規則和平均技術水平和馬拉多納時代相比,是比較落後的,畢竟足球運動是透過一代代球員的努力,逐漸完善和進步的。
1966年國際足聯推廣紅黃牌制度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貝利被多次惡意侵犯甚至剷傷。而到了馬拉多納時代,更是從三張黃換一張紅,變成了兩張黃牌就換一張紅牌。從而更好地防止惡意侵犯,進一步保護球員安全。
除了規則外,馬拉多納與貝利作為兩代人,所處年代的平均實力也有所不同。貝利時代,剛開始普遍還是用的244陣型甚至會放5個前鋒。而且由於沒有紅牌制度,大家基本都側重進攻,甚至連防守在現在看來,都充滿了火藥味。
現代有些人會說貝利防守不行,但是在那個年代裡,貝利的防守最少也能給70分。而且對於本就側重進攻的巴西隊來說,貝利的戰術重心也必然是把更多精力放在進攻。這樣,就會讓人們承認貝利的進攻,卻對他的防守能力產生誤解。
要知道,貝利身體條件超出常人,速度、力量、爆發在當時都是數一數二的,而且他左右腳非常均衡,進攻手段全面多樣。
同時他的球商也非常高,不光可以尋找合適的機會,而且還奉獻了不少令人驚歎的充滿想象力的神操作。這種人,防守肯定沒有那麼“水”。
不過客觀來說,貝利在那個相對“原始”的年代中,主要還是透過自身出色的身體優勢,帶領巴西打出了一場場耀眼的戰績。而馬拉多納相對來說,拋開同樣出色的身體條件,在技術方面也更勝一籌。
馬拉多納時代雖然有紅牌了,但是背後剷球還沒有禁止,所以馬拉多納過人時,經常會小跳一下,這樣其實也是為了防止被從後面剷倒。
而說到過人,馬拉多納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中,那次連過五人的進球,不僅技驚四座,還被評為足球歷史上的最佳進球。
正因為馬拉多納在技術上的強大,同樣在墨西哥世界盃中,馬拉多納用“上帝之手”得分後,反對的人只會說他這麼做不合適,卻沒有人會因此說馬拉多納實力不行而這件事的背後,其實是當時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緊張關係。
而且馬拉多納除了進攻能力突出,球商和助攻能力也非常優異。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及那次為人稱道的“世紀助攻”了。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當時的阿根廷跟巴西比還是比較弱的,比賽節奏幾乎被巴西牢牢掌控,彷彿阿根廷輸定了。然而到了第81分鐘,馬拉多納從中場帶球,利用精妙的盤帶連晃三人,又一腳穿過三人,成功傳給“風之子”卡尼吉亞,兩人默契配合拿下關鍵一分。
為什麼說馬拉多納是唯一球王?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結合以上分析,已經基本得到了答案。貝利的影響力與能力無可厚非,但是由於時代與環境的因素,其實他的影響力更多的是作為一名“上古戰神”。如果當時具備如今的規則制度,相信他會更加大放異彩。然而,他並沒有這種展示的機會。
而馬拉多納時代,由於制度相對完善,馬拉多納這種天才球員,才能有更好的發揮空間,讓世界更加全面地認識他。再加上電視等傳播媒介的普及,馬拉多納的影響力也隨之輻射全球。
後來,人們總會拿貝利和馬拉多納對比,甚至會搬出兩人的錄影影片。其實這種做法,和“關公戰秦瓊”一樣略顯荒謬。拿兩代人做對比,無疑是忽視了不少客觀因素,甚至否定了傑出球員所做出的貢獻。
不少人看了錄影影片,覺得貝利防守不行,乃至開始用“上古時代”不完善的制度,質疑起貝利的能力,從而強行拔高馬拉多納的影響力。因此,才會一些人才會說馬拉多納才是唯一的球王。
然而還有一群說馬拉多納是唯一球王的人,他們的原因並不是單純“踩一捧一”吹捧馬拉多納,而是經過客觀分析後得出的評價。馬拉多納獲得了更大的舞臺展示技術,並且讓更多人投身足球運動。無論技術還是貢獻,對於馬拉多納時代後的人來說,這種說法非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