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掃盲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功績,一些照片非常精彩,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運動員先認字再起跑的那一組,誰看誰笑。這種文化普及方式,堪稱世界奇觀。戰士們一邊行軍一邊識字的畫面也讓人印象深刻。對這樣的照片,詳細地解說一下,就能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1952年8月2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5週年全軍運動會上,各代表隊運動員在進行識字賽跑比賽。(新聞攝影局資料 嶽國芳 攝)
但是僅僅說這些,又覺得分量還不太夠。何平同志帶著大家進一步梳理照片,說:“那些孩子給大人上課的照片可以歸為一類,這是新中國在還舊社會欠下的文化賬。”一句話,點中了要害。
1959年12月,6個孩子的媽媽史秀蘭(中),在掃盲“小先生”趙淑英的耐心幫助下,已認識 300 多個字了。(新華社記者 武華 攝)
最有戲劇性的還是那張“毛澤東與小八路”的照片。本來我們不太想用它,因為大家都見過,不新鮮。後來查到,毛澤東當時正教小八路認字,我們就來了興趣,繼續挖下去。這事需要核實,陳小波跟照片的拍攝者石少華之子是老朋友,就打電話過去問,不料對方說:“後來,我父親還見過其中一個小八路啊!”他提供了20世紀80年代石少華見當年的小八路的照片。
這一下,一張照片延伸成了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傳奇故事,併成為串起前後各類素材的暗線。
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教小八路認字。(新華社記者 石少華 攝)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化普及。1939年4月24日,在延安東關,兩個小八路興沖沖地問毛主席好。毛澤東笑道:“我不叫毛主席,我叫毛澤東。”說著,他在手心裡寫下這三個字,教他們怎麼寫。這一畫面被一旁的攝影記者石少華拍了下來。
事後不久,毛澤東開始在延安推行義務教育。
20世紀60年代,石少華應邀到毛澤東主席的家中做客。(石志民提供)
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見到時任新華社副社長的石少華,還問:“找到那兩個小八路沒有?”石少華說:“找不到。”
誰能想到,1986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石少華在遼寧見到了當年兩個小八路中個子小的劉長貴。就因為學了文化,他已成長為一名國家幹部。
1986年4月,小八路劉長貴(中)與石少華重逢後交談。(石志民提供)
掃盲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史作出的傑出貢獻。掃盲路上,一個人都不能落下,一個人都不能少。
1952年8月,一隊戰士在行軍,他們一邊走路,一邊念著前面一個人包袱上的注音字母。此前,這些身經百戰的戰士大都是文盲。
1952年8月,在行軍中,戰士們的揹包上都貼上了注音字母用來學習。祁建華(左一)是速成識字法創造者,他經常一面走,一面教戰士學習注音字母。(新華社記者 嶽國芳 攝)
而一個名叫祁建華的戰士在向大西南進軍途中發明了“速成識字法”,能讓一個人30天學會3000多漢字。劉少奇稱他是“當代倉頡”。注音識字法,現在還留在《新華字典》上。
1952年8月,在行軍中,戰士們的揹包上都貼上了注音字母用來學習。祁建華(左二)經常一面走,一面教戰士學習注音字母。(新華社記者 嶽國芳 攝)
1949年至1969年,中國先後四次開展掃盲運動。到2000年,中國文盲率下降至6.72%。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史作出的傑出貢獻。
1952年1月,上海市吳淞區炮臺鄉船廠村冬學班下學的農民。(新華社稿)
新華社《國家相簿》欄目組從五年間已播出的200多期《國家相簿》微紀錄片中精選具有代表性的9期節目,並以新華社大型紀錄片《中國減貧密碼》的部分精彩內容為開篇,化影片為雋永圖文,講述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與貧苦作鬥爭的感天動地故事,透過一幅幅老照片和新照片,展現出中國貧苦地區驚人的變化,極為震撼,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擺脫貧困的歷史瞬間,以影像記憶的方式反映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一百年來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反貧困鬥爭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