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歷史相對比較短,只有1200多年,可以說對比中國、印度、希臘等國家,歷史厚度不足。俄羅斯的歷史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一、留裡克王朝:從公元862年到1598年,持續了將近700多年。
二、羅曼諾夫王朝:從公元1613到1917年,持續300年。
三、蘇聯時期:從公元1922到1991年,多個社會主義國家組成。
四、現代俄羅斯時期:1991年蘇聯解體後進入現代俄羅斯時期。
一、早期歷史(9世紀中葉以前)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早在公元1世紀,在中、東歐的第聶伯河、奧得河、維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著了斯拉夫人。
至6世紀,斯拉夫人分為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分佈在第聶伯河一帶,成為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的祖先。
二、留裡克王朝(公元862-1598年)
到了公元7、8世紀,東斯拉夫人有兩個準國家組織,以基輔為中心的庫雅巴及以諾夫哥羅德為中心的斯拉維亞。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大約在8至9世紀,東斯拉夫部落間爭鬥不息,於是商議尋找一位王公來治理各部,裁決糾紛。在他們眼中,住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的瓦良格人(即羅斯人)精明能幹,秩序井然,於是公元862年邀請瓦良格人首領留裡克當他們大公。留裡克帶兵佔領了東斯拉夫的很多城市,開啟了俄羅斯歷史上的留裡克王朝。
1、基輔羅斯時期(公元879-1237年)
留裡剋死後,其繼承者奧列格率兵於882年沿水路南下征服基輔,並將統治中心由諾夫哥羅德遷至基輔,建立了基輔羅斯公國。10世紀初,基輔羅斯版圖不斷擴張,鼎盛時期涵蓋了烏克蘭、立陶宛、波蘭等區域,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
2、蒙古金帳汗國統治時期(公元1237-1480年)
1223年9月,成吉思汗派哲別和速不臺,率領一支兩萬五千人的蒙古鐵騎從南高加索北向進入今天的俄羅斯。面對蒙古鐵騎,羅斯大公們選擇與仇敵欽察人組成聯盟。
蒙古帝國軍於1236年打敗欽察人之後,在1240年12月6日攻佔基輔,蒙古開始了對羅斯公國的統治。從1240年起到1480年,俄羅斯歷史是蒙古人統治的金帳汗國時期。
3、莫斯科大公國(公元1283—1547年)
當蒙古帝國入侵基輔羅斯的時候,莫斯科還僅僅是一個不起眼的邊陲小鎮。
當時,俄羅斯境內的各個公國要向金帳汗國定時交稅,那時莫斯科公國很會拉關係,跟金帳汗國混得很熟。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獲得了替蒙古人徵稅的權利,依靠金錢、蒙古人和教會的支援,開始領導羅斯諸侯。
1480年,莫斯科公國經過三代人的努力,最後由伊凡三世推翻了蒙古金帳汗國長達240年的統治,使得莫斯科公國獲得了獨立。1505年伊凡三世去世時,莫斯科公國面積達到了280萬平方公里。
4、俄羅斯國家形成(公元1533-1589年)
1505-1533年,莫斯科公國先後吞併了特維爾公國、普斯科夫共和國、梁贊公國。其疆域北達白海,南抵奧卡河,西及第聶伯河上游,東至烏拉爾山脈。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以莫斯科公國也被稱為俄羅斯國家。他開始執政後,對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法律、財政、軍隊、宗教等方面進行改革,竭力鞏固專制政權,強化國家中央集權。
伊凡四世在位期間(1547-1584年),俄羅斯征服了喀山汗國等,疆域往南延伸至裡海。1581年俄羅斯又翻過烏拉爾山脈向東拓展,到1598年時版圖面積達到了530萬平方公里。
二、羅曼諾夫王朝(公元1613-1917年)
1598年沙皇費多爾一世去世,沒有子嗣。而他同父異母兄弟也已經去世,留裡克家族後繼無人,延續730多年的留裡克王朝壽終正寢。此後俄羅斯經歷了15年混亂時期。
1613年全俄縉紳會議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7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由此開啟了羅曼諾夫王朝。
1、王朝初期國土瘋狂擴張(公元1613-1689年)
1613年開始的羅曼諾夫王朝繼承了留裡克王朝的擴張政策,繼續向東大肆擴張和掠奪,到1689年總共佔領了大約9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領土疆域擴張到太平洋、我國北部邊界。
1645年-1686年,俄國還侵人中國(清朝)的黑龍江流域,強築雅克薩要塞,到處燒殺搶掠,遭到中國軍民的迎頭痛擊。中俄兩國於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俄國退出黑龍江流域。
2、俄羅斯帝國形成(1712-1917年)
在1712年,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到聖彼得堡,使之成為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1721年,彼得一世在與瑞典王國進行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羅斯正式成為俄羅斯帝國。
彼得大帝上任後積極向西方學習,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使得國力得到大幅提升,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統治時達到鼎盛,至她逝世時為止,俄羅斯已經向西歐的政治和社會新潮流邁進了一大步。
葉卡捷琳娜大帝時代,俄羅斯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當大的新疆土。在1774年俄土戰爭結束,俄國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1783年吞併了克里米亞。此時,俄羅斯帝國版圖面積到達1860萬平方公里。
3、霸佔中國領土和中亞(1830-1860年)
19世紀中葉,沙俄吞開始把目標投降中國。俄羅斯帝國先後逼迫中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私自瓜分,將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納入其版圖,使中國喪失了144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在侵吞中國領土同時,沙俄也熊吞中亞地區,直至1854年沙俄吞併了哈薩克的三個汗國,總面積達到230萬平方公里。
俄羅斯帝國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達黑海南部、西起波羅的海、東達阿拉斯加(1867年賣給美國),國土面積約2320萬平方公里。
三、蘇聯時期(公元1922-1991年)
1、一戰與十月革命(1914-1917年)
1914年8月,政局本已動盪不定的沙俄參加一戰,糟糕的戰績直接導致了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宣告,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林什維克透過十月革命推翻,成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十月革命後,俄國境內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或自治共和國。
2、蘇聯成立和擴張(1922-1940年)
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當時加入蘇聯的有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4個加盟共和國。
1940年6月,蘇聯政府派兵進駐波羅的海地區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8月,蘇聯以武力強行改組三國政府,將三國變為蘇維埃共和國併入蘇聯。
到1940年為止,一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加入蘇聯,蘇聯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聯邦制國家,稱雄全球。
3、衛國戰爭時期(1941-1945年)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閃電突襲蘇聯,蘇德戰場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大陸的主戰場。
1943年初,蘇軍經過浴血奮戰,獲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後,蘇軍在戰場上掌握了主動權。到了1945年5月,包括蘇聯紅軍在內的盟軍攻佔了納粹德國全境,歐洲戰事結束。二戰期間,蘇聯軍民付出了2700多萬人犧牲的代價。
3、蘇聯走向解體(1988-1991年)
蘇聯由於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計劃經濟體制僵化,經濟結構嚴重失衡,外交上搞大國主義、霸權主義,干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內政,全面擴軍備戰,與美國爭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實力,加劇了國內動盪。
1988年戈爾巴喬夫宣佈蘇聯將放棄勃列日涅夫主義,減少對東歐國家內政的干涉,導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於1989年內發生了政治地震(東歐劇變)。
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也紛紛效仿東歐諸國,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宣佈獨立,蘇聯開始走向解體。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蘇聯正式解體。
四、現代俄羅斯(1992-今)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體,國土面積171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1.46億,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