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帶大家走進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杜甫。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也有人說可以把之一去掉。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李白和杜甫只能是中國歷史上獨一檔的詩人,沒有人可以與其媲美。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成“李杜”,為區分杜牧和李商隱的“小李杜”,則也成為“大李杜”。杜甫大約有1500首詩被流傳開了下來,他被後世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生於712年2月12日,逝於770年。他出生於官宦人家,小時候生活得富裕且瀟灑。後來家道中落,自己一身也沒怎麼做官,一輩子也就當了3年左右的官,基本上也是沒有實權的小官。所以家道中落之後,基本上一生都是靠朋友救濟在生活,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逃亡,都在為生計所愁苦。窮到什麼地步呢?自己的孩子可以被活活餓死。
雖然杜甫的詩寫得很好,但是他在世的時候還沒有名氣。一直到死後大概四五十年以後,白居易開始推行新樂府運動的時候,杜甫才越來越被大家看重,直到最後被我們封為“詩聖”,說他寫的詩都是“詩史”。
現在有人總結了杜甫的一生,我覺得還挺有趣,“幹啥啥不行,作詩第一名”。
下面一起走進“詩聖”-杜甫的一生,杜甫出生於河南鞏縣,但他自稱是長安人。他的祖父叫杜審言,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的父親叫杜閒,杜閒做過奉天縣令,就是現在陝西省乾縣(武則天陵墓所在的那個地方)。
杜甫他們家有寫詩的傳統,所以杜甫從小就被薰陶啟蒙。杜甫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了,他跟著在洛陽的姑媽長大的。七歲的時候,杜甫就作了鳳凰詩,說明這孩子很小就已經會寫詩了。然後杜甫九歲的時候,書法已經練得相當不錯了。洛陽在唐朝時期僅次於長安的城市,所以也有很多的達官貴人,因為杜甫家裡也是當官的,所以也經常出入於王孫達官的家裡,小時候也是妥妥的富家公子哥。
下面杜甫到了壯遊時期,其實就是遊玩四方。那個時候家裡有錢,也沒有九年義務教育,自己還會作詩,簡直只所有人嚮往的生活。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說那時候社會治安也很好,國家和百姓也都有錢。所以開元盛世的時候,大家就出去旅遊,不上學,到處走走看看。他的第一次壯遊就是沿著隋煬帝修的大運河往下走,沿著這個運河一路下去,到淮陰、揚州,然後到南京等江南那些富庶的地方去看,這是杜甫人生當中唯一一次到江南去壯遊的過程。
他的這次遊玩花了三四年的時間,在735年的時候,因為他要考進士,所以就回到鞏縣,結果一考就落榜了。他也不在乎,因為他覺得人生還有大把的光陰可以揮霍,自己有才,不要緊,總有一天能夠考得上,這是第一次落榜。
他落榜以後就立刻出去玩了。他後來寫了一首詩,就是回憶自己年輕時候壯遊。有一句名言,叫作“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杜甫二十八九歲的時候,寫了《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二十八九歲的時候,杜甫就已經表現出不凡的氣魄,可以抒發了這麼龐大的氣概。
這時候杜甫的生活很好,他的爸爸在做兗州司馬。他那時候“騎胡馬、挾長弓,箭不虛發”,就是杜甫能文能武。然後與此同時,因為玄宗創造了開元盛世,有了特別多錢以後,他就開始到處發動戰爭,所以當時整個國家處於這樣一種用武力去不斷拓展的局勢當中。
後面唐朝的國勢也越來越弱,杜甫的命運也發生了轉折。在十年壯遊以後,杜甫回到了首陽山下。他在首陽山下的住處叫“屍鄉土室”,挖了幾個窯洞,在這個地方住了下來,這個時候他結婚了,具體時間還不可知。
744年,杜甫遇見了李白。整天兩個人遊獵、訪道、飲酒、作詩、感懷,其實也就是抱怨時事,當時有特別多戰爭發生。李白跟杜甫相見以後,杜甫給李白寫的《贈李白》說:“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多有名的詩句。後來杜甫要西去長安,李白要重遊江東,兩個人在兗州城東的石門分手,這一別就是終身。
在那一段時間裡這兩個人都未封神,就是一個不是詩仙,另外一個也不是詩聖。杜甫是特別喜歡李白的,他也寫了很多關於李白的詩句,但是李白對杜甫的感情卻一般。這個過程中,杜甫除了一些詩作之外,沒有幹一件正經事。
這個時候唐玄宗也開始求佛拜長壽之道,朝廷大事皆由李林甫決定。李林甫不喜歡文人,擔心這些人對自己不利。每次科舉後不錄取任何一個人,並且對唐玄宗說:國家的賢能之人都已經在朝廷上做官,除此之外已經沒有賢能之人了,這裡有個成語叫“野無遺賢”。所以這個時候杜甫也沒有機會參加科舉考試,參加了也不會考上。
這個過程當中,杜甫的家境也開始逆轉,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原來多少算個富二代、官二代,他爸爸至少是個縣令。但是杜甫父親去世了以後,杜甫沒有工作,又身無長物,一下子生活變得非常糟糕。這時候他就去山裡採一點藥,採點藥以後就賣給那些有錢人家。因為他過去交往過很多有錢人家,這些人他都認識,為了面子買點他的藥。
後來來了一次機會,皇帝要進行一個祭祀的大典。然後杜甫冒險去往延恩匭裡投了三篇賦。杜甫洋洋灑灑寫了三篇《大禮賦》,玄宗一看,說這篇賦寫得非常好,於是就把杜甫叫來。叫來以後,給他“待制集賢院”,就是放在集賢院裡,集賢院裡都是賢人。“待制”,就是等著分發,給你安排一個官職。誰來負責分發呢?李林甫。
然後杜甫在這兒待了很長時間,叫“永無分發”,就是一直待制,沒有給他任何官職。所以杜甫覺得一下子被皇帝都看到了,在朝中的名聲突然湧起來了,很多文人都認識他、瞭解他了,但是沒有任何官職,生活窮透了。
他接著給別人寫自白詩,其中有一句叫作“君不見空牆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就是他說“此老”,他把自己叫作“此老”。你想那時候,他四十多歲,就是我這個年紀,在古代絕對算老頭了,這就是“此老”。
所以,一個四十多歲的人依然毫無功名、沒有官職,每天跟別人乞討一樣地生活,混在富人圈子裡看別人的眉高眼低,確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在長安這幾年,他最大的收穫是交了幾個好朋友,比如說高適、岑參、鄭虔,這些都是他非常好的朋友。
然後由於他的生活特別不如意,他開始把注意力從自己的生活轉入到民間,開始觀察老百姓的生活。所以這時候出現了杜甫人生當中一首具有轉折性意義的詩,《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是杜甫的第一首最重要的現實主義的詩詞。
所以在他四十歲前,大概留下來的詩也就是五十多首,杜甫在生活稍微如意的時候就很難寫出名詩,只有在落魄逃亡時才有高產高質量的作品。在四十歲以後,他開始關注現實主義的生活以後,他的詩變得越來越多。而且更多的是跟老百姓的生活有關的,像這個《兵車行》最後說:“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唐玄宗太愛打仗,這個對老百姓是極大的折磨。因為要打仗就得死人,大家根本不管有多少青壯年死在青海頭,根本回不來。
《兵車行》是一個轉折,同時還寫了《麗人行》。《麗人行》是直接痛斥當時的楊家姐妹,她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這時他在曲江找了一個地方住下來,自號杜少陵。754年春天,他的家人才搬過來。你想,他的家人以前一直都在洛陽那邊住。然後755年十月有人給了他一個崗位,就是可能是他給誰寫的自白詩起到了作用,給他任命做河西縣尉。
結果杜甫竟然不去,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縣尉是一個極其痛苦的工作,相當於現在的縣公安局局長。就是去抓壞人,維持一方安全。而且每天需要拿著鞭子、刀槍棍棒,到處去徵民夫,到處去徵稅。所以杜甫被授予河西縣尉時他不去,拒絕了。
你不去怎麼辦呢?這樣吧,給了一個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樣一個崗位。這個崗位是幹什麼的呢?看倉庫的,就是管鑰匙。杜甫願意幹這事兒,這事兒不殺人,也不用打人,所以他決定接受這個崗位。在此之前,他要回去看一下妻子。在見妻子的路上,他看到了民生的艱難,寫下了那句非常有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在回老家的路上寫下來的。這首詩叫《赴奉先詠懷》。
然後他到奉先見到他的家人的時候,還沒有進家門,就聽見一片號啕的聲音。杜甫自己的孩子剛剛餓死,這是他苦難命運的開始。長安十年,最後就得了這麼一個小官職,其實也沒有什麼作為。但是他開始轉向關注老百姓,開始轉向現實主義,往“詩史”的方向在發展。
此後安史之亂爆發,杜甫也開了流亡之路。在流亡的路上,杜甫寫了大量的現實主義的名作,下期一起走進杜甫的流亡之路以及悽慘的晚年。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