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我軍的一處軍營裡,戰士們正聚在一起看紀錄片。
待大家落座後,紀錄片播放了起來。跟隨著紀錄片中的旁白,戰士們的思維也飄到了淮河邊上。
在那裡,一群工人們自發組成治河小隊,他們挑著扁擔、扛起泥沙,一遍遍地往返在河邊與沙堆處。而這群工人中,不乏有幾十名婦女。她們跟男子一樣,挑起扁擔就走,還用力將籮筐中沉重的沙石投入河中……
在辛苦了幾個月後,隨著慶祝的掌聲響起,淮河的治理工程終於完成了!紀錄片中的鏡頭也轉到了被表彰的治河勞模身上。只見勞模中有一位婦女,她在前面的工人治河鏡頭中也頻頻出現。而這時,鏡頭拉近,戰士們都看清了她的臉。
突然,觀看紀錄片的戰士中傳來了一陣啜泣聲。大家不由得被這個聲音吸引,四處尋找聲音的來源。結果發現是連長馮學永在哭。大家詢問起他哭的緣由,連長指著電視上的婦女激動地說:“她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妻子!”
戰士們倍感詫異,沒想到會在電視上看見連長的妻子。而連長馮學永與他的妻子,又是如何走散的呢?
馮學永回憶到,他的妻子名叫李秀英,出生於安徽省潁上縣。李秀英是被舅舅帶大的,從小李秀英就很懂事,知道舅舅一家做餐飲生意辛苦,她就每天早起幫著舅舅幹活,日子過得也還算幸福。
後來潁上縣突發洪水,年幼的李秀英和舅舅一家從洪水中逃了出來,靠著討飯勉強生活。幾年後,舅舅又做起了小生意,他們一家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
轉眼李秀英已經19歲了,舅舅也開始考慮為她找個夫婿。恰好這時舅舅的小店在招工,馮學永就這樣進入了李秀英舅舅的店裡工作。長時間接觸下來,舅舅發現馮學永做事踏實,人也很可靠,便有意撮合他和李秀英。
他二人在這段時間的相處裡也互生了情意,便於不久後結婚了。
然而好景不長,他們相處了不到兩年就被迫分離了。
1946年,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第二年,然而國民黨又發動了國共內戰,想要獨攬國內政權。
當時的馮學永夫婦住在舅舅家旁邊,而每年秋收時,馮學永都要坐船回沙河對面的家幫父母做農活。一天,馮學永像平常一樣早早地與妻子話別,回父母家去了。然而,馮學永這一走,就沒有了音訊。懷著7個月身孕的李秀英,帶著已經3歲的孩子四處打聽丈夫的去向。但在那個內戰不斷的年代,要找一個人實在太難了,李秀英就這樣失去了丈夫的訊息。
而馮學永那時也身不由己,他在坐船過河時被國民黨抓去充軍了。
馮學永不知道的是,李秀英在失去他的訊息後傷心不已,日日思念他。但為了養活家中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李秀英很快就振作了起來。她夜以繼日地幫別人做工,不管什麼髒活、累活,只要有錢掙,李秀英都願意做。
在獨自撫養孩子的這些年裡,她吃了不少苦。也有人勸她改嫁,但李秀英就是不肯,她堅信馮學永還活著,也一直在等他回來。
再看馮學永這邊,他被抓去充軍後就被迫跟著國民黨軍隊與中共作戰。在國民黨軍中,馮學永也看清了國民黨政府腐敗、奢侈的真面目。而共產黨的軍人們,處處為百姓著想,是百姓真正愛戴的軍隊。
馮學永因中共軍人的親切和樸實而感到動容,他也深知國民黨一派不是正義之師,自己不能再與其為伍。但無法擺脫國民黨軍隊控制的馮學永,只能先在槍林彈雨中生存下來。
在國共兩黨對戰的那幾年裡,馮學永也十分想念妻子。但當他每次要提筆寫信時,馮學永又怕自己不知何時會死在戰場上,讓剛得知他訊息的妻子再一次傷心。於是寫信回家的計劃就這樣作罷。
幾年後,馮學永和軍中的戰士們聯合起義,終於擺脫了國民黨的控制,並在不久後迎來了解放戰爭的勝利。他正準備回鄉尋妻,但美國又在此時發起了朝鮮戰爭。
為了響應抗美援朝的國家號召,馮學永停下了回家的步伐,他毅然加入了志願軍的隊伍,去到了朝鮮戰場。
也正是這一年,在家中的李秀英再一次遇到了水災。這年的水災來勢兇猛,毛主席為了終止水患,號召群眾治理淮河。
1951年,許多人都報名參與了治理淮河的運動,這其中也有從小就深受水災之害的李秀英。
和李秀英一起參與治理淮河運動的,還有她的好姐妹們。她們一行人共27人,就這樣組成了一個“女子突擊隊”。
她們每日和參與治河運動的男子們一起搬石塊、運河沙,幹起活來一點也不含糊。挑沙石的扁擔都被她們挑斷了幾十條。她們的腳也因為長期負重而被磨出了水泡,面板也開裂了。
由於長時間挑擔子,李秀英後來在回憶中說道:“到了夜晚的時候,肩膀腫得老高,疼得睡不著覺,只能把扁擔放在肩膀上使勁反覆壓,把肩膀壓得又麻又木,直到沒了知覺,才能入睡。”
為了修建淮河水閘,李秀英很少休息,這也導致她在工作時突然暈倒了。大夥把她送到醫院後,剛甦醒的李秀英不顧醫生的勸阻,又跑到了河邊扛沙。
當時我國沒有先進的裝置,水閘的修建幾乎全靠人工。但在李秀英和一眾工人不辭辛勞的努力下,1951年7月,淮河水閘終於修好了。這群工人的事蹟,也傳遍了全國。
後來,表現突出的李秀英還兩次被評為特級治淮勞動模範,並登上了當年《人民畫報》的封面。
同年10月,李秀英作為勞模代表被邀請前往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協會議。毛主席還親切地與她握手,並對她在修建淮河水閘時的付出予以肯定。李秀英激動不已,還請毛主席給自己簽了名。
1952年,為宣傳工人們治理淮河的精神,政府籌備拍攝《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這部紀錄片。他們找到李秀英詢問當時的情況,李秀英向大家講述了工人們的故事,她也在紀錄片中多次亮相。
時隔6年,馮學永終於隔著電視螢幕見到了李秀英。他在戰友的鼓勵下給李秀英寫去了一封信。李秀英收到信後立刻趕來前線看望馮學永。
多年未見,兩人在軍營中久久相擁,泣不成聲。
後來,李秀英在家人的支援下帶著兩個女兒將家搬到了駐地旁,他們一家人終於團聚了。這對夫妻之間的思念,也終於有了歸屬。
在那個戰火紛飛、通訊困難的年代,馮學永和李秀英之間的感情卻戰勝了歲月蹉跎。他們身處異地卻都不約而同地為國家做著奉獻,他們是一對普通的夫妻,也是愛國者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