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了,西周末年申侯(周幽王的前岳丈)聯合犬戎攻入王室,滅了周幽王,西周就此結束。
又有一種說法是周幽王與褒姒逃離到驪山山腳下被申侯和犬戎殺死。
總之,幽王死了。
周平王姬宜臼在秦、晉、鄭等諸侯國的護送下,東遷洛陽,並在那裡建都,史稱“東周”。
中國由此進入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裂變的時代,即:四分五裂、諸侯割據的春秋戰國時代。
注意:
所謂東周,就是春秋加戰國。
東周=春秋+戰國
春秋初期諸侯國分佈圖
我們都知道:
春秋時期,大約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前半段時期。
戰國時期,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後半段時期。
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何要大動干戈修築長城呢?
其實,這個不難回答。
西周初期,周王室分封了許多諸侯國,前前後後、大大小小、陸陸續續差不多分封了71個諸侯國,後來仍有分封,共計140多個。
到了東周,儘管這時候面子上還成為周朝,還有周王室,周天子,但是呢,已經沒人把周天子放在眼裡。
“挾天子以令諸侯”。
諸侯國各自為政,都想當老大,相互不服氣,互相廝殺,互相吞併,時而合縱,時而連橫,最終形成了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由於春秋時期,特別是到了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居住的領地需要明確劃分,也需要自我保護,於是,他們紛紛築起一道道高牆,將自己的領地保衛起來。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當時,中原王朝的北方居住著許多遊牧民族,他們沒有土地進行耕作,為了生存,在旱季到來之時,便騎上快馬,闖入中原地區進行掠奪,也就是闖入農耕地區進行掠奪。
遊牧民族的這種飄忽不定和迅速猛烈的攻擊力,使得農耕民族以及中原邊境的居民甚至軍隊束手無策,叫苦不迭。
各諸侯國為了阻擋遊牧民族的入侵,也為了防禦其他諸侯國的吞併,於是開始用牆體把烽火臺加以連線,以保衛自己的家園,這就是早期的長城。
客觀的說,長城從一開始修築就是防禦工程,是用來防禦外族或者其他諸侯國的侵略而被動修建的。
《左傳》記載:“僖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56年,楚國方城以為城,長城始建於此。”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長城”二字的記載。
記住嘍!
戰國時期,齊、楚、魏、燕、趙、秦和中山國等也相繼修築長城。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各諸侯國修建長城的情況。
第一個問題,哪個諸侯國最早開始修建長城?
早在春秋時期,已經有諸侯國開始修建長城,至於哪個國家開始修建的?
有兩種說法。
一說楚國,一說齊國。
到了春秋時期:
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之間,齊國興建了長城,防止楚國北上入侵,齊桓公稱霸中原,管仲改革。
公元前656年,楚國開始修建長城,取名為“方城”。
到了戰國時期:
公元前461年至409年,秦國開始修建長城;
公元前369年,中山國修建長城;
公元前361年至358年,魏國築河西長城;
公元前355年,魏國築河南長城;
公元前356年,鄭國築長城。也叫鄭韓長城;
公元前334年,燕國修築南長城;
公元前333年,趙國修築長城;
公元前300年,趙國築長城 趙武靈王胡服騎,擊東胡,築長城。
公元272年,秦國築長城防東胡,義渠戎;
公元前254年,燕國築長城以防東胡。
等等。
總之,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修建長城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詩經•小雅•出車》記載: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儼狁於襄。”
明白地說明了北方長城的作用在於防範北方以及西北遊牧民族的侵略。
戰國時代,有20多個諸侯國修建過長城,當時築城有互相防備和抵禦遊牧民族的需要。
前面有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秦國等國;後者如燕、趙、秦三國,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東胡、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的侵擾,在與之比鄰的北方修築的“限戎馬之足”的防禦工事——長城。
下面,分別來了解一下各諸侯國的長城。
未完待續
明天見
歡迎評論
2022年1月9日
版權所有,禁止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