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刑罰,基本上是從中國第二個朝代商朝開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原型為部落,百姓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有人犯錯誤,拿根竹竿打幾下了事。所以當時的皇帝,在史料中,多明君的形象。如舜、堯、禹等。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從家長,到族長,到部落領袖,最終演變為皇帝的。今天之所以有父母官之說,也是由此而來。
到了第二個朝代商朝,因為大多數百姓是靠武力征服的,而非原部落的人群。於是,刑罰開始形成。由於認識上的侷限,認為用最殘忍的刑罰,可以征服百姓。所以,在死刑的執行中往往會應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如炮烙、鐵桶中裝木炭,燃之。再將死刑犯固定在鐵桶上,象烤鴨、烤乳豬一樣將犯人烤死。 然而,事實告訴統治者,酷刑雖然可怕,但也正因為可怕,百姓紛紛逃離,並以統治者為敵。商紂王為什麼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暴君,與他實行炮烙有關。成語助紂為虐也與此有關。
到了第三個朝代周朝,炮烙被廢除。但在執行死刑中,仍然不乏殘忍。如五馬分屍,用繩子綁住死刑犯的脖子及四肢,然後讓五隻馬向不同的方向拉扯,將死刑犯活生生拉扯成五塊。
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兒子子高在齊國為臣,力諫齊國國王廢除該刑法,齊國國王從之。為歷史留下從善如流的好名聲。齊國也從春秋時期的七十多個國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七雄之一。與另外六個國家並雄進入戰國時期。不過,因為其它國家並沒有廢除該刑罰,所以五馬分屍直到清朝還在使用。
宋朝年間,執行死刑的殘忍,不但體現在肉體的折磨上,而且體現在了精神的折磨。當然,宋朝之前,從精神上折磨死刑犯也並不是不存在。如掘墓、鞭屍、暴屍等,還有遊街、戴高帽、掛破鞋等。到了宋朝,從精神上折磨犯人上升到了無以復加的殘忍。如對賣國賊秦檜精神上的折磨,將秦檜製成銅像,跪在全國各地,有組織地組織全國百姓,以愛國主義教育的名義,讓百姓往他身上吐口水。
清朝年間,英國傳教士看到學堂組織學生排隊朝秦檜吐口水,指出:這是粗俗、野蠻和極不人道的。事實上,精神折磨似乎是為了警示後人,其實,更多的成分是在激怒後人,特別是犯人的親屬。
進入今天的文明時代,世界各國都開始注重死刑執行得更加人道和更加文明。如提倡注射、安樂死等,以儘量減輕死刑犯的痛苦。從我國今天執行死刑的情況來看,用注射法執行死刑,也在部分執行中開始使用。但不提倡安樂死。主要是考慮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 如果晚輩讓長輩安樂死,外界人會怎麼看待晚輩。晚輩中做決定的和從屬的,會不會因此發生矛盾等。雖然說家庭中的安樂死與執行死刑中的安樂死是兩個概念。但畢竟是同一個國度,凡事總有一個統一性。
另外,在對待死刑犯和所有犯人的改造工作中,也採取了很多更人性化的措施。如專門針對犯人家庭的低保高享受制度。如在獄中對犯人勞動技能的培訓制度,以及兩勞人員的安置幫教制度等。
總之,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種趨勢,仁慈執法,人道執法和文明執法是人心所向。而法律無情、法律冰冷等終將被人們所唾棄。死刑犯雖然罪不可赦,但也是父母的子女,也是子女的父母,也是兄弟姐妹的兄弟姐妹。死則死罷,死了還不夠,還要力求更加殘忍,當然會讓活著的人心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