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末民初吉林首富牛子厚,當地人有這樣的描述,稱牛家人不管走到哪個城市哪個地方,都不需要喝別人家的水。
在那個時代,因為交通並不便利再加上路途遙遠,所以很多趕路人往往會在半路上找戶人家討杯水喝,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而用這件事來形容牛家人,則是說明牛家的家大業大,不管在哪都是自己的商鋪。
牛家的掌櫃為牛子厚,因為家產太過於富有且老家在吉林,所以牛子厚也被稱之為清末吉林首富,這個首富可不得了,不僅僅是錢多,在其他事情上也是風生水起。
慈禧太后曾問牛子厚借過錢,民國大總統親自對其表彰,而這就是牛子厚,那麼這牛子厚到底有何出色之處,最終為何又銷聲匿跡呢?
砸鍋分家,吉林發家
牛子厚所在的牛家在吉林有“砸鍋牛”的稱號,因為牛家祖上是在甘肅一帶,後遭遇災荒,如果一塊逃荒,那麼生還機率少之又少,於是便臨時分家,各自尋求謀生之路。
為了方便以後相認或者是後人尋親,牛家老祖便將家中的鐵鍋雜碎,將其中的碎片交給自己子嗣,如果以後尋親,那麼便拿著這個碎片,如果可以拼成一塊,那就是一家人。
牛家的主要奠基者是牛子厚的祖父牛金玉,在逃到東北一帶後,考慮到吉林的位置優越,於是這一脈便紮根於此,憑藉著商業頭腦在當地做了一點小生意。
因為臨近長白山,而長白山中有很多資源,凡是要去長白山的人都會路過吉林,牛金玉一家的商鋪便慢慢由小做大,生意越來越好。
也說傳說,說是牛金玉在長白山採人參,結果撿到了一塊“狗頭金”,最終憑藉著這塊金子作為啟動資金,這才有了後面的吉林牛家。
不過這些都扯遠了,隨著生意越來越好,牛金玉便不再僅限於做個小商鋪,開始往其他方面發展,最終名聲越來越大,被稱之為“中國北方四大家”之一,其餘三家分別是山西亢家、瀋陽郎家、河北劉家。
牛金玉去世後,商業由兒子牛升雲和孫子牛化麟經營,這個牛化麟便是牛子厚的父親,在父子兩人的打理下,牛家企業得到更大的發展,但真正的巔峰時期,卻是牛子厚當掌櫃的那段時間。
商業奇才,家財萬貫
由於牛化麟的身體原因,所以在四十多歲的時候便去世了,這對於這個蒸蒸日上的家族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失去了掌櫃,可能一個家族就此沒落,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牛化麟有一個兒子即牛子厚,不過當時很多人並不看好牛子厚,因為當時牛子厚才不過十五歲,還曾出家兩年,在這兩年時間內,發生的事情可都太多了。
當家族的重擔到了牛子厚身上時,這個少年非但沒有擔憂,而是徹底開始覺醒,其本人就好像是為了做生意而生一樣,在他這段時間,牛家的家業再度增進,以至於全國聞名,都知道北方吉林有個牛家,家大業大不愁吃穿。
牛子厚比起老爹牛化麟來更善於管理,他將手中的大權分給各個地方的經理,自己只做幕後的老闆,需要用錢或做決定時才會出面。
也正是因為他有著一副火眼金睛,凡是由牛子厚所挑選出來的管理者,都是人中龍鳳且絕對忠心,牛家的產業在這段時期飛速擴張。
關於此時牛家有多少財產,歷史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我們可以簡單羅列一下牛家到底有哪些生意。
除了最平常的日用百貨如油鹽醬醋外,還有更多高階百貨,售賣綾羅綢緞的布店時數不勝數,還有山珍海味和貂皮大衣等,並且不僅僅時在百貨上,在金融上牛家也是一方巨頭,牛家的經營範圍凡居民生活所需、官紳享樂所用的物品幾乎無所不涉。
當牛家在吉林發展遇到瓶頸後,便開始向外發展,因為價格公道且東西實惠,所以很快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了分號,臨近的東三省就不必介紹了,大連、錦州、背景、秦皇島、山海關、唐山、濟南、太原等地都有他們的分店,這一天的銷售額絕對不容小視,說牛子厚時吉林首富,一點都不誇張。
於是便有了那句玩笑話,牛家人在外地根本不需要上別人家討水喝,因為各地都有他們的分店。雖然是玩笑話,但又合唱不是事實。
據說在清政府國庫空虛之時,甚至還向牛子厚借錢,而牛子厚更是二話不說直接給了幾十萬兩白銀,並不要求歸還,這份財大氣粗的氣質,實在是他人無法比擬。
時代所致,走向敗落
再強大和富有的家族,終究會有沒落的一天,饒是財大氣粗的牛家也是逃脫不掉這個定律,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牛子厚之後,牛家終究還是走向了沒落。
中華民國時期,東北的交易系統變得混亂,各種不同的錢幣紛紛流通在市場,這時候開錢莊,要麼是大賺一筆,要麼就是賠的血本無歸。
牛家自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誰知剛剛嚐到甜頭,隨後便遭到打擊,他們錢莊所兌換的“羌帖”被通知不能用,一夜之間全部變成了廢紙,而牛家還要進行補償,這一次下來,牛家就賠了不少。
此後牛子厚的兒子便試圖透過投資來挽回牛家的衰敗之勢,爭取投資的產業獲取大量的利潤,但此時上天就好像不再眷顧牛家,每次投資都是賠的一乾二淨,諾大的牛家開始入不敷出,甚至有時候還需要賣掉一些商鋪來進行週轉。
為了賭一把,牛子厚的兒子牛翰章大量倒賣黃豆,試圖一把翻身,但沒曾想黃豆的價格一跌再跌,最後背後的錢莊都看不下去了,要收回牛翰章的貸款,因為物價貶值,所以最終牛子厚還是賠了大量的產業,牛家的輝煌再也一去不復返。
九一八事變後,牛子厚的三個兒子便跟他們的老祖宗一樣,將家中的物品分完後各自離開,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可謂是一個輪迴,吉林牛家此後便不復存在。
好善樂施,深受讚譽
所說牛家做的事商業,但牛子厚的名聲一直都很好,準確來說是牛家聲名在外,凡是提到牛家人,當地人必會豎起一根大拇指,因為這一家都是大善人。
從牛子厚的父親牛化麟時期,牛家便開始大肆捐款,凡是哪裡出現了困難,牛家一定是一個出面捐錢並且是無償,每當天寒地凍或者收成不好的時候,牛家往往會支開帳篷為難民施粥。
到了牛子厚,因為曾經出家所以更懂民間疾苦,在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他不忍看到大街上全是吃不飽穿不暖的市民,直接設定了一個粥棚,每天義務的為市民解決溫飽。
因此牛子厚除了是個商人外,更是一個大善人,為了表示親切和敬佩,遠近的市民都稱呼牛子厚為“牛善人”,他也因此沒少被點名嘉獎,這其中還包括光緒皇帝和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等人。
不能不說,牛子厚能將家業經營到這種地步,實在是厲害,但更令人佩服的是,在經過大半生的商場沉浮,他還能始終不忘初心,這點顯然是更加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