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入冬以來,羽絨服、保暖內衣等商品進入熱銷旺季,但之前一度很搶手的皮草,由於全球對用於服裝的動物毛皮的強烈反對,消費不斷萎縮,正在經歷“寒冷的冬天”。
皮草因為取自動物,原材料價格昂貴且稀有,一直被看作是財富的標誌,被人們追捧,價格也是居高不下。多年來,我國的皮草行業執行的都屬於相對平穩的發展路徑,每年的銷售額基本上都能維持在400至500億元,起伏不大。
但近年來皮草市場供大於求,價格持續下跌,原本就風雨飄搖的皮草行業跌至冰點。僅僅過去的四五年間,毛皮行業利潤就大幅下滑。2016年,貂皮銷售額下降了41%。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黃彥傑表示,今年的皮草銷售資料也不樂觀。曾經在中國以萬元人民幣出售的貂皮大衣,現在僅能賣到三千元。
國內約有500萬皮草行業從業者。天眼查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皮草相關企業超過4.8萬家,其中82%的企業註冊資本在0-100萬,小微企業佔比超75%。從註冊地區來看,浙江和河北兩省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皮草相關企業,兩省相關企業數量之和佔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56%。另外,69%的皮草相關企業分佈在批發和零售業,也有約四分之一的相關企業分佈在製造業。
縱觀近十年我國皮草相關企業的發展,年度註冊增速自2013年到達峰值(34%)後開始逐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資料顯示,2017年至2019年,我國皮草相關企業登出數量已經連續三年超過4,000家,截至目前,我國超52%的皮草相關企業已經登出或吊銷。(經濟日報記者 劉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