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眼》拍攝於1997年,由蒂姆・布雷克・尼爾森執導,這部影片最有特色的就是其獨特的時間線結構以及觀眾的上帝視角。
滿身血跡的男孩
《上帝之眼》這部電影發生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在該州金菲舍小鎮上,渾身血淋淋的十五歲男孩湯米・斯潘塞(尼克・斯塔爾飾)被發現在外邊遊蕩。那些血跡並不是他自己的。這個男孩子顯然是目睹別人犯了一個可怕的罪行。
無論小鎮警長如何詢問,湯米都面如石板,一聲不吭,這使警方難以瞭解所發生的事實真相,案件陷入到僵局。
聯結兩個不同的故事
然而漸漸地,電影透過閃回片段敘述了小鎮姑娘安斯利(瑪莎・普林頓飾)和前科犯傑克(卡維·安德森飾)彼此求愛和結婚的過程。
青年女子安斯利充滿自信、性情容易激動,她在小鎮的一個漢堡包店裡工作。透過與英俊男子傑克服刑期間的通訊聯絡,安斯利在他出獄後不久便大膽一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衝動地與他結了婚。他們兩人火速戀愛的場面顯示在監獄中傑克眼中,他看上去真的很像安斯利夢想的男人。他以崇拜的姿態接近安斯利,並用沉穩的口氣談他新近找到的信仰和建立一個家庭的重要。
但某些不祥的事件卻揭示了相反的徵兆。
管理傑克的那名假釋官員又一次出乎意料地來到了安斯利和傑克的家。他的談話使安斯利第一次得知他丈夫始終不願意告訴她的事情,即他當初為什麼被定罪監禁。兩人婚後不久,傑克就直截了當地要求安斯利跟他起去教堂作彌撒。他還不斷通問安斯利是否懷孕。幾個月後,傑克甚至發展到禁止失業的妻子在他上班時走出家門。
《上帝之眼》逐漸一點一點地把滿身是血的男孩子湯米和受丈夫虐待的安斯利這兩個人的故事聯結起來。電影採用閃回和閃前手段,在時間順序上前後跳躍穿插,使本來很簡單的這個故事增添了不少神秘和深層含義。
善良純正的安斯利
在整部影片裡,安斯利顯然並非性格複雜的人物,我們很好理解她並走入她的內心。
這是一個缺乏自我反省的女孩,她更喜歡憑直覺信任大多數人的良好本性。這部電影的核心就在於她那種模糊的憧憬,也就是希望得到小鎮至今未能給她的東西。
在安斯利看來,傑克雖然犯了一次錯誤受到監禁,但他是個非同尋常的男人,是未經雕琢的一顆玉石。因此以熱情和信任接受了這位剛剛出獄的男子,哪怕這麼做是完全錯誤的她還繼續堅持。
富有特色的時間線佈局
這部電影的時間線乍看上去有一些凌亂,但是這確實是這部電影的特色所在,顯然有些觀眾也許不習慣影片的非線性時間結構,也就是那種特殊剪輯使情節時而表現將來,時而又返回到過去。電影裡的場景不一定按時間順序出現。
我們最初看到渾身是血跡的湯米時,安斯利的故事已經基本結束了。湯米因那天晚上伴隨他所目睹的事實而受到嚴重精神創傷,加之幾個月前他母親自殺帶來的打擊,都使這個十五歲少年喪失了對生活的任何信心。
這是一種倒敘的時間線。雖然需要一定的邏輯推理才能搞清楚電影到底講了什麼故事,但是這種時間線給了觀眾很深的印象併合理設定了不少懸念,讓電影的可觀看性大大提升了。
兩個不同故事相聯結,以倒敘的手法揭開《上帝之眼》的主題。
把觀眾推上全知的地位
那麼這些人對電影的標題《上帝之眼》又作何說明呢?
按照信仰的說法上帝是無所不知的,而且從不干預。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作為觀眾也處於這樣一種全知的地位,因為電影打破了時間順序,我們在人物之前看到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因此,當這些嚴重事件一步步通近時,我們感到人物的脆弱,發覺他們是那麼無能為力。
其實,說白了,這部電影就是讓每個人以上帝的視角來觀察整個過程。這裡不可能洩露過多的情節以致破壞了影片的非線性結構及其驚人的衝擊力。只能說,伴隨著警長在開頭講述的那個上帝和亞伯拉罕的聖經故事,電影展現了導致一場災難的各種因素。
其實在影片的開頭,導演就已經給我們一個提示了,在片中警長的畫外旁白在電影開頭暗示了一個聖經故事。
上帝要亞伯拉罕婚祭他的兒子以撒,亞伯拉罕接受了。他把兒子捆綁在一個祭壇邊,正要舉刀殺他祭神,上帝的一位天使出現了並阻止亞伯拉罕這樣做。天使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就在這時,亞伯拉罕看見一隻公羊,它的兩隻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於是亞伯拉罕把公羊取來,獻為燔祭,代替他兒子。這是一個《聖經》的故事,更是電影想告訴觀眾的一個哲理。
結語:
最後,觀眾不得不面對那個重要的的哲學主題:怎麼可能存在一個同時擁有無限能量又無比完美的上帝,如果他創造的世間存在諸多的邪惡現象又該怎麼辦?也許上帝在本質上就像影片裡的前科犯傑克,不過是一個想要隨心所欲的仗勢欺人者。而無辜的人,如安斯利和湯米,則如同聖經故事裡被亞伯拉罕犧牲的那隻羊,最終成為他們不明白的更大動機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