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獎全名奧斯卡金像獎或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獎,作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在不少國人心目中有著神聖的地位。例如,我國在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導演張藝謀的作品數次被奧斯卡提名,但均未獲獎,於是有人痛惜不已甚至因此貶低國產電影,在這些人看來得不到奧斯卡獎也就是得不到世界認可。但我想說的是,奧斯卡獎在全世界最具影響力不假,同時奧斯卡也是一個審美畸形的獎項,下面舉例說明:
《斷背山》,第78屆奧斯卡獎8項提名、4項獲獎電影。為什麼最先說《斷背山》呢?原因就是其導演是我們熟知的華人導演李安,而《斷背山》講了什麼——兩個男人之間複雜的情愛關係,也就是講的同性戀。我們不討論電影本身質量,只說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獎項卻對一部同性戀電影大為肯定甚至鼓勵,社會意義何在?我們並沒有反對同性戀,我國也無法律禁止,但同性戀的存在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增加艾滋病傳播、衝擊了傳統倫理的家庭和價值觀是事實吧?
《拆彈部隊》,第82屆奧斯卡獎9項提名、6項獲獎電影。該片講述的是一組美國拆彈專家被派往巴格達執行任務的故事,宣揚和著重表現的卻是“每個當地人都像是潛在的敵人,每一個目標都像是偽裝的炸彈,他們必須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想必明眼人都知道伊拉克戰爭是怎麼回事,但到了這部電影中美軍(專家)彷彿是受害者,美軍被迫反擊,美軍受盡委屈,於是戰爭片就有了藝術成就:一部從不反思美國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只顧宣揚其所謂藝術成就的電影,能得6項大獎,顯然在奧斯卡的審美觀中美國發動任何戰爭都沒有對錯之分,可以這麼理解吧?
《水形物語》,第90屆奧斯卡獎13項提名、4項大獎獲獎電影。該片講述的是人與異種(一條供實驗用的人魚)之間的愛情,影片血腥帶點殘暴。拋開奧斯卡為該片鼓吹的所謂藝術成就,一部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的電影(既然人與人魚可以戀愛,那人與其它物種甚至是動物是不是也可以?),一部違背科學規律同時也是宣揚自私主義的電影(人與其它生物存在生殖隔離,就算男女主能突破生殖隔離能生出後代,那其後代的悲慘結局可以預見:被當做小白鼠研究,或被社會所不容殺死。請問導演編劇在拍攝時考慮過這些麼?),居然能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這樣的審美觀能不讓人懷疑嗎?
《綠皮書》,第91屆奧斯卡獎6項提名、4項大獎獲獎電影。該片講述的是美國黑人白人一家親的故事,就問你好不好笑?該片據說改編自真人真事,但獲獎之後真實事件的相關家屬站出來說此片與真實事件嚴重不符,更聲稱是謊言的交響樂。一部充滿謊言色彩和反現實的電影能獲4項大獎,就問你服不服?
從以上列舉的4部獲獎影片,我們不難發現奧斯卡獎的審美觀:鼓勵宣揚同性戀、跨物種戀,不介意影片是否嚴重違背事實,不介意電影是否會產生負面的社會影響,不介意影片是否美化美國發動的戰爭,一切以所謂的藝術成就為重。這樣的獎項,對國產影片而言不得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