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節目《開拍吧》太好玩了。
青年導演鋒芒畢露,有的放矢拼事業的樣子已經很好看了,更別提,《開拍吧》圈粉的另一個重大原因:這些中年老男人也可愛了吧。
比如劉震雲。
身為作家、編劇,劉震雲其實早就一隻腳踏入影視圈。
不過,手握百萬的投資人,跟把玩文字完全是兩碼事。誰能想到,這位暢銷作家竟然是侃侃而談的段子手,在《開拍吧》,他和陳凱歌貧嘴的場面可歡樂了。
被埋沒的喜劇人無疑了~~
頭一輪battle,劉震雲投資的兩位導演都大賺,直接把劉震雲送到金椅子入座,他則表現得春風得意,毫不謙遜:承您吉言,我現在不知道該感謝兩位導演呢,還是感謝我自己的眼光。
到了第二輪,幾位綠燈會成員攛掇劉震雲投資,他卻相當有盤算,青山巋然不動,一邊把皮球踢給陳凱歌:
一邊把“大佬”的架子貫徹到底。如果真是得勢後的傲慢,那還真討人厭了。但劉震雲的精明可體現在滴水不漏,又的確對電影言之有物,這就能讓人心悅誠服地承認他的綜藝感。
再說陳凱歌。不管是點評選手還是短片,陳凱歌顯然是閱歷極深、對人性洞察相當深的。
節目中有位從張家口農村走出的導演郝傑,他前兩部《光棍兒》和《美姐》,斬獲了藝術電影的諸多獎項,曾在文青心中達到封神的高度。
第三部電影《我的青春期》曾在院線公映,卻遭遇口碑滑鐵盧。從那到現在,他已經6年沒有拍片。
這讓他變得不自信。
他在節目中最初的亮相是社恐的、謹小慎微的,但一旦到了拍攝場地,他的地盤,郝傑的氣場和掌控感就出來了。
連女演員臨時走掉,他都能臨危不亂,邊吃瓜邊說:習慣了。我們可以用更高階的方式表達。
郝傑在節目中第一部短片的評價很兩極。在第二輪創投會,陳凱歌分析完他對郝傑電影的看法後一針見血:你把自己的悶放進了電影裡,可能你得重新找回自己的狀態,不要再做隱士。
讓人感喟的,就是那頭悶不做聲的郝傑,居然眼神放光,直起身子大聲說了句:你說得對!
這種找到知音的彼此回應,也太戳人了。用沙漠的話說:被點化了。
再比如陳思誠。
他第一輪投資的導演雙雙虧錢,甚至還有導演沒有完成拍攝。
但他在第二輪創投時,還是專門為這位導演預留了拍攝資金,在他看來,這才是《開拍吧》這個節目他作為綠燈會成員的真正意義:有太多青年創作者缺乏這樣的機會。
電影是不是好看,每個人心中都有標準。但只有越來越多不同型別的創作者,願意拿赤誠去對待,創作環境才能越來越好。
就像沙漠說的:電影,是一場馬拉松。而這場馬拉松裡,也有人選擇了同行者很少的一種走法,註定孤獨,比如郝傑。
但熱火朝天的求同存異,是因為對電影共同的信仰,那份赤裸裸的誠摯,讓那麼多不一樣的人相聚,暫且放下各自的偏見。
爭論不是為了逞能,辯解不在自己的聲名,
嬉笑著熱血,我們樂見中國電影活力值UP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