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省神木市逸興軒博物館,多年來珍藏著一個古色古香的長方形木箱。從表面來看很普通,但裡面卻片紙勝金,被譽為百寶箱一點也不過分。開啟它,好像開啟瞭望毛澤東時代的一扇窗,豁然開朗,異彩紛呈,亮點頻現,不論是一幅圖片、一本雜誌,還是一張報紙、一本書,都蘊含著生動的大故事,都凝聚著珍貴的好文化,讓觀者讀者目不暇接,愛不釋手。那麼,裡面究竟是些什麼?我們選擇部分看看。
1、《山西日報》
1952年4月14日(星期一)的一張《山西日報》,頭版登載了題為《三反斗爭獲得偉大勝利,到處出現新的氣象》的文章。此前的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舉行公審大會,劉青山(中共石家莊市委原副書記)、張子善(中共天津地委原書記)被執行死刑。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儘快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國家採取了多項重要舉措。其中,正確地調整了公私、勞資、產銷關係,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部分黑心資本家,不滿足於正常獲得利潤的方式,竟然不擇手段,透過向幹部行賄、偷稅漏稅、盜騙國家財產、偷工減料等卑鄙手段,突破底線,牟取暴利,給人民和國家造成重大損失,致使部分幹部墮落變質。如果,長此下去,資本家的黑心愈發膨脹,必然控制國計民生,改變人民的主人地位,毀壞人民的紅色江山。1951年12月,毛主席、黨中央在全國展開了“三反”(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黑心資本家以及黨內劉青山、張子善的劣跡被大量揭露,觸目驚心,他們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處。
劉青山、張子善,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浴血奮戰,功勳卓著。但在和平時期,卻經不住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腐化墮落,蛻化變質,竟然同黑心資本家狼狽為奸,成為新生的資產階級分子,由人民功臣,變成人民罪人,被處決後對社會各界震動極大。
1952年10月,“三反”運動結束。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重大斗爭,打退了黑心資本家的猖狂進攻,在私營企業中建立了工人監督機制,實行了民主改革,為實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堅實基礎;清除了革命隊伍中的蛻化變質分子,增強了幹部抵制資產階級腐蝕的能力,挽救了一批幹部;鞏固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提高了人民的社會主義覺悟,營造出廉潔樸素的社會新風。
2、《識字正音三千五百字表》
1954年由商務印書館初版,1955年12月第5版,掃盲運動的重要教材之一,定價0•3元。
新中國成立初,在全國的5.5億人口中,文盲超過4億,高達80%以上。要將落後的傳統農業國,改造為先進的現代工業國,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極其重要。從上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國家開展了歷時10年的掃盲運動,成效顯著:在15歲以上的人群中,文盲率下降至52%,1億多人摘了文盲的帽子,在文化上擺脫了舊社會的噩夢,實現了自身的解放,為改變城鄉落後面貌、縮小三大差別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
3、《農村人民公社社員勞動工分手冊》
封面為剪紙圖案,充滿濃郁的民俗風情;封底是六條《使用說明》,定價0•06元。第一條:“此冊專記社員評定的基本勞動日、實做的勞動工分和社員與隊的經濟往來,每個社員一本,應妥為儲存,以憑查對”。
在1957年冬至1958年春的農田水利建設中,許多地方為了加強集體協作力量,實行並社,引起毛主席的極大關注。毛主席認為:在一個小生產者(單幹)宛如汪洋大海的國家,難以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所以必須逐步實現程度越來越高的公有制、規模越來越大的集體化。1958年7月,他萌生了將工、農、商、學、兵組成一個大公社,成為我國社會基本單位的思想。1958年8月,毛主席、黨中央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
人民公社的體制為政社合一,推行“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集體化”,特點是“一大二公”(規模大和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高),實行供給制、工資制相結合的分配製度。社員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喪嫁娶、教育醫療等費用由公社供給。到1958年年底,全國99%以上的農戶都參加了人民公社,極大地增強戰天鬥地的力量,有力地保證了財富公正公平的分配,也充分培育了廣大社員大公無私的精神。
4、《雞毛信》
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篇小說,定價0.15元。記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長海娃克服不少困難,將一封雞毛信送給游擊隊並配合他們消滅敵人的故事,表現了我國少年兒童對敵鬥爭的機智勇敢。
《雞毛信》1946年首次發表在張家口出版的文藝月刊《長城》第二期上。新中國成立後多次出版再版,被編入小學教材,被改編成連環畫、電影等藝術形式,在毛澤東時代家喻戶曉,成為我國著名的紅色藝術經典之一,對青少年正確“三觀”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幾代。
作者華山,廣西南寧人。1935年在上海高中讀書時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初到達陝北,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進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不久到報社任戰地記者。他認真學習、切實領會、堅決踐行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
5、《雷鋒日記》
1963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從報上來的雷鋒日記抄件中,選擇了121篇、約4.5萬字,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成為我國發行的首本文字準確、語言平實、內容生動、風格樸素的雷鋒日記,閃耀著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彰顯了集體主義、英雄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精神,定價0•26元。讀者爭先恐後購買,1976年前僅此版本曾十幾次重印。
雷鋒的一生,是學習、運用、踐行毛澤東思想的的一生。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學習了《毛澤東選集》一、二、三、四卷以後,感受最深的是,懂得怎樣做人,為誰活著……。”“毛主席著作對我來說好比糧食和武器,好比汽車上的方向盤。人不吃飯不行,打仗沒有武器不行,開車沒有方向盤不行,幹革命不學習毛主席著作不行。”雷鋒,正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培育下成長起來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他在國內家喻戶曉,在國外備受青睞,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一個文化的符號。1973年28個國家翻譯出版了《雷鋒日記》《雷鋒詩文集》,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朝鮮文版、泰文版等達到32種。美國《時代週刊》介紹:“雷鋒品牌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一個普通戰士的事蹟和日記,傳播之廣,感染之強,影響之大,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
6、《農業學大寨寫生畫》
1974年10月,由山西省晉中地區革命委員會文化局編輯、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價0•5元。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在立村以來的歷史上,祖祖輩輩、世世代代擺脫不了單打獨鬥、貧窮困苦的命運。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走上了農業集體化的大道,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徹底改變了千百年來靠天吃飯的狀況,創造了糧食畝產增長七倍的奇蹟。這在解放以前的歷史上,簡直不敢想象。1963年毛主席發出“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學習大寨運動席捲全國。河南省林縣人民正是發揚了“大寨精神”,戰天鬥地,開山闢嶺,建成舉世聞名紅旗渠,驚天地,泣鬼神,被國外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農業學大寨”運動開展以來,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18位外國元首紛至沓來,上千萬名國內參觀學習人員、25000多名外國遊客接踵而至。
農業學大寨運動,規模宏大,場面開闊,情景生動,影響廣泛,意義深遠,改善了自然條件,優化了生態環境,推動了農業生產,提高了人民生活,促進了毛澤東思想深入普及,削弱了數千年來農村頑固的傳統私有觀念,增強了農民的集體和國家意識,拓寬了農民的政治與思想境界,樹立了中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光輝的旗幟,特別是形成了以國家、集體利益為重為高,大公無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大寨精神,閃耀著共產主義的光輝,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
7、《解放軍報》
這是1966年至1979年的部分《解放軍報》。雖然時隔四、五十年了,但對於許多經歷過火紅年代的人來說,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解放軍報》是中央軍委的機關報,1956年1月1日創刊,解放軍報社出版,每週3刊。1958年改為日報,1960年1月改為每週6刊,1967年8月1日改為日報。在毛澤東時代的後期,每當重大節日或重要階段,《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簡稱兩報一刊),堅決按照毛主席、黨中央的戰略部署聯合發表社論,在全國的政治、思想、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領域、甚至在全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發揮了指向的作用,成為人民群眾極為喜愛的報刊。
1971年3月18日,為了紀念巴黎公社100週年,“兩報一刊”發表題為《無產階級專政勝利萬歲》的編輯部文章。其中的一部分,批判了蘇修後,筆鋒轉向“蘇維埃”三個字:“蘇維埃,是俄國無產階級的偉大創造,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是一個光榮的名稱。但是,蘇維埃這個名稱,同共產黨這個名稱一樣,布林什維克可以用,孟什維克也可以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可以用,修正主義者也可以用。問題不決定於名稱,而決定於實質;不決定於形式,而決定於內容。今天的蘇聯,蘇維埃的名稱沒有變,國家的名稱沒有變,但階級內容完全變了……”。
當然,《解放軍報》也發表本報社論,旗幟鮮明地地闡明觀點。1967年7月1日,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46週年,發表了題為《永遠按照毛澤東思想幹革命》的社論。社論在最後明確指出:“我軍取得的一切勝利,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我軍建設的經驗千條萬條,搞好毛澤東思想教育是最根本的一條”。這些結論,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
8、《紅旗》
《紅旗》雜誌是毛主席倡議創辦並決定由中共中央主辦的。他題寫了刊頭,擬定了首任編委會名單,1958年6月1日創刊。毛主席對《紅旗》雜誌特別重視,在創刊號上發表了《介紹一個合作社》的重要文章,以後多次為擬發的重要社論或文章,嚴格把關,甚至親筆增刪。
從1958年到1976年,《紅旗》雜誌充分運用毛澤東思想,質量越來越好,品位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必要的理論性、指導性雜誌,也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重要的理論性、指導性刊物,在捍衛、豐富、發展馬列主義,特別是在捍衛、豐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輝煌事業中,在反對帝國主義、現代修正主義的偉大斗爭中,昭示了正確的方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旗》雜誌多次批評批判蛻化變質的蘇共,戳穿他們“掛羊頭,賣狗肉”的騙局,揭露他們“在政治上大搞封建專制,在經濟大搞資本主義”的實質,指出他們“不僅否定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也否定了民主革命的成果,讓無數革命烈士鮮血白流”的危害,甚至準確地預見到他們“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下場。形勢的發展,不正是這樣嗎?!
9、《偉大領袖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後,悲痛立即籠罩全球!在國內外隆重的悼念
活動中,參與人數、團體、國家之多,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同年10月,我國新華通訊社的工作人員,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選編了毛主席平生的80餘幅黑白照片,集中展示了各個革命時期的偉人風采,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全國新華書店發行,供億萬人民盡情觀看、沉痛悼念、深切緬懷,並表達繼承遺志的堅強決心。毛主席梅花般的笑容,山峰似的身影,春雷般的聲音,江河似的激情,永遠綻放、巍峨、震響、澎拜在天地之間,滔滔不絕,生生不息!
那麼,這個百寶箱主人究竟是誰呢?他就是黃樂海,陝西省神木市沙峁鎮菜園溝村人,1964年出生,幼時喜愛繪畫。1983年高中畢業後學會油漆手藝,在神木建築工程公司打工。1998年創辦神木東大裝飾裝修公司,當手頭較為寬綽後,開始走上圓夢之路:從2017年至1918年,投入500多萬元,建成“神木沿黃鄉村農耕文化博物館”。隨後,他將神木城裡自家早前購置的舊宅改造為分館(逸興軒博物館)。
黃樂海從小深受紅色文化薰陶,崇敬毛主席、熱愛共產黨。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在當地和外地收集紅色實物文物並大力展示,力爭讓紅色文化以直觀的形式,植入廣大青少年的心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