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鹽能生百味”。食用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它除了是基本的調味品外,鈉是人體內神經系統傳遞資訊的必備物質。所以每天適量一定量的食用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常情況下,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g~5g。不過每個人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並且隨著人們口味加重,現在大部分人每天攝入食鹽量都會超標,基本達到每人每天10g~15g左右。
而說到買鹽,不知道大家都瞭解目前市場上鹽的種類嗎?像什麼加碘鹽和無碘鹽,低納鹽和高鈣鹽,海鹽,湖鹽,精鹽等等;種類多達數十種。那到底該如何選擇?常見的海鹽和精鹽又有什麼區別?今天小廚就和大家詳細嘮嘮食用鹽。
海鹽
海鹽,顧名思義就是以海水為原料曬制而得的鹽。像我國東部沿海一帶及臺灣省、海南省等盛產海鹽。海鹽一般都是沒有經過過多加工處理,利用陽光、風等自然條件,進行蒸發濃縮分析所產生的就是海鹽,海鹽一般不含有其他新增劑成分,食用起來更安全放心一些。但海鹽一般顆粒都比較大,所以除了醃製之外,很少有人會選擇海鹽。
其實除了海鹽之外,還有透過不同方法生產的鹽,像湖鹽,井鹽也都是我們日常見到比較多的食用鹽;那這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
- 湖鹽:又稱“池鹽”。顧名思義湖鹽是從鹽湖中直接採出的鹽,或者以鹽湖滷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的鹽。
- 井鹽:井鹽一般是指運用鑿井法汲取地表淺部,或地下的天然滷水加工制成。雖然富含天然礦物質,但剛從井裡取出來的是又黑又濃的鹽滷。需要經過加工處理後,就得到市面上售賣的井鹽。
不管是海鹽,還是湖鹽,井鹽;開採獲取的方式雖然不同,但就從營養上來說,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納。並且我們吃鹽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取食鹽當中的鈉離子。所以本質上來說,3種食鹽沒有本質區別。並且大家要認準一條,鹽的營養價值與它的價格幾乎沒有關係。所以不管是哪種方式開採的食用鹽,只要氯化鈉足夠純,營養價值上也沒有什麼區別。
精鹽
對於大顆粒的海鹽來說,精鹽一般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細鹽、加工鹽”;除了經過去除雜質處理之外,還需要再次結晶析出的鹽。因為經過了特殊的加工處理,所以精鹽相對於海鹽,不僅雜質少,但在加工處理過程中,有些微量元素也就被去除了。但為了滿足對人體的需求,所以精鹽在加工時還會新增碘或鈉等微量元素。所以市面上精鹽一般分以下三類:
- 加碘鹽:所謂加碘鹽,就是為防治碘缺乏症,在普通食鹽中新增一定劑量的碘化鉀和碘酸鉀的食鹽。並且加碘鹽也是適合我們大多數人食用的鹽類。
- 低納鹽:低納鹽是以碘鹽為原料,但氯化鈉含量降低到65%以下,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製成。從而改善體內鈉(Na)、鉀(K)、鎂(Mg)的平衡狀態,預防高血壓。所以如果家裡有高血壓人群的,那首先就是選擇低納鹽。
- 無碘鹽:食鹽中不含有碘化物的精製食鹽,就是無碘鹽;像患有一些甲亢等疾病的人群,則可以選擇無碘鹽。
除了上面說的三類以外,市面上像類似的加鈣鹽,營養鹽,補血鹽,加鋅鹽等等。除了價格貴一些之外,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人們正常一天攝入食鹽量也就在3g~5g,而即使這些所謂營養鹽中添加了營養物質,那一天吃多少鹽才能獲取到其中的營養?所以說吃鹽,目的很單純,一是調味,二是維持身體必須的鈉元素需求。所以綜合下來,不建議大家花高價買所謂的營養鹽等。
如何挑選優質食用鹽?
現在市面上除了鹽的種類較多之外,同類同名稱的食用鹽,價格也相差甚至。那麼如果面對同一名稱的食用鹽,到底該如何選擇?
1、看執行標準號
食鹽並不貴,有些小牌子的食用鹽基本都是一元一袋或兩三元一大袋。而買食鹽的時候,就要首先看鹽袋上有沒有生產執行標準號——GB2721。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個執行標準號,那說明食用鹽是假鹽。遇到這樣的食用鹽,即使再便宜,也不建議大家購買。
2、看食用鹽配料表
小時候我們家裡吃鹽,買回來都是直接放在罐子裡面,時間一長,就結成一塊一塊的。而現在的食用鹽卻很少有結塊的現象。這就是新增劑“亞鐵氰化鉀”的作用。所以買食用鹽,建議大家仔細看下配料表,如果有“亞鐵氰化鉀”的則不建議選擇,這是一種抗凝劑,可以使食鹽不結塊。
3、看食用鹽等級
市面上售賣的食用鹽一般分3個等級;而在選擇購買的時候,我們優選挑選等級相對較高的食用鹽,除了雜質相對少一些之外,關鍵裡面氯化鈉含量也比較高。這樣的食用鹽吃起來更健康一些。所以如果同等價格,建議大家優選等級比較高的食用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