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與時間透視
雖然無法證明,卻也可以推測:人人都生過病,並且,一般而言,人人都不想生病(軼聞趣事表明,某些人有生病的動機)。如果沒有身體疾病,個體卻懷疑或非常擔心自己有身體疾病,並且不斷去醫院進行診斷,尤其是去不同醫院進行診斷,這種現象即是疑病症。顯然,相應的個體真的病了,不過,不是他/她認為的身體疾病,而是心理疾病。
其實,個體不僅會由於懷疑或擔心自己有身體疾病而產生疑病症,而且會由於懷疑或擔心自己有心理疾病而產生疑病症。更進一步地,個體不僅會由於懷疑或擔心自己有身體或心理疾病而產生疑病症,而且會懷疑或擔心他人有身體或心理疾病而產生疑病症。
原本,個體懷疑或擔心自己/他人有身體或心理疾病,是珍愛生命的一種表現,如果由此而進行診治,可以起到預防身心疾病、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但是,如果過分懷疑或擔心,即達到疑病症的程度,那就會明顯影響個體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現實當中,有不少人在某些情況下或某段時間內,也會比較擔心或懷疑自己/他人有身體或心理疾病,不過,尚未達到疑病症的程度,不妨稱為疑病問題,簡稱疑病。
一名老人,聽說附近有位年齡與她相仿的人得了XX病,很快就臥床不起了。在聽過病情介紹後,她不禁懷疑自己也得了XX病,強烈要求家人帶她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她沒得XX病。家人很高興,她卻不高興,說自己明明有XX病的症狀,這家醫院水平太低,檢查不出她的病來。幾天後,老人再次強烈要求家人帶她到更大的醫院檢查。診斷結果依然是,她沒有XX病。她說:“現在的檢查,一天就出結果了,肯定也不準!過些時候,等有責任心強的醫生值班時,再來重新檢查。”
一名大學生,懷疑自己得了YY症,就在網上查詢資料,瞭解YY症的有關情況,特別是一般症狀和診斷標準。他發現這類材料特別多,說法卻不完全相同。經過比對,他發現自己的情況與YY症的症狀描述和診斷標準有多條相符。同時,網上也有不少報道,述及YY症造成的嚴重後果。他無法平靜下來了,不僅在網上繼續查詢關於YY症的電子版資料,而且還去學校圖書館查閱關於YY症的紙質版資料。一段時間內,查詢、閱讀YY症的資料成了他的頭等大事,連專業課都要請假不上了。
從時間透視的角度講,疑病的個體是過去、現在、未來都能透視的人,甚至關於過去、現在、未來的透視也是平衡的。但是,此類個體的時間透視是不全面、不靈活的,即他們把過去經歷、現在體驗和未來預期的資訊,幾乎全都集中在與某一疾病相關的內容上,過去經歷與現在體驗都在促使他/她擔心或懷疑自己/他人得了對應的疾病,而未來預期是這種疾病帶來的不堪後果。
由此不難看出,疑病與偏執有共同之處,所不同的是,疑病的觀念是與疾病相關的,而偏執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疾病方面。同時,與偏執者的時間透視幾乎不涉及未來相反,疑病者的時間透視可能是平衡的,甚至是偏重未來的,雖然,他們關於未來的資訊是負性的。
針對疑病的情況,可以採用如下緩解和預防策略:
其一,全面認識人生體驗。個體應當全面而合理地認識自己/他人的各種人生體驗。完整而豐富的人生,既有正性體驗,也有負性體驗;既有健康狀態,也有疾病狀態。從而,一個人可以也應當坦然面對和承受負性體驗、生病經歷,不用特別擔心生病,不用恐懼生病的後果。
其二,正確理解身心疾病。個人應當知道認識的侷限問題,例如,在沒有真正瞭解有關身心疾病之前,個體對相關疾病聽得越多、查證得越廣,就越可能產生疑病現象。倘若一個人從來沒有聽說過ZZ病,他/她自然也不可能懷疑或擔心自己/他人得了這種病。
順便指出,有關人員在宣傳普及身心疾病的知識時,應當謹慎,比如,要麼不去輕易介紹某些疾病,要麼一定得介紹透徹,千萬不能只是給大眾留下一個疾病的標籤及粗略症狀,否則,就很容易誘導或引發人們對號入座,懷疑或斷定自己/他人有某種疾病。
轉載本文請聯絡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李宏翰科學網部落格。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