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放肆吃了頓火鍋,這兩天早上醒來後總覺得咽喉十分難受,發乾、微痛、說話聲音沙啞、咽口水也痛,總感覺喉嚨有痰,需要咳幾下清一清嗓子才會舒服一些。
你知道嗎?這可能是受到了「上火」的折磨
冬季上火的原因
“火”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冬季寒冷,人們喜歡坐在開著暖氣的室內,再加上進食大量肉類及辛辣食物,就好比“火上澆油”,使內熱不斷聚集。
冬天人們喜歡進食牛羊肉來禦寒,比如火鍋、燒烤、涮羊肉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冬季美食,但牛羊肉本身偏溫,加上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薑、枸杞、當歸等滋補品,可謂“燥上加燥”。人們食用後體內積熱,不容易散發,就會導致上火。
另外,冬天本就乾燥,再加上室普遍使用暖氣、電暖爐、空調製熱等,燥熱的室內環境,會讓人的氣管黏膜淨化作用變差,導致鼻腔、咽喉發乾。
作息時間不規律,夜晚休息不夠、過度勞累等也是導致上火的重要原因。年末壓力加大,許多人難免會煩躁、焦慮,也容易上火。“火”散不出去就成了“毒氣”,使機體免疫力下降。
不同臟腑上火的表現
心火:心煩失眠、口舌生瘡
我們常說心裡有股火,便會使得火熱之邪內積於心、長期鬱悶憤懣導致情志抑鬱化火、平時偏好辛辣飲食等因素,均可導致心火亢盛。
而中醫認為心主神明、開竅於舌,所以心火旺有可能導致心煩失眠或是口腔潰瘍,同時可伴有小便短赤,甚至灼熱澀痛,大便秘結等表現。
這一類情況平時需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大起大落,日常也可熬些百合蓮子粥、酸棗仁粥等這些養心安神、養陰生津的食物,用於緩解心煩、失眠等症狀。
肝火:急躁易怒、目赤腫痛
大動肝火這個詞其實也是中醫的一種說法,因為肝主疏洩,若疏洩不及,則鬱而化熱,即為肝火。而過食辛辣、溫補食物、精神緊張壓力大、不良情緒刺激等原因,都易導致肝氣鬱結,日久化熱。
此類人群常見急躁易怒、目赤腫痛、頭脹痛、口苦口乾、脅肋脹痛、失眠或多夢、小便短黃、大便乾結等表現。
對於肝火旺,可以泡點菊花決明子茶來改善不適。菊花具有平肝明目的功效,決明子能夠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目赤腫痛、頭痛頭暈、大便乾結等症狀,但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建議不要經常用決明子泡水。
肺火:咳嗽痰黃、咽痛口渴
肺主氣,司呼吸,指人身之氣均為肺所主。例如感冒這一病症便是風熱之邪侵襲肺臟,出現咳嗽發熱、痰黃黏稠、鼻流濁涕、咽痛口渴、小便短黃、大便秘結等症狀。
肺熱產生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室內的溫度和室外有一定的溫差,或者是室內不通風,這樣可能會讓肺部遭罪。
建議還是加強對自己身體的鍛鍊,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這樣才能很好的抵禦外邪的入侵。
平日裡也可以多吃梨、枇杷、無花果、荸薺、冬瓜等清肺熱的食物。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若是拿不準注意,建議先找醫生進行診斷,指導用藥或其他方式治療,食療只是起到保健和預防的作用。
胃火:多食易飢、牙齦腫痛
胃火的發生總是離不開吃,秋冬吃了太多辛辣、燥熱的食物,便易生胃火。長期飲食不規律,過食肥甘、醇酒、辛辣,也易損傷脾胃,導致胃熱熾盛。從而常出現多食易飢、胃脘灼痛、口臭口渴、喜冷飲、牙齦腫痛或出血、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症狀。
除了日常合理飲食,少吃辛辣油膩食物,還可以常常多吃蓮子、芡實、淮山、銀耳等健脾養陰、清熱解毒之品,煮湯食用有助清瀉胃火。
腎火: 腰膝痠痛、潮熱盜汗
腎陰虛會導致火旺,這是陰陽失衡導致的,因為腎陰不足,水少不能涵養火,才導致火的妄動。
先天稟賦不足、房事不節、急性熱病癒後、情志不舒或久病傷腎等原因,均可耗傷腎陰,導致虛火內生,出現腰膝痠痛、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咽乾顴紅、失眠多夢、小便短黃等陰虛內熱表現。
所以去腎火應以滋陰為主,可多吃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枸杞、桑葚等食物。當然,若食療調理效果不佳,建議還是尋求醫生的幫助。
此外,在冬季,為了禦寒,我們都會吃一些辛辣、進補的食物,這些食物吃多了也容易有上火。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所以冬季進補是有必要的,但辛辣、刺激、肥膩的食物還是需要少吃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