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腳下,古黟境內,有一個因為獨特地貌而“水向西流”的地方——西遞。登臨黃山,體驗千古名山的崇高與雄偉之後,走進西遞,領略徽派古民居的委婉含蓄與皖南文化的深邃雋永,這才真的不虛此行。
來到西遞,村口迎面看到的是一座建於明萬曆年間的青石牌樓,牌樓不同於牌坊,其美學與觀賞價值恐怕要遠勝於後者。這座由當朝皇帝褒獎膠州刺史胡文光而興建的功德牌樓,三間四柱五層,雕刻著“膠州刺史”、“荊藩首相”以及表彰其生平的聯語,盤龍鰲魚浮雕,簷下圓形花翹,石獅倒掛俯衝,其崢嶸巍峨與精雕細刻無不體現著胡文光當年的風光顯赫。據說,類似的牌樓原有十幾座,雖經歷朝歷代,卻未能倖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浩劫。僅存的這座是村裡一位大娘給保下來的,據說她有個兒子在部隊任高官。
篤德堂,履福堂,桃李園,曠古齋,大夫第,追慕堂,一家一家看過來。歷史上徽商的殷實內斂與儒雅敦厚,在這些古舊的院落廳堂與綿韌的家風文脈中略見一斑。粉牆黛瓦的古民居里,有“四水歸堂”的說法,院內狹窄的天井,採光,通風,承接天降甘霖,為的是肥水不外人家;四周是高牆圍護,主人長年在外經商,院落外牆一般不開窗,即使開也只在高處開小窗點綴而已,這裡除了防盜,還有“暗室生財”的意思。可供遊客參觀的幾家客廳條案上,仍擺著西遞人家的“老三樣”:東瓶、西鏡、自鳴鐘居中,寄寓著眷屬期盼在外經商的家人“時刻平靜”。建造於康熙年間的履福堂,陳設典雅,滿堂書香,廳堂題有“詩書經世文章/孝悌傳家根本”等聯語。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門額有“作退一步想”之題匾,語意深遠,耐人咀嚼。
在古老院落之間徜徉,一句句意味雋永的楹聯條屏似醒世恆言令遊客久久駐足。你看:“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萬事莫於疑處動/一生常向吉中行”,“饒讀書氣有子必賢/得山水情其人多壽”……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是被譽為“西遞第一聯”的瑞玉庭楹聯,聯曰:“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有趣的是,作者將“快樂”中的“快”故意少寫一點,而“辛苦”的“辛”故意多寫一筆;下聯中的“多”故意少寫一點而繁體的“虧”字多了一點,意思大概是希望後人“少討一點便宜多吃一點虧,但多吃虧不是亂吃虧,吃虧要吃在點子上”。
西遞大規模古民居群,概為國內僅存,其佈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令人歎為觀止;而懸掛在深宅大院廳堂內滿是警句箴言的楹聯,則讓我彷彿悟到了當年徽商胡氏家族富甲一方的緣由與鼎盛一時的成因,不禁感慨系之。
作者:陸應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