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從1819年起就實行匿名存款制,除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斷過以外。至今這一制度已存在近180年。
匿名存款是指存款人在儲蓄時無須向銀行出示任何證件或證明,存摺上也不必寫名字,而只要隨意編一個密語或指定一個簡單的字母作為代號與銀行達成默契,就可存取自由。這一儲蓄形式由於簡單方便,不怕丟失,在奧地利很受歡迎。據銀行統計,奧百姓手中有2600萬個這樣的存摺,即平均每人手裡至少有三個。僅這形式的存款額高達15萬億先令(—美元合10先令)。同時這種匿名存款方式也大大吸引了周邊國家如德、法等國的使用者,使奧國內儲蓄資金增加。奧國家銀行行長得意地稱這存款形式為奧地利特有的“儲蓄文化”。
然而,這一存款形式有悖於歐盟的金融政策。按歐盟有關規定,銀行在接受存款時要求客戶開設具有真實身份的戶頭,並將資金來源和去向記錄在案,外國人不能隨便開儲蓄賬戶,以防“洗錢”透過銀行進入流通領域。由於瑞士和盧森堡等國最近都取消了匿名存款的方式,奧地利已成為歐洲國家中唯一仍允許匿名存款的國家。這種存款方式有可能為不法分子"洗錢"提供可趁之機。
歐盟專家認為,由於匿名存款的存在,奧地利被"洗錢"的犯罪分子視為安全的避風港,並被美國宣佈為世界上幾個主要"洗錢中心"之一。據統計,奧每年大約有200億先令的黑錢透過匿名存款方式"洗"成合法的流通貨幣。特別是很多原東歐國家及獨聯體國家的犯罪分子紛紛透過投資開公司等形式把錢轉移到奧地利。
歐盟的要求使得奧百姓人心惶惶,最近存款率開始下降。人們在考慮用什麼方式進行保值存款。一時間奧地利的鑽石銷售看好,因為買鑽石完全不受國家干預,既不交資本稅,又保證匿名購置。
歐盟在奧的匿名存款問題上態度很堅決。它告誡說,如果奧一意孤行,歐盟將就此狀告歐洲法院。而奧地利政府有關人士則滿懷信心地表示他們一定能打贏這場官司。
(作者 柴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