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歐洲地圖 ,會發現在歐洲大國中只有德國的海岸線最麻煩,德國的海岸線被丹麥半島一分為二,德國北部雖然面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海岸線不能連在一起。
英國是一個島國,英國的海岸線長度2800千米,英國主要有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島組成,東鄰北海,透過英吉利海峽與法國遙望,海岸線的優勢明顯。法國位於西歐,東南鄰地中海,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西面直接鄰大西洋。法國海岸線情況也是比較好。義大利位於南歐,義大利國土像一個鞋子深入地中海中,擁有西西里島和撒丁島,港口條件優越。德國的海岸線長為2389千米,但是沒有直接面對海洋或者大海,東面鄰波羅的海,西面鄰波羅的海,德國在沒有修建運河時只能沿著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斯卡格拉克海峽,東西海岸之間交流中。德國海岸線在歐洲大國中最沒有優勢的。
德國統一時間比較晚,普魯士經過三次王朝戰爭1871年統一德意志聯邦,成為統一德意志帝國。19世紀末,世界上大多數的殖民地已經被英法老牌殖民國家瓜分完了,德國只能佔領一些資源沒有豐富的地區。德國經過第二工業革命發展,德國軍事力量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德國希望能夠挑戰當時世界秩序,德國先後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世界大戰,但是結果都失敗了,德國本土也失去土地和海岸線。德國明白透過戰爭手段無法解決海岸線問題只能選擇其他辦法來實現了。
德國為了解決東西海岸交流問題,1887年便開始修建運河。這條運河叫做基爾運河,也叫北海—波羅的海運河。基爾運河西起易北河口的布倫斯位元爾科克港,東北到基爾灣的霍爾特瑙港,全長為98.26千米,平均深度為11米,最窄出為102米。基爾運河開通比原來縮短通航少了370海里。德國修建運河還有一個目的為了軍艦不用繞道。
基爾運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基爾運河屬於德國自己擁有,德國一戰戰敗後,被迫簽訂《凡爾賽合約》,基爾運河實現國際化誒,但是日常有德國負責管理和維護。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希特勒推翻《凡爾賽合約》協議,基爾運河只能德國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爾運河有實現國際化自由通航。
基爾運河最大通航能力為3.5萬噸級。每一年透過的運河的船舶高達6萬膄,其中商船為5萬膄。基爾運河也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最快到達北海,直接面臨海洋最近的通道。這些船舶的貨物主要是煤,石油,礦石,鋼鐵等大宗商品。基爾運河極大改善德國北部海岸線情況,德國透過基爾運河實現北海與波羅的海相通。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人工運河實現人類文明發展。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之間通道,蘇伊士運河每一年給埃及帶來50億美元稅收,成為埃及外匯重要的來源。巴拿馬運河實現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溝通,每一年給巴拿馬政府帶來20億美元的收入是巴拿馬政府主要財政來源之一。俄羅斯伏加爾河—頓河運河實現白海,波羅的海,亞速海,黑海和裡海五海相通,極大促進俄羅斯內河運輸發展。運河開通極大促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