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崢
【編者按】說起動物園,如今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中國各地都有動物園,是日常休閒娛樂、科普學習的好去處。那麼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公共動物園——萬牲園——是如何誕生的?
在北京大學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間》一書中,收錄了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林崢所作《作為遊賞場所與文化空間的萬牲園》論文,以嚴謹的研究和生動的筆觸為人們揭開了它的面貌,以及晚清的清廷如何用實力和財力打造出這一中西合璧、新舊並存公共文化空間的過程。
《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間》,夏曉虹 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11月
端方、戴鴻慈(編注:1905年,清政府為挽救危局,不得不接受資產階級改良派“立憲”的口號,掛起“預備立憲”的招牌,特派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等五大臣分赴歐美日本等東西洋各國考察憲政。)奏請效法西人“導民善法”,設立萬牲園與公園。不僅如此,端方還於出訪過程中選購不少動物,為籌辦萬牲園奠定了基礎。據1907年《大公報》記載,端方在外洋養獸園選購各種禽獸共計五十九籠運送回京,除此之外,清廷亦敕令各省上供特產的動物,慈禧以及一些高官也向動物園贈送了自己的收藏。由於選址於農事試驗場內的萬牲園尚未竣工,只得先將動物寄養於附近的廣善寺。值得注意的是,籌建動物園與一般公園不同,購置珍稀動物、尤其是跨洋海運的費用相當驚人,即使在西方,也惟有帝國的力量才能支援,而清廷以強大的財力保證了萬牲園的創立。
清廷對萬牲園十分重視,早在觀看德國漢堡動物園的馬戲團表演時,慈禧即口諭:“我們也要辦一個‘萬牲園’”。籌建過程中,慈禧和光緒帝曾召見農工商部官員問詢情況,慈禧甚至親自“擬選取各種鳥獸鱗介品類、先行豢養陳列,為動、植物院之基礎”,並將自己鍾愛的小猴貢獻出來。萬牲園開放後,慈禧和光緒曾兩次巡幸,參觀萬牲園的禽獸和觀賞菊花,打賞園內執事人員,並御筆題寫了“自在莊”、“豳風堂”等處的匾額。
在清政府的考慮中,開辦萬牲園隸屬於農事試驗場建設的一部分。1906年4月15日,商部奏請飭撥官地興辦農事試驗場,“以興農業”。農事試驗場位於西直門外,是在樂善園、繼園以及廣善寺、惠安寺兩園兩寺舊址的基礎上籌建的,繼園又名“可園”或“三貝子花園”。根據《農工商部農事試驗場章程》,試驗場的設立是為了“研究農業中一切新舊理法,凡樹藝、蠶桑、畜牧諸事”,都在考察範圍內,這是與清末新政富國強兵的思路一致的。因此,“為開通風氣、改良農事起見,特於場內附設博覽園以便公眾遊覽,得考察試驗之成績,發起農事之觀念;並於博覽園內設動物園、博物館,藉以開通智識及供學理之參考。”由此可見,萬牲園是包涵在博覽園的理路中。
廣義的萬牲園(有時候也稱萬生園,或三貝子花園),實際也包括博覽園、乃至整個農事試驗場。因為時人稱呼比較混亂,經常交錯使用,作者論文的討論範圍也依從廣義的概念,論文中統一稱萬牲園。 《萬生園》,《時事畫報》24期,丁未年(1907)九月,書內配圖
面向公眾開放的博覽園內設動物園、植物園、蠶桑館、博物館等等,對於如此佈局,官方的言說在在強調其開通民智、研究學理的意義。如動物園(即萬牲園)是“為研究動物之生理,擴充學術與知識起見”,植物園“專為考查各種花木種植之生理”,動植標本室(即博物館)系“為研究動物植物礦質之生理功用,擴充學術與知識起見”,等等。並規定學堂參觀博覽園不收門票費用,星期日定為接待學堂之期,其中萬字樓在此日不對外開放,專門接待學生,尤見其偏重研究教育之用心。是即《章程》中所言,“冀於遊觀之中,兼寓研究之意。”因此,廣義的萬牲園(有時候也稱萬生園,或三貝子花園),實際也包括博覽園、乃至整個農事試驗場。
1907年7月19日,萬牲園正式對外開放,南北八里,東西五里,周圍二十六里,內設動物園、植物園、蠶桑館、博物館、各式東西洋建築、茶館、餐廳、照相館等,“博大富麗,包羅永珍,為北京三百年來,中華二十一省,所沒有見過的。”園門外設有售票處和寄存物件處。動物園沿襲西方規制,分欄蓄養,籠外皆掛牌標識該動物的產地和習性,承擔普及知識的功用。根據時人的遊記,當時園中展出的動物計有美洲銀獅和非洲獅,印度蟒蛇,美國鱷魚,非洲斑馬,美洲紅鹿,俄國黑熊,非洲豹和印度豹,印度虎,東洋噴雲虎,蒙古麅子,德國麋鹿,袋鼠,西班牙異牛,野貓,東洋鼠,金跳鼠,五道松鼠,直隸土撥鼠,直隸黑山羊,長蜥蜴,澳洲小跳鼠,狐,南美白鼻熊、猴類,狼,獾,長鼻熊,安徽羚羊,南美駝羊,梅花鹿,澳洲犬,澳洲鴕鳥,貘,大象,八蹄馬,箭豬,以及眾多禽類如仙鶴,天鵝,鸚鵡,珍珠雞等等。
待民國成立後,又略添了一些動物,如參與辛亥革命的追風馬,西班牙產的綿羊,孔雀等,但更多的是由於經費支絀,管理不善,導致園中一些代表性的珍貴動物如八蹄馬、五腿牛、藍面猴和老虎的死亡。將這份清單與前列清人對於西洋動物園的記錄進行比對,其實算是相當豐富的收藏了,除一些珍稀動物如犀牛、河馬、駱駝、長頸鹿、食蟻獸等以及水族欠缺外(後者或許是因為當時國內的工藝水平較難勝任貯藏水族的玻璃水箱),其餘清人遊記中感興趣的飛禽走獸基本囊括其中。植物園是一帶玻璃溫室,靠東十間,靠西十間,亦是每間分類種植本國及異國的植物,如金雞魚草,黃鶴花,築羽根草,福壽海,八重雛菊,美國甜瓜、無花果,茄子,石蒲,花百合,金雀花,寒蘭水仙,赤穗雞頭,香錦,天竺牡丹等;中央過道兩旁,更是陳列無數美麗的花草盆栽。
清末開放時,園內即設有四處茶座,暨豳風堂、萬字樓、觀稼軒和咖啡館,以及一處餐廳,中西洋風格兼備,供遊客休憩啜茗。豳風堂臨池而築,是五開間的冰梅窗玻璃大房,有極寬大的長廊,廊下有極大的院子,覆蓋著鉛版天棚,廊上是女座,院裡是男座。院外沿蓮花池也遍設茶座,可在此品茗觀荷,風景絕佳。萬字樓亦稱卍字樓,因建築呈卍字型故名,樓上男座,樓下女座。樓位於園正中,登樓則全園景緻一覽無餘。咖啡館則是西式的,也叫西洋茶館,是大九開間的新式玻璃廳,室內陳設都是西式桌椅,但也分男女座,南半是男座,北半是女座,以玻璃屏扇隔擋,外廊西面和南面也都沿欄安設茶座,共計可容三百餘人,提供中西式茶點和酒水。餐廳也是西式的,名燕春園番菜館,設於來遠樓。陳設皆為西洋樣式,中央是大長桌,四隅是圓桌,東邊有雅座兩間,為預備女座。來遠樓共三層,第三層樓梯為旋轉式,梯形如同盤龍柱,令時人感覺十分新奇。開窗四看,全園在目。
這些設於萬牲園內的茶座很好地將休閒的功能與風景相結合,遊客可以邊品茗用膳,邊觀賞景緻,怡情悅性,因此備受歡迎。甚至在開創之初,已有遊客呼籲還要廣設茶座,因此,民國之後,牡丹亭、茅亭等亭閣果然也都添設茶座。
《女學生遊萬牲園》,《輿論時事報圖畫新聞》,戊申年(1908)三月初九日 書內配圖
牡丹亭亦稱海棠式亭,分南北兩個半廊,合成一個大圓廊。南廊中央有一玻璃方亭,北廊中央有一海棠式玻璃廳,皆可品茗休憩。兩個半廊中間是花圃,遍植牡丹。茅亭是圓頂的三間茅草屋,並且新建了燕賓園中餐館,與燕春園番菜館相呼應。
此外,園內一些代表性的景緻還有松風蘿月、薈芳軒、海嶠瀛春、暢觀樓、鬯春堂等。松風蘿月是座長方形敞亭,周圍雙層欄杆,可以休息乘涼,亦是遊船碼頭。薈芳軒是中式的一排九開間,外有欄杆,門窗都是圓式,軒東有青石橋。海嶠瀛春又稱東洋房,是日式風格的建築,四面都是可以橫向推拉的玻璃窗,屋內分兩層,置日式几席(即榻榻米),其東側的島上還有東洋亭。
園中設有鏡真照相館,是一座三開間的大樓,樓外有一大庭院,高搭天棚,院內龍旗與萬國旗翩飛,陳設許多盆花和桌椅,亦可飲茶。館內陳設十分華美,佈景和光線都很好,而且其最特別之處在於,不僅可以在室內取景,園中景色亦到處可選取,因此被時人譽為“北京第一照相勝境”。有趣的是,照相館不允許遊客自帶相機入園,原因是擔心“逢人竊照,致招是非”;並且園內雖然可以隨意取景,唯獨不許在橋樑道路旁或座落人多處取照,也不許照到其它遊客。這一方面可能緣於晚清攝影尚未普及,考慮到民眾會對此有所顧慮(如恐“攝人生魂”);一方面也有隱私意識的初步自覺。照相館還出售“博覽園二十四景”供遊人留念,價格不菲,頗具商業意識。
整個萬牲園內服務設施十分齊備,除了上述茶社、餐廳、照相館外,亦備有肩輿、人力車和遊船等,以為遊人提供方便。從以上萬牲園的佈置可以看出,它絕對不是一個單一功能的動物園,而儼然為一綜合性公園。
萬牲園實際上開啟了北京公園養成現代休閒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先機,當時的外國媒體敏銳覺察到並高度評價了這一新變。英國《泰晤士報》在報導晚清北京的市政革新時,每每以萬牲園為一重要標誌。如其1908年9月29日發表通訊《新北京》,談到北京在20世紀初的劇變:“對於那些熟悉(19世紀)90年代北京的人來說,今天這個城市所帶來的鮮明對比令人深究。在中國出現的各種現象均令人震驚……但遠不及北京所呈現出來的融匯和颶變那樣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以下列舉鐵路、學校、警察、新式街道、排水溝、電燈、綠化、敞篷車與人力車、新式建築等等一系列新發明,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開放的萬牲園(Zoological and Botanical Garden),它體現了社會和教育改革的水準,每天男女參觀者絡繹不絕。這純粹是中國人自己一手創辦的事業,所有的市民都為之自豪。這些是過去十年來工作的成就。對於瞭解舊北京的人來說,這是一項令人稱讚和大有希望的成就。”
(經出版社授權,本文標題為編者所擬,內文有刪減。文內黑白影像圖片源自《洋鏡頭:1909,北京動物園》)
責任編輯:朱喆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