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產生複雜而深遠的影響。目前,多數研究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不同發育階段的海洋生物對環境擁有不同敏感度,變態是海洋無脊椎動物最敏感和脆弱的發育時期,全球氣候變化對變態的影響或是影響種群生存、補充和擴散的關鍵因素。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美國夏威夷大學合作,在Cell子刊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線上發表觀點性文章Metamorphosis in warming oceans: a microbe-larva perspective。該論文首次提出了以變態過程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和易損性(vulnerability)視角重新審視全球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影響的新觀點。
論文提出,多數海洋無脊椎動物均需要經歷變態過程,變態對環境的易感性和易損性最高;不同於陸地無脊椎動物(昆蟲類)、脊椎動物(魚類、蛙類)的變態,海洋無脊椎動物的變態往往依賴外源訊號,其中最重要的是來自微生物的變態誘導訊號;全球氣候變化將產生“微生物-幼蟲變態”的平衡漂變,進而產生蝴蝶效應;忽視變態過程的脆弱性和“微生物-幼蟲變態”的平衡漂變去評估全球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可能導致錯誤性結論。
海洋無脊椎動物變態過程與生態適應性(Song et al. 2021 Current Biology;Song et al. 2021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Lowe et al. 2021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來源: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