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洞察能力
CBG不同的部門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都建立有消費者洞察的部門,比如手機產品線的使用者研究部,工業設計部的使用者體驗研究部,戰略規劃部的消費者洞察部等,2012實驗室作為關鍵技術提供方,也設立了消費者洞察部,面向未來的業務場景分析消費者的痛點和需求。
作為面向消費者的業務,對消費者的深層次理解是企業成功的基礎,正如寶潔前CEO雷富禮總結的,寶潔對消費者深層次的理解是寶潔取勝的5大核心能力之一。
對消費者的深層次理解就是發現消費者未曾說出的需求,比競爭對手更理解消費者,同時搶在他人之前發現機會。
華為提出研發輕辦公手寫筆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消費者調研,是消費者調研指明瞭產品的發力點和發展方向--外觀好、書寫體驗好;包括後面產品上市後的使用者輿情分析、專業使用者體驗評測等都是消費者洞察的重要手段。
滿足消費者體驗上不含糊,
實打實的投入
使用者使用手寫筆的痛點背後的原因透過大量的分解和實驗,找到根因,制定對策;
比如在根因分析階段,手寫筆報點不準,要建立不同的場景庫,並針對場景建立相應的測試庫,在不同場景下使用的方式要進行建模並分析,在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裝置的投入,工作細緻而繁瑣。 後續的方案研發階段,反覆迭代,拉著生產廠家一輪一輪打樣驗證等,都不能馬虎。
實際上,這也是對IPD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的踐行。也如文中所說“真正花了心思的地方,消費者一定會有感知”。
技術體系的創新能力
技術體系的創新能力,把控制點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代筆中用到的“壓感電極模組”,就是一個自研的技術,透過提前預研,重新設計了電極壓感模組方案,將原本需要感受到明顯壓力才能夠出墨的壓力感應器件,變為一個U型彈片加應變片,這樣使用者只需要輕觸螢幕,壓感模組就能有感知,幾乎沒有時延,實現細膩筆觸;
大家經常聽說的華為“三代戰略”,即預研一代、開發一代、銷售一代,關鍵技術或者控制點透過技術路標提前進行佈局和預研,基於非同步開發實現關鍵技術的貨架化,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基本沒有大的技術點要攻克,保證了產品上市的進度和產品的競爭力。
這裡面產品節奏和技術創新點的節奏匹配非常重要,在產品需要某個關鍵技術時,這個技術剛好能用,不用超前行業太多,也不能落後於產品需求,這樣保證技術的價值最大化。
團隊作戰,
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
華為產品一般以專案組的方式運作,但在一些關鍵節點,比如技術攻關,會成立專門的臨時團隊,規模不大,目標責任明確,
比如架構師、硬體設計、ID、使用者體驗、測試等角色組成一個技術攻關的團隊,快速解決問題。
二代筆上的雙擊觸控功能,要求裹著觸控膜的筆身和包裹筆身的外殼之間距離不超過1個頭髮絲(0.1mm),確定了目標,團隊所有人就朝這個目標努力,因為大家明白,達不到這個目標,就不能實現產品的差異化領先。
目標沒有確定前大家可以爭論,各抒己見,目標一旦確定,就堅定不移往前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力出一孔”,只有這樣,整個團隊才能“利出一孔”。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文章中提到的工業設計,很多公司對自己的ID人員設計的產品外觀沒有信心,ID的決策一般以老闆意見為主,在華為CBG,ID的決策以ID人員的意見為主,ID確定後,硬體或結構設計人員不能因為實現有難度而推翻已經確定的ID,“藝術挑戰技術,技術啟發藝術”,技術和藝術相輔相成。
還有文中提到的針對跌落開裂、筆尖晃動、共模干擾、筆尖手握問題、整合ASIC方案、電極方案、跟手性、筆尖材質、軟體等九大專項開展的專業活動等都需要專業的人發揮專業的作用。
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定目標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不是深入到各個細節中外行指導內行。
上面是一些個人的理解,有了這些能力,華為才能在不同的領域都能取得成功。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華為內部的專業化人才,導向衝鋒的組織文化等,都是華為能取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