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到這個世間,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是啼哭聲。
這預示著我們的生活,有歡喜,必然有悲傷,而人生,的確是一個一邊受傷,一邊治癒的過程。
在英國屢次獲得殊榮的青少年作家伊芙.安斯沃思筆下的《和海鷗對話的男孩》中,便生動地詮釋了這一點。
《和海鷗對話的男孩》中的小主人公叫阿爾菲,是一個很有足球天賦的小男孩,本來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因為一場疾病,媽媽去世了。
不同於一瞬間的去世,媽媽經歷了難受的過程,搬上閣樓上去住,聽著媽媽的嘔吐聲......阿爾菲和爸爸一樣無力。
最終,媽媽還是離開了。
阿爾菲就此陷入另一種情緒:
他不想再去踢足球,儘管他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可是一想到今後再也沒有人來分享這樣的成就,便開始排斥;
他不想和昔日的好朋友接觸,因為媽媽的去世,他們對自己報以同情,在行為和語言上也更加關切自己,他明白這是出於善意,但他並不想接受,於是他開始躲著他們,走另外的一條路。
卻沒有想到,在這條路上,他把自己心裡話說給海鷗聽的情景,被一個小女孩看到了,在他們的接觸中,阿爾菲慢慢走出自己的情緒,他發現,當初的很多看法,自己是錯的。
他以為父親著急著把媽媽的衣服都送出去,是著急忘了媽媽,其實,父親同樣痛心失去媽媽,不想睹物思人,才如此做的。
而爸爸看著阿爾菲越來越消極,也變得十分沮喪,因為他發現,自己怎麼努力,也代替不了媽媽的存在。
在這樣的互相治癒下,大家的心態都慢慢變了。
改變了想法的阿爾菲,又重新有了活力,對於喜愛的足球,也蠢蠢欲動起來。
這也許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正確面對死亡,也許是在告訴我們,失去才是人生的常態。
書中亦說:“你不是真的堅強,你只是在心裡築起了一道高牆,把所有人都擋在了外面。”
這個世界上,總是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那些令人難過的、沮喪的事情也不例外。這個時候,我們第一反應便是為自己的內心築起高牆,把他人拒之門外。
就如阿爾菲,他在媽媽去世後,做得第一件事便是遠離自己的朋友們,他也曾茫然,自己是否還有機會,像從前那樣,和朋友們一起談笑風聲?
但為自己的內心築建高牆,並不是治癒自己的方式,很多人的極端性格皆與此有關,外表看似無恙,內心卻敏感多疑。
真正好的治癒,是一面失去,一面和解,和自己和解,和家庭和解,和生活和解,和命運和解。
和解,不代表妥協,更不代表放棄,和解,是一種自我修復,從內到外,讓自己徹底治癒。
就如《和海鷗對話的男孩》中,阿爾菲的內心旁白:
“我們都有各自生活中的問題,而且都在艱難地應對。但感覺上我的生活正在自我修復,不再是一個支離破碎的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