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如期而來!繼本週一MLF、OMO兩大政策利率下調後,今日公佈的1月LPR報價利率也跟隨下調。
1月2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的2022年1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顯示,5年期LPR下調5bp至4.6%,為2020年4月以來的首次下調。
此外,1年期LPR繼去年12月下調5bp後,進一步下調10bp至3.7%。這是繼12月20日調降一年期LPR利率以來,再次調降LPR利率。
五年期LPR調降5個bp——寬鬆中仍有一絲剋制
五年期LPR調降5bp,這或許意味當前時點來看,短期內房地產市場不會明顯放鬆,未來地產政策會不會有所放鬆,我們覺得從以下兩點進行觀察:
(一)基建能否對沖地產回落?
我們理解當前房地產政策不放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出口仍在高位,短期內的政策重心依然是靠基建嘗試性的對沖地產回落。根據我們前期對信貸官的調研來看,一季度有將近70%的信貸官認為政府類相關專案信貸會明顯回升。如果基建難以對沖地產投資的快速下行,未來房地產相關政策或仍有邊際趨松可能。
(二)居民按揭貸款的回落速率
當前房地產市場的按揭貸款增速已經明顯快於定金及預收款的增速。考慮到短期內房地產首付比例沒有明顯調整的情境下,這意味著銀行手頭儲備的優質按揭客戶的資源或正在被逐步消耗,隨著商業銀行庫存的優質按揭客戶庫存逐步清零,居民按揭貸款或有更快回落的可能。如果居民貸款回落持續過快,未來房地產相關政策或仍有邊際趨松可能。
下一次降息在什麼時候?——連續降息並不意外
(一)降息必要性上——穩增長與社融質量的矛盾
今年與過去幾年最大的不同是穩增長意願的抬升。對於今年經濟的執行,我們預計經濟增長目標或在5.5%左右。原因有兩點,一方面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美經濟增速或最接近的一次(IMF預測2022年美國GDP增速5.2%,中國GDP增速5.6%),另一方面是今年將有千萬的大學生畢業,穩就業壓力影響下經濟增速也不能偏低。
穩增長意願強勁的背景下,當前社融資料質量卻較為堪憂。當前社融資料最大的問題在於,政策推動明顯,但企業沒有融資意願。這就引致了當前社融內部修復的科目主要是票據融資,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而真正與實體融資意願相關的居民短期消費貸款,居民經營貸款,企業中長期貸款仍呈現明顯的下行態勢。
(二)降息時點上看——中美利差逼近50bp,降息宜早不宜晚
從降息時點判斷來看,我們認為央行操作的視窗宜早不宜晚。我們屢次強調,按照央行2019年2月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表述來看,當中美利差縮窄到50bp以內,央行就要“以內部均衡為主同時兼顧外部均衡,找到最優的平衡點。”當前中美利差仍在80bp以上,短期央行仍有降息的視窗,隨著中美利差持續收窄,央行降息的視窗將越來越小。
綜上判斷,如果1月社融資料質量沒有明顯修復,疊加央行降息視窗越來越小的情境下,2月MLF利率再度調降或並不令人意外。
三
一季度之後還會繼續寬貨幣嗎?——一季度末的三個觀察
(一)首先觀察的是一季度的金融資料情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貨幣是經濟執行的最先行指標。如上文所談,當前社融資料的最大問題就是實體沒有融資需求。如果一季度末能表徵實體融資意願的科目(居民經營貸款,居民短期消費貸款,企業中長期貸款)有顯著修復,那麼貨幣寬鬆或許戛然而止。
(二)其次要觀察的三四月份出口讀數的強弱
2021年四季度,淨出口貢獻了26.4%的經濟增長,出口強勁的情境下,國內貨幣或不需要持續寬鬆。按照歷史經驗來看,三四月份的出口訂單量的好壞基本決定了全年出口的走勢。因此倘若三四月份出口資料仍然強勢的情境下,二季度隨著美聯儲大機率加息,國內貨幣似乎也沒有持續寬鬆的必要。
(三)第三要觀察集中供地的土地出讓情況
土地作為房地產所有投資行為的最先行指標,本質上反映了房企的投資意願。3到4月份迎來今年的首次集中供地,如果首次集中供地后土地成交明顯修復,那麼貨幣寬鬆或有停止的可能。如果首次集中供地后土地成交情況依然較差的話,為防止房地產失速下滑引發更大的金融風險,二季度貨幣政策或有進一步寬鬆的可能。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