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房價高不高,普通人會感覺到房價確實高。但一些專家認為房價不高,沒有水分。比如前幾天樊剛就指出,現在房價不高,居民收入漲幅已經超過了房價漲幅。但房價還在高位,普通人很難承受。
某平臺就給出了資料,2021年上半年全國城市平均房價和收入比達到了12.9。這個資料是國際上平均水平的3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房價還是偏高,普通人買房壓力依然很大,因此都希望房價下跌,最好是迴歸到合理的水平。對買房人來說,理想的房價是買房不需要用“六個錢包”,更不需要每個月都摳摳索索的還房貸。
但今年樓市已經發生了變化,並且出臺了比較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房價已經開始逐步穩定。
11月70大中城市中有9城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10月為13城;環比看,三亞以0.7%的漲幅繼續領跑,北上廣深分別漲0.3%、漲0.2%、跌0.6持平。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均下降0.4%,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2和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與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從這個資料看看,未來房價大機率也會保持這種狀態,房價暴漲的機率越來越低。同時不少城市開始出臺限價令,規定房價跌幅,可見未來房價迴歸理性不再遙遠。
那麼房價如果繼續下跌,也會出現一定的風險,尤其是一些三四線城市,如果房價下跌,會對經濟穩定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某城市出臺了,商品房成交價不能低於備案價的85%。此後就有很多城市跟進,截止到11月,有22個城市出臺了限售令。本來房價繼續下降就會迴歸到合理的空間,但現在的限跌令政策出臺,房價什麼時候能迴歸到合理空間呢?
秒懂認為,最簡單的房價就是增加普通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增加了,房價自然就穩定了。
此外,有人一直說房價還有水分,其實水分就是房價和收入比相差過大,未來樓市調控最大的目的就是增加收入,讓房價和收入比迴歸到合理的範圍。實際上,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有兩點,一點是控制房價,另外一點就是增加收入,二者雙管齊下,房價就會迴歸到合理的水平。在當下家庭中70%資產來自房產,房價一旦大跌,普通居民的家庭財富會遭到很大打擊,這是普通人很難承受的。
因此,目前的政策是房價要調控,但更重要的是增加普通居民的收入,房價不能出現大跌。現在市場上的房價穩定之後,居民收入增加,到時候房價就合理了。舉個例子,當房價10000,你收入達到1萬的時候,你會感覺房價就是那麼樣子,不會擔心因為房價上漲買不起房。但還有問題就是,收入增加不是簡單地說說而已,這個需要時間,短期內是無法解決的。
因此,對買房人來說,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提升個人能力,增加首付,在房價不會大漲的前提下,你的收入增加速度超過房價的漲幅,早晚能買得起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