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拐點顯現,未來的樓市走向會怎麼樣呢?所有關注房地產的朋友,請注意啦,我們預判市場將進入到一個半計劃的狀態。聽聽我的觀點,資料很多,歡迎大家點贊關注。
怎麼理解“半計劃”的房地產市場呢?我們可以用兩點新變化來解釋,一是“預期引導”,二是滿足住房合理需求。
第一個新變化:“預期引導”。去年年底高層提出要建立人、房、地、錢四位一體的聯動新機制。怎麼理解呢?“人”也就是住房需求,打擊假離婚、假結婚、假人才等投機行為。“房”呢就是,既要保證住房的多渠道供給,又要對熱點區域或熱點樓盤限價。“地”就是穩地價,土地兩集中限制溢價率。“錢”是收緊信貸,“三線四檔”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這裡有兩組資料,一是近五年來的房地產調控次數變化。大家可以看下這張圖,2017年全國一共出臺了250個調控政策,平均每個月21個。到了2021年前11個月,一共出臺了657個,平均每個月60個,調控的強度比較大。這些調控的目的是什麼呢?主要還是為了穩定市場。
二是市場調控的兩極分化。來看下這張表,去年有長春、菏澤、昆明、唐山和瀋陽等
21個城市,房價下跌壓力大,出臺了限跌令,也就是這些城市的開發商,搞降價大甩賣。
但與之同時存在的是,一些城市由於房價上漲壓力大,在不停地打補丁收緊。我們看下這張表,已經有北京、寧波、成都、三亞、東莞、無錫和廣州等15個城市,推出了二手房參考價,效果很明顯。
第二個新變化:滿足住房合理需求。那什麼是合理的住房需求呢?我們理解應該有四種:第一種是剛需上車的首套住房,可以用商品房、保障房來滿足;第二種是改善型換房再置業,可以用商品房、人才房來滿足;第三種是為後代買房,這種基本上是靠商品房了。第四種是用於家庭資產的保值,這種恐怕也是靠商品房。這些需求呢,是長期存在的。
其中保障性住房是重頭戲,2021年,全國40個城市計劃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93.6萬套。未來五年,25城保障性租賃住房目標“井噴”,計劃供應住房總規模的57%。
今年1月11日,高層提出,要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在“十四五”期間,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劃新增650萬套,預計幫助1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再來看看主要城市的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全國三個國家的平均住房面積達到了120平,很多城市也不缺房子了,但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積遠低於平均水平,深圳只有21.8平。所以,以後住房的總量會飽和,但是核心城市會出現結構性短缺。在都市圈元年的背景下,這一趨勢會更加明顯。
總結一下,我們認為未來對房地產會用“半計劃”方式去“合理引導”市場,既可以防止大規模的房企債務爆雷、防止大規模的樓盤爛尾,保護老百姓的住房利益,又能夠引導房地產業健康和良性發展。
那這對我們買房人有哪些啟示呢?
一是未來的調控會更加精準化、常態化,以後想要再透過投機炒房獲得不正當利益是不可能了,但剛需和改善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是會得到滿足的,住有所居將會成為現實。
二是城市分化在加劇,普漲已經是過去式了,有些城市在樓市重錘下表現出了較差的抗跌性,這類城市的房產自住可以,但是投資的金融屬性不強,購房者要看清這一趨勢。
三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價值要從變化中來。樓市鉅變,買房的邏輯也要隨之變化,買房人要多學習,多觀察,從變化中發展價值的高地。
我這麼說你聽懂了嗎?
關注我,學習有用的房產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