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近日,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第14屆“新華高峰會”上帶來一場重磅演講,向所有與會者分析當下中國的經濟形勢和下一步可採取的戰略措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透過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準確把握和研判,黃奇帆從世界大變革的洪流中,找出中國應對經濟下行的“三十六計”。
“2021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亮點有三——GDP增速全球第一、GDP總量大幅增長、進入世界高收入國家的門檻。” 黃奇帆擲地有聲,用一則振奮人心的喜訊作為演講的“開場白”。
2021年全球疫情愈演愈烈,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等都上漲至最近十年的高點;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斷裂,全世界各類重要物資的供給受到衝擊,存在缺煤、缺電、缺芯、缺櫃、缺工等斷供問題。在此背景下,2021年我國GDP同比預計增長8%以上,增速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一。
這樣的增長業績足以證明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但黃奇帆直言,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對我國經濟執行面臨的困難進行分析。去年,一季度GDP增速是18.3%,二季度是7.3%,上半年增速達12.7%;三季度增速4.9%,四季度資料比三季度更低一些,全年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而去年三、四季度的走勢將一直延續到2022年的一季度,由於去年一季度高基數導致的翹尾因素,2022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有可能會比4%還低一點,全年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
今年全年應爭取怎樣的增速?黃奇帆用“5%”這一“臨界值”向大家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其中隱含未來15年年均增速4.7%以上的經濟目標。考慮到隨著中國GDP總量進一步增長,增速可能會放緩,今後5年保證5%的經濟增長是十分必要的。
中央提出“六穩六保”,體現在宏觀總量上就是保“5%的經濟增長”。去年下半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各種行政性措施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寬鬆,尤其是2021年12月以來,各種刺激性措施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預計今年,國家有關部門各種有利於經濟增長的措施會加快推出,各種不利於增長的措施會延緩推出,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黃奇帆說。
而從產業的角度看,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呈現“K”字型的趨勢,一部分行業或企業欣欣向榮地向上發展,另一部分行業或企業則是相對蕭條、困難重重,形成“冰火兩重天”的局面。黃奇帆表示,這種結構性變化體現在各個方面——
同一行業的產業鏈的上下游出現分化,上游大幅漲價、效益大漲,下游成本上升而銷售價格未變,利潤大幅下降甚至虧本。同為能源電力的裝備行業,清潔能源行業裝備製造在雙碳目標下,營收利潤普遍大幅提升,大量企業股價翻番。而同屬能源電力行業的石化能源裝備製造業,卻普遍出現了經營困難的蕭條景象。
總體經濟形勢如此,中國經濟發展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黃奇帆從房地產、產業鏈、雙碳、數字化、中小企業、要素市場改革和RCEP的開放等六個方面,深入淺出地分析經濟下行的應對之策。
“五年翻番、十年翻兩番,二十年翻四番的時代過去了。當下影響中國房地產走勢的十個邊界條件進入拐點,房地產業出現下行走勢,且今後十年這些拐點將始終存在。”房地產的發展與國計民生緊密相連,黃奇帆將其放在演講內容的“C”位,抽絲剝繭,分毫析釐。
黃奇帆所說的“拐點”包括:人口總數進入拐點;進一步老齡化,60歲以上的人將達到30%;城市化率從18%漲到64%,後續上升速度放緩;庫存、閒置房總量達到高點;人均住房面積接近飽和;每年新建房產面積達到頂峰;大規模舊城拆遷改造已經結束;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近尾聲;教育衛生文化設施建設已經接近“天花板”;房產價格持續高速上漲的思維定式將被打破。
面對這樣的形勢,政府該怎麼做?房地產商該如何調整?
“房地產開發高歌猛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房地產商過去高地價買地、高土地儲備、高庫存、高負債、高週轉的模式難以為繼。”黃奇帆提醒,房地產是重資產行業,房產商高利息負債等同於飲鴆止渴。
從長遠來看,政府對於房地產業的管理方式也會出現五種轉變——
以市場化、法制化的調控機制替代行政性措施。政府的“限購、限貸、限價、限商、限售”五限行政性舉措會越來越少,調控措施會從行政性的限制轉向市場化、法制化的調控機制,從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這五方面解決好房地產調控問題。這種管理方式將成為國家對房地產管理的基本方法。
形成城鄉一體化的土地供應。將中央推動的新一輪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實到位,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實施耕地佔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指標跨省交易,最終形成平衡。
房地產發展將重點圍繞城市群都市圈。城市不再按照東西南北兩千多個縣、四百多個地市州發展,而是圍繞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進行發展,都市圈、城市群中的大中小型城市資源最佳化配置。
大力發展租賃房市場。未來新增的房產中,50%左右是商品銷售產權房,50%左右是租賃房。
推動房地產綠色化、智慧化轉型。包括對目前存在的一些高能耗、高汙染的房地產專案進行整改,幫助雙碳目標的實現;透過數字化技術推動傳統的房地產、建築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等。
從當前如何保證房地產軟著陸、穩定房地產形勢來看,黃奇帆認為國家已經在採取措施,可歸納為五種重組——陷入困境的房企自我重組;優質房企收購兼併瀕臨破產的房企;國有資本重組;地方政府酌情回購問題房產商的庫存房;地方政府回購問題房產商囤積的未開發土地。
抓住機遇,產業鏈叢集是關鍵競爭力
“有挑戰,就有機遇。現在的中國,機遇大於挑戰!” 如何應對當前行業與產業面臨的冰火兩重天現狀?在黃奇帆看來,產業鏈、雙碳、數字化、中小企業、要素市場改革和RCEP的開放契機,恰是可以用來抵禦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重要支撐因素。
當今世界,國家和國家之間競爭、區域和區域之間競爭,不僅僅是大型企業、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叢集的競爭。黃奇帆認為,產業鏈叢集是“關鍵競爭力”,哪個城市能夠將上千個企業形成的產業鏈叢集控制在本地,就會成為企業離不開的生產基地。比如蘇州、南京、深圳、東莞等,都形成了大產品的產業鏈叢集。
時針撥回上世紀60、70年代,縫紉機、腳踏車、手錶和收音機“三轉一響”是當時的先進生產力;80、90年代,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進入千家萬戶……黃奇帆用家庭“四大件”的演變,來管窺科技的進步。今後20年,新“五大件”可能有:自動駕駛的清潔能源汽車、家庭機器人、頭戴式的AR/VR眼鏡或頭盔、3D列印、能以各種角度彎曲的柔性顯示等。“這種產品一旦出現,就會銷往全世界,帶動一整個產業鏈叢集的蓬勃發展。哪個城市能夠抓住熱點進行前瞻性的佈局,就有可能在今後的二十年中獨佔鰲頭。從這個方面來說,江蘇是有條件走在全國前列的。”
培育形成綠色發展新動能,實現“雙碳”目標,黃奇帆提到,整個中國的製造業會在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發生大量轉變以提升效率,“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透過源頭減量、節能減排、迴圈回收、工藝流程改造來實現。”
目前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就相當於第四次工業革命。製造業智慧化同樣是今後發展的主戰場之一。製造業智慧化,核心是發展產業網際網路,利用數字技術,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字化網路化。這需要中國突破高效能晶片;智慧儀器儀表、感測器;作業系統;工業軟體等四個方面的薄弱環節。
“大企業強國,小企業富民。小企業不僅是共同富裕的基礎,也是強國工業、強國經濟的基礎性的基礎。”黃奇帆指出,要重點培育我國中小企業中的三種“脊樑骨”企業——一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二是“隱形冠軍”企業,三是科創型“獨角獸”企業。如果這三類企業的數量能夠佔到四五千萬中小企業總數的15%左右,我國中小企業將具備更強國際競爭力。
當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是要素市場化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一旦實施到位,每一項都將產生萬億級別的紅利,成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不竭動力。”黃奇帆表示,提升我國全要素生產力的關鍵就在於透過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資料等要素的市場化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RCEP將為地方帶來服務貿易發展、貨物貿易帶來的產業發展、原產地累積規則三個方面的發展機遇。”黃奇帆說,“在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背景下,RCEP的啟動為我國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各地政府、企業都應該深入研究RCEP的要點內涵和具體規則,趁勢而為,謀求更好的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洪葉 王建朋/文 餘萍 趙亞玲 陳儼/攝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編輯: 李晞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