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i
編輯 / 小情書
1980年9月23日,應廣大聽眾的要求,在北京體育館舉行的《新星音樂會》火爆開幕。
那個時候流行音樂還不是主流,甚至還不被大眾接受。
蘇小明,一顆燃起的新星,不僅能演唱流行歌曲,還將海軍戰營的部隊情懷融入到歌曲中。
那場晚會,蘇小明獨特的唱腔和個性鮮明的表演方式,一首《軍港之夜》,讓她出盡了風頭。
是的,她火了,一曲完畢場下全是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
一舉成名後,蘇小明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
人紅是非多是不變的真理,有人追捧就自然有人批判。
對於蘇小明演唱的歌曲,一部分人言辭激烈,認為她的歌曲完全沒有唱出革命的情懷,是一種褻瀆。
“革命歌曲也不一定必須是進行曲,或者很強硬的風格嘛。對於革命的表現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終於還是有人站出來平息風波——一位部隊的將軍特意解釋了這首歌的創作理念。
而後,人們也開始接受這首後來成為海軍經典代表曲目的歌曲《軍港之夜》。
可作為演唱者的蘇小明,在大紅大紫的時候,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0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要說蘇小明能將《軍港之夜》演繹得如此動聽,其實跟她自身的因素大有關係。
她的父親就是一名軍人,母親是一位聲樂老師。
所以蘇小明在父母的影響下,結合了家庭裡的優點,性格剛強直率,對藝術的熱愛相當執著。
還是孩童時,蘇小明在唱歌方面表現出極強的天賦,作為聲樂老師的母親又怎麼會放任這麼好的苗子不管呢。
在閒暇時,總是親自帶著蘇小明練習唱歌,傳授她聲樂知識。
天賦加練習,好比錦上添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蘇小明的獨唱就是文藝匯演的拿手絕活。
參加得越多,她的膽量也練了出來,不管臺下有多少觀眾都不會怯場,發揮極佳。
老師和親友們都篤定蘇小明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歌唱家。
在演唱技藝的增長中,小女孩兒也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18歲時,蘇小明入伍參軍了,並在母親的建議下,加入了軍政歌舞團成為了一名文藝兵。
進了部隊後,蘇小明把心思都放在了為人民慰問演出上,根本沒有想過不久後的自己會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
北京晚報舉辦的“新星音樂會”,是不少音樂人的搖籃。當時到場的除了像蘇小明一樣的新秀外,還有許多音樂圈的大製作人。
這場音樂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挖掘出有才能的歌手,而蘇小明就是最大的那個寶藏。
《軍港之夜》把她帶到了名利中心,走紅以後,媒體與粉絲蜂擁而至。連蘇小明的家裡都遭到了記者們的圍堵。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晚會都給她發來了邀請函,製作人們也紛紛找上門希望能與她合作。
眾星捧月的感覺很好,特別是在參加完春晚後。
蘇小明使然成為了國內的大明星,專輯一張接著一張的發,歌曲風格多變,聽眾們非常喜歡。
因此獎盃也一座一座地拿回家。
人潮褪去後的孤寂,最是讓人感到清醒。
成名來得太突然,經歷了被人追捧後的蘇小明在一場場的演出中逐漸湧現出疲憊感。
儘管自己發表了不少新曲,卻再沒有一首能達到《軍港之夜》的效果。
所有的時間也都被採訪和演出佔據,根本沒有機會再像以前那樣好好地練練唱功……
很明顯這些改變讓蘇小明感覺到不適,她開始從名利中清醒冷靜起來。
藝術之路沒有捷徑,想要成為一名好的歌唱家光是天賦遠遠不夠。蘇小明開始思考。
“我要的到底是什麼呢?是繼續現在的生活,還是在意名氣。
還是踏踏實實追尋自己的夢想,做一個實至名歸的歌唱家……”
那個時期,國內沒有好的學習音樂的條件,所以不少喜歡潮流音樂和有音樂夢想的人都選擇了去國外學習。
留學熱潮正濃,蘇小明的心裡也有了答案——她向媒體和粉絲簡單地做了一個說明後,就收拾好了行裝孤身去往法國。
02、石以砥焉,化鈍為利
蘇小明出國的決定來得突然,國內不少人都感到很不解。
也許當時她自己也並沒有考慮那麼多,甚至自己一個人到國外後該怎麼生活,將來回到國內還能不能有現在的好機會……
這些她都來不及設想,但去了法國蘇小明確實過了一段很艱辛的日子。
第一個面對的問題,就是語言。
蘇小明連英語都說不流利,法語更不用提,所以剛到法國後她沒有如願地進入音樂學院。只能先去語言類學校學習。
國外物價不菲,學費生活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為了能夠在法國紮根,蘇小明和幾個同學合夥開了一個小小的雜貨鋪,主要是賣一些常用的日用品。
生意說不上好,不過能賺一筆是一筆,她和同學利用課餘時間輪流來雜貨鋪守著。
生活的重擔和學習的壓力,剝削了時間,那個時候的蘇小明每天只有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艱難的日子裡,幸好有夢想的力量支撐著前行。
因為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即使過得清苦,但蘇小明也感覺到滿足與幸福。
就這樣,她在法國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後來也進入到音樂學院深造。
有機會的時候,蘇小明也會出去參加演出,雖然沒有激起什麼浪花,但總算在往自己的計劃前進著。
只是她沒有想到,在異國他鄉能遇上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和朋友們聚會時。
一個男人被蘇小明烏黑靚麗的秀髮吸引,隨後在看到她的面容時,就更加淪陷其中。
這個法國男人顯然被蘇小明獨特的東方魅力征服,聽從內心的指引,他知道,絕不能錯過如此美麗的姑娘。
浪漫是法國人的代名詞。
為了追求蘇小明,這位法國先生會在她的每一場演出中出現,為她加油助威,生活中更是無微不至的關懷。
種種舉動讓身在異國他鄉的蘇小明倍感溫暖,很快兩人就走到了一起。
1990年的夏天,蘇小明和法國男友登記結婚,共赴婚姻的殿堂。
愛情沒有國界,雖然兩人生長的環境與接受的文化都不同,可兩顆心卻能緊緊地靠在一起。
幸福生活的滋養中,蘇小明在法國的歌唱事業也有了起色,甚至讓不少法國人知道了她當初在中國的盛名。
於是不少電視臺向蘇小明發來了邀約,她將中國的音樂輸送給了外國友人,以音樂為橋樑展示了中國文化。
愛情事業平衡穩定,小夫妻的二人世界很快迎來了新生——混血女兒的到來,讓他們的小家更加幸福。
03、陶然無喜亦無憂,人生且自由
1995年因為丈夫工作的原因,以及對父母的思念,蘇小明一家從法國搬到了北京。
回國後的她還沒有什麼具體的打算。
十年的時間,很多東西早已改變,這一點她很清楚。對於曾經的輝煌歲月,已經釋然。
“其實在我去法國時,就已經把自己歸於人海。
這麼多年來,以前的名氣也好成就也好,也都已經歸零了。現在的我,是一個新的定位。”
回國後,不少好友都找她一起吃飯,敘敘舊情。
其中還包括昔日的好閨蜜宋丹丹,當時宋丹丹剛結束了一段失敗的婚姻,正值傷心難過的時候。
蘇小明一直相陪,性格直爽的她還直接拉著宋丹丹去相親,主動介紹更優秀的人給好閨蜜。
又一次和朋友吃飯,飯桌上姜文看到剛回國的蘇小明眼前一亮,二話沒說就推薦她去演戲,說有一個角色很適合她——《漢武大帝》中的館陶公主。
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出國進修音樂的蘇小明在歸來後,意外地進入了演藝圈。
儘管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員,蘇小明的演技卻並不比專業演員差。
不過,當闊別數年以演員身份出現在觀眾視野中時,流言和猜忌也如期而至。
昔日的歌后怎麼突然回來開始拍戲了?
“肯定是在國外混不下去了,只能回來了唄。”
“聽說她在國外結婚了。是不是離婚了,所以才回來的……”
眾說紛紜,但風向幾乎都是偏向於不利的一方。
流言肆意,蘇小明卻並沒有去理會,多年來也沒有做出一句回應。
和家人安然地過著自己的生活,丈夫也不會干涉她的事業。
蘇小明是一個很拎得清的人,生活和工作有明確的界限。
“這一輩子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設定一個很大的目標。
有時候過大的目標會成為一種折磨。而生活中的那些歷練,好得不好的,也都會有結果。”
當初她為了遵從內心的選擇,敢於放下一切去搏擊風浪。
人到中年再想當演員,也甘於不斷地去學習和進步。
如今,年逾六十依舊能給大家帶來好的作品與角色。
雖然蘇小明說自己的人生觀念是一個只做平凡的人,但卻一直在給大家創造驚喜。到現在,依舊能看到她的蛻變。
這樣的胸懷與格局,是難得的,同時也是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