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喝中藥的人都覺得中藥只要飯後喝,跟西藥隔開半個小時即可,其實不然,喝中藥的講究是很多的,喝的方法不對可能也會影響藥效,喝對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為您介紹喝中藥的正確方法:
1. 飯前服:病位在下,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疾病,腸道病等,宜飯前服,藥性易下達,易被吸收,療效就好。 2. 飯後服: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病症,對消化道有刺激的藥,宜飯後服,可使藥性上引;毒性較大的藥,宜飯後服,可免吸收太快而引起中毒。 3. 涼服:寒性藥劑宜涼後服,如治療大熱病等;熱性藥劑宜涼後服,如治真寒假熱病,效果好。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均宜涼服。 4. 溫服:凡平和的藥,補益的藥均宜在35℃左右溫服,能益氣、增補。 5. 熱服:凡傷風感冒、解表驅寒的藥,應趁熱大口服下,促使發汗。祛寒、通血脈的藥也應如此。 6. 頓服:藥性強烈的小劑量湯藥,應一次服完。應使藥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集中藥力,發揮其最大效應。如通便、化瘀血藥等。 7. 頻服:凡咽喉病、嘔吐病宜多次頻服,緩緩飲用,使湯藥充分接觸患部,其見效快。 8. 空腹服:凡滋補藥劑,宜早晨空腹服飲,便於充分吸收。 9. 睡前服:安眠鎮靜藥,宜睡前服。注意:積滯、胸部病患者,藥後仰臥為好;頭、腦、耳、眼患病者,藥後去枕臥好;左右兩肋病者,服後左右側臥。 10. 隔夜服:驅蟲藥,睡前服一次,次日晨,空腹再服一次,腸道內蟲更易被殺傷,排出體外。 (via 北京世紀壇醫院)
來源: 北京12320在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