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吃、喝、拉、撒、睡”辨證
筆者在臨床中最重視脈診與腹診,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客觀性,是不以病人及醫生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能真實地反映疾病的本質。
其次就是問診,這是由於事實上單憑脈診與腹診往往只能判斷證候的病因、病位、病性,卻很難完全瞭解由此而引起的所有症狀。
張景嶽的“十問歌”
古代醫家都是非常重視病人主訴的。最著名的就是明代醫家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的“十問篇”: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因脈色察陰陽,十從氣味章神見,見定雖然事不難,也須明哲毋招怨。”
後人稱此為“十問歌”,此歌從一問至八問是問診,九、十問已經是切診、望診及聞診了。
今人將“十問歌”修改充實,從八問以後改為“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加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均可見,更兼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均占驗”,這就十分完善了。包括病人的生活習慣、精神狀態以及發病、轉變的情況,必要時還得了解其家族史及個人的已往病史。一般在臨症上都以發病過程和自覺症狀為主要的問診內容,問診時有一定的程式,張景嶽的十問歌,包括了外感和內傷的辨別:
一問寒熱二問汗,
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
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因脈色察陰陽,
十從氣味章神見。
1.問寒熱
有寒熱的多為表證、外感證,無寒熱的多為裡證,內傷雜證;發熱惡寒的為病在陽,無熱惡寒的為病在陰。進一步還可結合其他症狀加以分析,如發熱惡寒兼頭身疼痛的為太陽病;發熱不惡寒兼口渴的為陽明病;寒熱往來兼口苦、咽乾、目眩的為少陽病。亦有不發熱而但惡寒、手足常冷的為虛寒證;潮熱或一陣烘熱、手足心灼熱的為虛熱證;此外,對發熱的時間也應加分辨,早減暮盛為時邪;早退暮起或早起暮退為虛勞;起伏定時,一日一發、二日一發、三日一發的為瘧疾。
2. 問 汗
汗與寒熱有密切關係,如外感發熱無汗是傷寒,有汗是傷風,汗出熱減是病漸衰,汗後熱反增高是邪漸人裡。虛證中的陰虛盜汗,汗後感覺疲乏;陽虛自汗,汗後感覺身冷。更有表證發汗,汗出不止,熱驟降而惡寒轉甚,稱為亡陽,有虛脫危險;也有發汗戰慄,汗出類似虛脫而安臥脈靜,稱為戰汗,是疾病轉機之徵,不必驚惶。若汗出如珠如油,四肢厥冷,脈伏,為垂亡之象,稱做絕汗。
3. 問 頭
頭痛無休止、有寒熱的多為外感,頭項痛屬太陽,前額痛屬陽明,兩側痛屬少陽,巔頂痛屬厥陰。痛有間歇,兼有眩暈重脹的多為內傷雜症,痛脹覺熱的屬肝火;眩暈畏光的屬肝陽;痛劇面青的屬肝寒;頭重昏沉響鳴的屬腦虛。痰溼內阻,清陽不升,亦能使人暈眩,但多兼舌膩噁心。
4. 問 身
一身痠痛,有表症的多為外感,汗出即減,不兼寒熱,痛在關節,或遊走四肢,為風寒溼痺,常與氣候有關;手足麻木,或身體一處麻木的為氣虛;僅有手大指或食指覺麻木,延及肘臂的為中風先兆。多臥身痛不舒,活動後輕減的為氣血不和;身痛而重,舉動不便的為溼阻經絡。
5. 問 便
便閉能食者為陽結,不能食者為陰結;腹滿脹痛的為實證,不滿不脹的為虛證;久病或老人、產婦經常大便困難,為血枯津燥;先幹後澹為中氣不足;大便常稀為脾虛;每逢五更天明洩瀉的為腎虛;洩瀉腹痛,瀉下臭穢的為傷食;痛一陣瀉一陣,瀉下粘穢赤白,裡急後重的為痢疾;驟然嘔吐,水瀉不止,肢麻頭汗的為霍亂。
小便清白為寒,黃赤為熱,渾濁而不爽利為溼熱。頻數不禁為虛證;溲頻而口渴多飲為消渴;溲時淋瀝,莖中刺痛為淋證;小便不通,腹內脹急為癃閉。凡洩瀉病人小便必少,小便漸長則洩瀉將愈。
6. 問飲食
胃主受納,脾主消化。能食易飢為胃強,食入難消為脾弱,飲食喜冷為胃熱,喜溫為胃寒;食入即吐為熱證.朝食暮吐為寒證。小兒恣食,腹痛,形瘦,多為蟲積;孕婦見食噁心,為惡阻,此乃生理現象。口苦為肝膽有火,口甘為脾有溼熱,口酸為肝胃不和,口鹹為腎虛水泛.口淡多清水為胃寒。
7. 問 胸
胸隔滿悶多為氣滯;懊憹嘈雜多為熱鬱;胸滿痛為結胸;不痛而脹連心下為痞氣;胸痛徹背,背痛徹心,為胸痺證。詢問胸部症狀必須聯絡脘腹兩脅,如脘痛屬胃,得食脹痛為實,食後痛緩為虛。腹痛屬腸,痛而拒按為實,痛時喜按屬虛。脅痛屬肝,暴痛在氣,久痛入絡。
8. 問 耳
暴聾多實,為肝膽之火上逆;久聾屬虛,為肝腎陰分內虧。耳聾初起往往先有耳鳴,如潮聲風聲的為風熱;如蟬聲聯唱的為陰虛;也有流膿作脹,似鳴似聾的為肝經溼熱。
9. 問 渴
口乾能飲為真渴,胃中有火;不能飲,飲亦不多,為假渴,胃中有溼。渴喜涼飲者為胃熱,反喜熱飲者為內寒。
10. 其它
在問診中,睡眠好壞,也應注意。如失眠多為虛弱症;眠短易醒為神不安;睡中多夢為相火旺;夢中驚呼為膽氣虛;胸膈氣悶,寐不得安為溼痰內阻。
此外,記憶力是否衰退、性慾是否正常、有無遺精等,只要與病症有牽涉,都應問及,不厭求詳。
對於女病人,在問診時,當問其月經調與不調,如經期超前,色鮮紅者多屬熱;經期落後,色瘀紫者多屬實;經行量少色淡者多屬虛;經前腹痛,澀少挾瘀者多屬氣滯。倘經行感冒發熱,或發熱中經水來潮,神識不清,為熱入血室。在一般情況下月經停止,已婚者須考慮是否受孕。
小兒科古稱啞科,這是因為一般不能直接聽到病孩主訴的緣故。但也不能放鬆問診,必須詳詢病孩的家長。除了詢問發病時間、病情經過等外,對於是否種過牛痘、患過麻疹,也應注意。
但是景嶽的一至八問十分繁瑣,不切實用,事實上也很少有醫生一見病人就從寒熱至渴問個沒完。這種問法對外感熱病尚有必要,對一般雜病則既無必要,反而招來病人的反感,以致被人譏為只會“問病開方”的先生。
問診最應該問什麼?
筆者認為,問診應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夠確實感受到的事物。這就是所有人都不可或缺的“吃、喝、拉、撒、睡”。
吃,即進食;喝,即飲水;拉,即排大便;撒,即解小便;睡,即睡眠。用語雖較粗俗,卻能體現常人與病人的一切生活狀態,由於是群眾語言,也便於百姓的理解。
其表面是簡單明瞭,但內涵則豐富深刻。由此入手詢問,可以辨出絕大部分證候的表裡、寒熱、虛實。為避免喧賓奪主,本書僅略加議論,更多內容則待他書詳加闡述。
一問“吃”
知飢能食否?食後有否不適?凡餓時心中空虛,必欲速食者,多屬中虛之證。其中胃脘有下墜感者,多屬中氣下陷;伴心悸氣短者,多屬心脾血虛。
凡餓時空虛,欲速食,但食後又覺脘腹脹滿者,則屬脾虛而氣滯,乃虛實夾雜之證。凡餓時空虛,少食覺舒,多食又覺脹滿甚至疼痛者,如同時臍上伴有壓痛,則不屬虛證,乃瘀血所致。
肝氣橫逆者,多知飢而能食,但食後脹滿不舒;肝氣鬱結者,必不知飢餓,不思飲食,所謂“飯到口難往下嚥”。
凡食後覺食物停聚在中脘而難以下行,乃脾溼氣壅。又有雖飢而不欲食者,如心中嘈雜而口乾舌燥,則屬胃陰不足;如腰痠腿軟,則屬腎陰虧損。
凡得溫則舒,為寒證;得涼則舒,為熱證;凡欲食涼物,但食後不舒者,則為寒熱兼夾之證。
凡表證多不影響進食,但亦有覺劍突下部位氣逆上衝者,則可並見嘔逆而妨進食,又當詳加辨識。
凡飢餓時周身乏力,病情加重者,多屬虛證。凡雖知飢,但能堅持數小時而活動正常,則多屬實證。
二問“喝”
渴否?何時最渴,飲後有否不適?從喜飲冷還是喜飲熱辨熱證與寒證,乃人所共知,茲不復贅。這裡只是補充說明,凡夜間與早晨口乾而欲飲者,多屬陰虛。
凡飲不解渴,飲後即尿者,多屬三焦氣化失常,有膀胱氣化不利與腎陽虛衰之不同。
凡飲後胃脘有振水音,甚則心下悸者,乃水停中焦之候。凡咽乾欲飲,但少飲輒止,稍後又飲者,多屬陰虛;而但欲漱水不欲咽,則為瘀血。
三問“拉”
何時大便,性狀如何,便前、便時及便後有何不適?關於洩瀉、痢疾、便秘等病的一般辨證,自有內科書在,這裡不加論述。這裡只是說明,不可將多日才一次大便,但大便性狀正常且無任何排便不適者視為便秘。
為辨寒熱、虛實計,凡大便清稀、肛門不熱者為寒;凡大便黃黏,肛門灼熱者為熱。
凡便後腹部及全身舒適,不論大便性狀如何,均屬實證;便後全身更加倦怠乏力甚至氣短心悸,則屬虛證。
又,凡肝氣橫逆而脾不虛者,多見便溏而便前腹痛,便後腹痛減而不除,且有大便不暢不淨之感;如脾已虛,則雖便溏亦便前腹痛,但便後卻可腹痛消失而大便反覺順暢已淨。
所以然者,前者脾不虛而能抵抗,後者脾已虛而無抵抗之力也。
四問“撒”
尿次尿量及性狀如何,排尿前後有何不適?尿量正常,尿色淡黃,排尿前後無不適感,乃正常現象。
如尿量已減,尿轉深黃,在外感病則為疾病由表入裡之象,在雜病則示平素體內即有虛熱。此類病人並可兼排尿時尿道有灼熱之感。
等尿、尿不淨則多見於肝氣疏洩不利者。
夜尿頻而量亦多,則多屬腎虛。
飲後即尿,尿後即渴,則多屬三焦氣化失常,此症多發於白天,不可僅從“消渴”病考慮,一旦通陽化水,病可自愈。
又有常緊張而尿頻者,前述甘麥大棗湯證即然。
五問“睡”
入睡易否,睡後易醒否,醒後還易入睡否,早醒否,睡時夢多否,做亂夢還是害怕夢?
失眠患者在日常門診中極為常見,故問睡眠狀況很有必要。經治後失眠消除,他症常隨之好轉。雜病中凡吃飯、睡眠正常者,治療多易,反之則難。
“陽入於陰則寐”,凡難入睡者,多因邪阻或邪擾,或清熱、或化痰、或消食、或解鬱、或祛瘀,相機施治,皆可見效。
睡後易醒,時睡時醒,醒後再難入睡,則有實有虛,實者已如上述,虛者可因陰虛火旺、心脾血虛、肝血不足等,而徹夜難眠,則以陰虛火旺者居多。
早醒則多見於心脾血虛或肝血不足。
睡眠不實,時睡時醒,伴頭暈脹而腿痠軟者,多屬肝陽上亢,肝魂被擾;如伴悲愁、納呆,則屬肝鬱不舒,肝魂失養。
睡眠多亂夢紛紜,多屬痰阻,兼心煩者,則屬痰熱。
常因噩夢驚醒,則屬心膽氣虛。
凡病,得正常睡眠可明顯減輕,多屬虛證;如雖正常睡眠但病情不減,或更周身沉困,醒來活動後反覺輕鬆者,則或因溼阻、或因氣滯、或因血瘀,皆屬實證。
問診單裡面除主述的症狀外,主問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飲食,第二個睡眠,第三個排便,第四個手足的冷或者熱。一張問診單填好以後,我首先看的是那一個呢?第一個就是手足的冷熱,,手足冷熱判斷的是能量的充足或不充足的問題。
像我們問診一般問的是冬天的手腳是冰冷的還是熱的。如果是冰冷的,很明顯,就是能量不足的一個症狀,因為手腳是在我們四肢相對來說最遠的地方,能量的不足最先體現在手腳。所以我這個手足的冷熱,辨證意義就在於辨證能量的多少。
其次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升降的問題,升降的問題體現在哪裡呢?睡眠。太陽能夠升起來,我們能夠看到他,精神非常好,太陽下去了,世界都是一片黑暗,說明陽已經收藏了。所謂的陽的收藏了就相當於太陽下降了,下降到我們看不到的另一面。
我們體內也有一個陽氣跟著太陽的運轉,是同步的。在正常(的情況下),太陽下去了,我們的神也下降了,人就能夠睡眠,睡眠的問題體現的就是陽的升降。如果這個人的睡眠不好,那就說明他的陽的下降是有問題的。
睡眠不好另一層解釋是什麼呢?容易清醒,頭腦比較清醒,清醒就是一個神,就是一個氣,就是一個能量,停留在我們頭腦部位。所以睡眠問題辨別的就是一個升降的問題,其實手足也是一個升降的問題。正常我們的手足應該是溫的,頭腦應該是涼的,臉應該是涼的。頭腦和四肢相對來說都是處於我們身體的遠端。
都是需要陽氣充足才能夠(到達)。頭在上,四肢在外,陽氣的不降呢就是停留在外,停留在上。所以手足熱的人通常臉都是熱的,手足熱,臉熱,情緒煩躁,這一些症狀就構成,我們辨證經常說到的一個少陽相火不位,就是陽氣都停留在外面的,位置不對,他不能夠收斂。
關於相火不位具體的概念,詳細的一些內容,大家看過文章就應該能夠理解,我這裡就不詳細的過多講解相火不位的一個症狀。
相對於外,我們的脾胃就是陽氣既然都跑到外面去了,裡面肯定就不足了,相當於,天氣熱的時候,井水是涼的,天氣是表,井水在地下,是裡,井水為什麼是涼的呢,原本藏在井水裡面的熱氣跑到外面去了,跑到天上去了,所以井水涼了,天氣熱了,或者反過來說,天氣熱了,井水涼了。
在我們人體同樣體現出來,當你的手腳熱了,你的頭腦發熱了,睡眠不好了,陽降不下來了,你的脾胃肯定是涼的,是寒的,脾胃相當於井水的位置。
脾胃一寒就會出現個什麼問題呢?排便不好。我們知道所有的食物透過脾胃的運化之後,一些糟粕都是透過大腸從排便給排走。現在脾胃她的能量不足了,排邪的能力自然就下降了,胃腸的蠕動能力變弱了,這個時候通常會伴隨出現一個便秘的症狀,但這種便秘的症狀不是那種大便堅硬的便秘,而是一種大便粘質,軟軟的,排出不淨的感覺。
是有大便但是沒力量排出來。排的時候,感覺排得不淨,不爽,這一系列的症狀,都是屬內在的一個虛寒,脾胃的虛寒。
接下來,延續剛才的話題,脾,在六經屬於太陰,和排便其實是相關聯的問題,同一個問題。我們陽氣從上往下降,這個過程中,必然要經過太陰。太陰相當於一個門,陽氣就相當於一股力量,他要進入這個門,往下面走,太陰必須把門開啟。
通常呢,太陰體很虛寒了。有一個原理叫熱脹冷縮。虛寒,就是太冷了,這個通道關閉了,門就沒有打開了,這個神就降不下來,專業的術語叫“陽明不降,太陰不開”。所以睡眠的問題其實關係最大的是脾胃,脾胃不好了,睡眠就不好。
而導致體位虛寒的因素呢,就是一個寒涼的飲食是最重要的。吃冷的,冰凍的,寒涼的那些東西,涼性的比如梨,西瓜,甘蔗,水果,很多水果,水果本身,溫度上首先就是冷的,即使他是熱性的,吃進身體後,他首先是個冷的東西,所以即使是熱性的水果也不能多吃,很多人睡眠不好,其實就和吃寒涼的東西有關係。
這個寒涼有兩層意義,一個是溫度的冷,第二個是他性質的涼。性質的涼,就是說即使你是熱服的,溫度是熱的,吃進去了,因為性質是涼的,所以還是會傷到你的體陽。比如說我們通常服用的降火的藥,去火的藥,三黃片啦,黃蓮片啦,黃蓮上清片啦,消炎藥啦,輸液啦,這些都是屬於寒涼的東西,還有我們吹空調,吃冰箱裡面的食物,這些都是屬於寒涼的因素。
所以如果睡眠不好的人,臨床上遇到這些人,首先要考慮飲食的問題,是否喜歡吃冷的東西,涼的東西。我在臨床中甚至遇到這樣一家人,全家人不吃冰凍的東西是不行的,都是凍到幾乎成冰了,他們最喜歡吃這些東西。所以像這家人是沒辦法治療的,他們只要這個習慣不改變,哪個醫生都治不好,救不活。
最終呢,有兩個人,先後死於什麼疾病呢?腦溢血,腦血管疾病。其實這個就是相火不位的症狀。腦溢血,腦在什麼部位?在上,我們說相火不位,火就是停留在上面。腦溢血,腦中風,腦血管破裂,其實都是同樣一個意思,因為吃涼的東西太多了,火氣降不下來,都停留在頭腦上面了,頭腦上面陽氣太充盛了,血管就會膨脹,經常處於膨脹的時候呢就很容易超過他的負荷,超過他的極限,就會破裂了。
而這個超過負荷的時機在什麼時候呢?剛才我們說了,這屬於一個相火不位的症狀,火在外了,他最大最不利的症狀就是火,外面的火越來越熱,越來越燙,也就是春天到夏天,天氣越來越熱這樣一個季節,多發腦血管疾病,再深入一點,就是心腦血管疾病。這些人很容易辨別,通常滿臉都是通紅的。
大家不要再認為這種滿臉通紅是好事,其實身體蘊藏非常大的一個危險因素,而這種人的睡眠都是非常差的,熬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必須。所以像這一類人,也是無可藥救的。要救的,只能夠是他們自己,這種人吃什麼藥都是沒用的,這句話很有一個實際的意義,因為很多人不明白睡眠的因素,他只知道身體不舒服了,他就只想把這個不舒服給去掉,對睡眠呢,他說:“對不起,我沒有辦法,我的工作需要熬夜。
”那這個就是無奈了,這個就是一種社會的無奈,他連選擇健康的權利都沒有,他必須為了生活去熬夜,去做這個工作,他沒辦法換掉這個工作。這就不是我們醫學家能夠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的問題。
剛才講了一個飲食,一個睡眠,這兩個最關鍵的。那既然能量不足,我們如何去補充呢?補充最重要的是一個吸收的問題,我們現代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吸收問題,而不是營養不足的問題。隨隨便便一個人,現實的生活絕對比以前貧苦的生活,前一輩老一輩的生活要好很多,所以基本不存在營養不夠的狀況,更多的是吸收的問題。有些人,吃燕窩,吃魚翅,吃鮑魚,吃鹿茸,是否就能夠補得了呢?未必!因為這些人共同都存在一個問題:吸收的問題。
吸收在我們中醫講的就是一個太陰、脾的問題。臟腑論來說就是脾胃。因為我用的是傷寒論的一些思維方式,所以我們經常是以太陰為代表。只要你的脾胃好了,吸收能力增強了,平常的飲食就能夠完全補足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能量。所以補充營養,補充能量更重要的是在增強吸收能力,提高食慾,而不是去買名貴的補品,
這點希望大家能夠明確。吸收能力好不好就體現在一個食慾,所以我問診單裡其中一個講的就是有沒有食慾。
如果這個人沒有食慾了,首先就必須調整,調整食慾其實就是把能量,把身體的能量調到脾胃,怎麼調呢?跑到外面的能量把他拉下來。所以其實就是解決一個相火不位的問題,也就是剛才我們講的,解決睡眠的問題。少陽相火不位,就是升降不調,處方中我用的是小柴胡加姜附湯。
這個方子裡,小柴胡湯就是調升降的。在升降之中,很多人同時伴隨一個虛,能量不足的問題,所以呢,又加了一個乾薑,補太陰的能量。加了一個附子,補少陰的能量,調方向的方子和補能量的方子,兩個方子合在一起,就形成調整睡眠,調相火不位最好的一個處方。所以,第一個方子,經常我開的都是小柴胡加姜附湯。先把睡眠給調整了,調整睡眠的實質,就是把外上的陽氣,上逆的陽氣把他下降了,收斂了。
收斂到哪裡去呢,收斂到脾胃。所以當睡眠改善之後,第一個出現的症狀,就是食慾增強。食慾增強通常都是出現在睡眠改善之後的。睡眠改善,能量能夠吸收了,向下排洩垃圾的能力也越來越多,排便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調睡眠,通常都是一劑到三劑就可以把這個問題解決。
這個是一個死方子,死的思路,在臨床中,只要是睡眠不好,大家都可以運用這個小柴胡加姜附湯。劑量的多或少主要取決於能量的多少,或者是失眠狀況的嚴重程度。比如說能夠入睡,但睡得不深,這種程度就比較輕,一劑到兩劑藥就可以了;那種精神狀態非常好,不容易困,但明明想睡又睡不著,這種劑量就相對要多一點;或者說用手足來判斷,如果手足是冰涼的,這一類人,小柴胡加姜附湯就少用,甚至是不用,先用生脈理中湯,或者附子理中湯,或者肉桂理中湯等等一系列的理中湯加減來調整。
睡眠問題用的是小柴胡加姜附湯,解決完之後呢,就是理中湯的問題了。理中湯,理中湯,顧名思義,理的就是中間,中間是哪裡呢?脾胃、太陰。當你的睡眠改善了,通常之後接的,我開的就是生脈理中湯。因為現在處在一個春夏季節,陽氣的發散比較盛。發散比較盛,本來陽氣就發散了,相火不位的人遇到這個季節,陽氣發散更厲害了,所以呢這個時候需要加一個生脈飲,把發散的陽氣收斂下來,輔助這個理中湯,因為理中湯只有健運脾胃的作用,他的作用方向只是在中間,而生脈飲呢,是從上面往下走的,臟腑論來說,生脈飲是補肺的,肺在人體最上面,最上面相當於空中的一個因素。
空中呢,從上往下,下雨,空氣就變得清涼了,陽氣就能夠下降了。生脈飲起的就是一個下雨的作用,降陽氣的作用。生脈飲最主的藥就是一個黨參,小柴胡加姜附湯裡面,黨參也是一個主藥,所以兩個方子,在某一部分上是重合的。推演過來呢,如果是秋冬之際,本來天氣就涼了,收降都已經足夠了,這個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再用生脈飲,反而呢,需要加一個桂枝湯,理中湯加桂枝湯,從裡面把他給開啟,防止他一個收引過度,一個弊端出現。所以理中湯的加減,是根據季節的變化,也就是根據陽氣的生髮或收斂來改變的。
通常在生脈理中湯之後呢,胃口會非常好,睡眠也會非常好,接著下來第三個改變就是排便增加。排便的增加還有就是質量改變的問題,之前的排便可能是一些很清淡、很軟的一些便質,可是你服用生脈理中湯之後呢,有時候會排出一些臭穢的垃圾。這些便為什麼會那麼臭呢,因為這些垃圾原先停留在你的體內很久了很久了,腐敗了的一些東西,現在把他給排出來,當然會非常臭。
所以治療有效果的一個標誌就是一個排便增加,非常的臭,臭的意義說明體內深度的一些毒素已經排出來了。而當天我們吃下去的一些食物,排出來的大便不是很臭的,我們的名詞叫做新寒和舊寒,因為所有的病氣最終體現為一個寒氣。新的病氣我們叫做新寒,老的病氣我們叫做舊寒。
這個問診單,所有的辨證關係都講完了,其實大家一看,回想一下,構思一下,其實是同樣一個問題。睡眠解決了,飲食就好了,飲食好了,排便就好了,排便一好了,能量充足了,最終就是這樣一個整體的功能,把他分成不同的步驟來表述而已,人是一個整體的,也體現在這樣一個迴圈當中。
所以有些人可能會疑慮,你的問診單內容這麼少,能夠足夠的判斷嗎?足夠的辨證嗎?現在大家就應該對這個答案很清晰,也很確定的,人的問題不外就是一個睡眠,飲食和排便的問題,說到底也就是這幾個問題而已。而你的主述的症狀其實就是這三個問題不同層面的反映而已。所以通常你看我分析這個問診單的時候,首先你的主述症狀我是不會管你的,首先都是把你的睡眠飲食排便手足分析完之後,最後才來分析你主述的問題,因為你主述的症狀,你最不舒服的症狀都是在這三個問題的基礎之上,這三個問題是大環境,你主述的症狀是小環境,必須在大環境的基礎上來看待小環境的一些問題,這樣才會有意義。
所以有很多人剛來的時候,就拿一些主述問題來問我:陳醫生,頭痛怎麼辦?痛經怎麼辦?拉肚子怎麼辦?我是無法給你回答的,因為我不瞭解你的大環境是怎麼樣的。反言之,只要這個大環境給我瞭解了,這個主述症狀你說不說,其實問題都不大。我不管你有什麼病,心臟病也好,腎病也好,胃病也好,體脹的問題也好,癌症也好,流感病毒也好,或者什麼病毒什麼感冒都好,我只需要把你這幾個問題,飲食睡眠排便解決了,你那些問題自然就會解決。
而這幾個問題,在方劑的運用上,實際上就是這兩個方子:小柴胡加姜附湯和理中湯加減,偶爾會用到當歸四逆理中湯,其實歸四逆理中湯也是可有可無的,歸四逆理中湯主要都是能量方,我用的是理中湯是脾胃的一個能量,其實你補脾胃,脾胃補好了,其他能量自然就會好。我的理中湯沒有補少陰也沒有補厥陰,無形當中,脾胃好了,這兩個部位自然就會補充好了,所以理中湯和當歸四逆理中湯作用原理都是差不多的。
大概的一個問題,我想基本就講到這裡,接下來就是一個實戰演練。大家有什麼臨床問題提出來,發在上面吧,準備一下。魅力女人問理中湯的成分是什麼,像這個問題,之前你就就應該先去看文章,我現在給你講了你也不一定能記得住,也可以去百度搜索,搜尋理中湯或生脈理中湯,因為我這裡主要講的是一個心法,是一個心法方藥的問題,因為你們主要以經絡為主,不是以方藥為主,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搜索一下。在思路上,經絡的運用也可以運用我剛才所講到的“開太陰,降陽明”,更多使用的是艾灸的方式,灸,補,溫補這個太陰,陽明自然就能夠下降下來。
本頭條號有很多內容只對粉絲開放,如有需要,請加關注[作揖]
版權宣告:我們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