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了解“心”,如何養心,我們從中醫角度認識心,瞭解心。
心的生理功能為:心主血脈,心主神志。
心主血液要滿足三個方面的條件:
一是心氣充足,血液的執行需要心氣的推動作用。心氣充足,才能維持正常的心率、心律和心力,血液才能正常執行。
二是要有充足的血液,血液是供給人體各臟腑阻滯正常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血液充足,心主血脈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發揮。
三是脈道的通利,脈道通利,血液才能執行無阻。
心主神志是指心主宰人體的精神思維意識活動。《素問·靈蘭秘典論》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主神既包括廣義的神,也包括狹義的神。廣義的神是指人的一切精神及其外在表現,可以透過面部表情、目光眼神、肢體動作、言語表達等表現出來。狹義的神是指人的情感、意識、思維活動等。
心的生理特性是:心為陽髒,心性通明。
心為陽髒,心就好比是太陽,在人體中為陽中之陽,心陽推動血液執行。若心陽不足,導致血液執行不暢,又可引起精神委頓。
心性通明,是說心脈以通為本,心神以明為要。心脈通暢,血運正常;心神清明,臟腑協調。
心在志為喜,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竅為舌,在液為汗。
心在志為喜,喜則氣和志達。喜樂過度可使神志異常。如范進中舉,大喜則傷心,導致神志錯亂,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人,不可過度受到精神刺激,要保持心態平和,恬淡處之。
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是說全身的血脈都歸屬於心。心臟的精氣盛衰,可以從面部色澤表現出來。我們經常形容一個人精氣神、心情狀態時會說“榮光滿面”、“精神煥發”等詞,也是說明了心與血脈和其華在面的意思。
心開竅於舌,這個大家一定深有體會,有時著急上火時,舌頭、口唇就會生瘡。舌色、舌體能靈敏地反應心臟的功能活動。若心主神志異常,比如中風,就會出現舌體僵硬、舌體轉動不靈活等。
心在液為汗,心主血脈,血由津液和營氣組成,血汗同源。若汗出過多,津液大傷,必然耗傷心血,可見心悸怔忡。
心在時應夏。
心屬火,為陽中之陽,與夏季相通應。夏季天氣炎熱,萬物生長旺盛。心陽虛衰的病人,往往在夏季會有所緩解。然而心火旺的人,陰虛陽盛,病情在夏季往往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