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一下西晉的永嘉之亂。永嘉之亂在晉朝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正是它導致了西晉的最終滅亡,可能有朋友會問不是公元316年長安城破,晉愍帝司馬鄴被俘才是西晉滅亡的標誌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我們要知道,永嘉之亂的發生導致了西晉再無能夠抵抗外族的勢力,剩下的只是榮譽性的抵抗和苟延殘喘。
公元307年,晉惠帝司馬衷意外暴斃,傳聞白痴皇帝是被司馬越毒殺的,司馬越立刻擁立皇太弟司馬熾即位,史稱晉懷帝,年號永嘉。永嘉之亂就是在他做皇帝時發生的。
首先我們瞭解下永嘉之亂髮生的歷史背景:
一、內部因素
西晉的皇室—司馬家族的子孫個個都是無情無義之人,為了利益骨肉相殘,“八王之亂”後社會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口急劇減少、土地荒廢、糧食減產、人們食不果腹。16年的大混戰導致西晉的作戰部隊整編制地消失,兵源又無法補給,綜合國力不斷下降,已無法抵禦外族的侵襲。“八王之亂”的最終結果是東海王司馬越掌握了大權,擁立了司馬熾即皇帝位,可惜君臣之間相互猜忌,矛盾不斷激化,公元310年,司馬越以討伐石勒為名將洛陽的精兵強將、王公大臣幾乎全部帶走,洛陽幾乎成了空城。
二、外部因素
西晉北部邊境少數民族的實力不斷擴張。自漢代以來,政府奉行懷柔政策,北方的少數民族就不斷向內地遷徙,與漢代的邊境居民雜居在一起,他們臣服於中央朝廷,經常會派兵協助朝廷參加戰鬥,以匈奴、鮮卑、羯、氐、羌為代表的五胡民族經過與漢民幾百年的融合,學習漢人先進的文化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同時遷居內地的胡人經常受到漢族官吏的壓迫,階級矛盾越來越越尖銳。他們迫切反抗西晉,自己當家做主人。
其次,講述下事件的經過。
首先在這個時期,我們先要了解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就是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大單于劉淵,正是他導致了“永嘉之亂”的發生。劉淵出生於匈奴的貴族,父親是匈奴左賢王劉豹,他從小就在西晉做人質,年輕時非常仰慕漢文化,喜讀《春秋左氏傳》和《孫吳兵法》,劉淵文武雙全,擅長騎射,作為君主非常開明,能夠任賢納諫,恭儉勤勞,無論你是什麼出身只要是有能力全部重用,劉淵手下有三大將領分別是劉耀、石勒和王彌,其中劉耀是劉淵的族子,石勒是奴隸出身,王彌是草寇出身。戰亂中的西晉日薄西山,劉淵看到了西晉的腐敗已經無法挽回,他果斷地回到了匈奴國,於公元304年,劉淵在左國城稱帝,因為自詡為漢朝的外孫,自己也姓劉,所以將國號定位漢,後來劉耀稱帝又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劉淵稱帝后勵精圖治,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漢國的國力得到了飛速發展,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西晉。公元310年六月,劉淵病死,其子劉聰透過政變奪取皇位,開始大規模進攻西晉。
公元311年,漢主劉聰派劉粲、劉耀以及王彌率兵4萬進攻洛陽,又命石勒率4萬軍隊與劉粲會合,漢軍兵分兩路直抵洛川,沿途燒殺搶掠、烽火連天,西晉軍隊屢被打殘,後來劉聰又命衛尉呼延晏率2萬7千禁軍自宜陽進入洛川進攻洛陽,命劉耀、石勒、王彌進軍合攻洛陽。呼延晏率先到達洛陽城下,攻克平昌門,因支援部隊沒有到,就將晉懷帝安排在洛水的船隻全部燒燬後退了出來,此時劉耀和王彌也趕到了,三將開始合攻洛陽城,王彌、呼延晏攻克宣陽門,進入南宮;劉耀從西明門進入內城,晉懷帝帶著太子司馬銓、吳王司馬晏等準備從逃亡長安碰巧撞上了劉耀等人,後來劉耀殺死了晉太子司馬全等人,並且誅殺了在城內計程車人百姓3萬多人,又挖掘陵墓,燒燬宮殿、官府。把晉惠帝派人押回了漢國的都城平陽,西晉的王公大臣基本被誅殺殆盡,百姓死傷無數,這就是“永嘉之亂”。此時中原大地一片殘垣廢墟,持續的戰火已經讓人們無法生存,有大批計程車人百姓開始舉家大規模地遷徙到相對穩定的江南地區,史稱“衣冠南渡”。
在這個時候,西晉的皇帝已經被擄走了,王公貴族也幾乎被殺光,軍隊也被消滅差不多了,西晉政權名存實亡和滅國已經沒什麼區別了。但是仍然有忠君愛國人士不放棄,公元312年,安定太守賈疋迎立秦王司馬鄴為皇太子,晉懷帝被殺後,即位皇帝,是為晉愍帝,定都長安。公元316年,劉耀再度進攻長安,同年十一月長安城破,晉愍帝出城投降被押往平陽,西晉正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