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2月,毛澤東攜妻子楊開慧和兒子岸英岸青回韶山老家。他走村串戶,訪貧問苦,啟發貧苦農民和知識分子的思想覺悟,動員他們投身革命。
3月26日,農曆三月初三,是鄉里人傳統的“上巳節”,“三月三,地菜子煮雞蛋”,貧苦的老百姓也要盡其所能的過個節日。
這一天,毛澤東獨自一人徒步十餘里地,來到楊林瓦子坪,爐門前羅家,看望羅鶴樓先生。毛澤東來了,全家很是激動,羅鶴樓忙不迭地讓座,端出一碗熱氣騰騰的地菜子雞蛋,請他品嚐。忙叫繼配妻子尹氏上街割肉,準備好好款待這位多年沒有見面的女婿。
看到毛澤東,羅鶴樓難免不想到長女羅一秀,說起來羅鶴樓的家庭也是遭遇數次不幸飽經風霜,他原本有五個女兒,存活下來長大成人的只有長女、四女和五女。而長女羅一秀嫁到毛家才三年,在21歲時病逝了。
羅鶴樓是毛澤東第一任妻子羅一秀的父親。其原配妻子毛氏是毛澤東的遠房祖父毛詠堂的女兒,兩家原本就沾親帶故。
羅鶴樓出身農家,勤勞能幹,精打細算,農閒時候做點小生意。平時,羅鶴樓與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有些生意上的往來。再加上親戚關係,因此兩家走動頗多。
毛順生有三個兒子,長子毛澤東長得英俊高大,謙恭有禮,每相逢皆執晚輩禮,稱羅鶴樓的妻子毛氏為“姑母”,稱羅鶴樓為“姑父”。
羅氏夫婦沒有了兒子,見毛澤東氣宇軒昂、聰明謙虛,對這位後生頗有好感,便與毛順生商量,要將長女羅一秀許配給毛澤東。
羅一秀比毛澤東大4歲,從小到大都乖巧伶俐,人長的面目清秀,又勤勞能幹 毛澤東父母很是中意。毛順生更希望“早栽樹,早成蔭,早討媳婦早抱孫子”。
兩家大人就這麼把婚事定了,各自的兒女只有聽從的份。
那時毛澤東已經遵從父親的意願輟學在家,白天在田間幹活,到了晚上自學,他一直夢想著走出大山,幹一番成就。他認定那樣的舊社會是需要改變的。
對於父親給自己包辦的婚姻,令十四五歲的毛澤東內心非常痛苦和無奈,他想過反抗,也提出過,自己不願意在這個年齡娶妻。他和母親說過,母親是疼他的,但是母親是聽從父親的。
羅家置辦了比較好的嫁妝,1908年,19歲的羅一秀坐著花轎,吹吹打打地進了毛家的大門。
尚且年幼的毛澤東不承認羅一秀是自己的妻子,也從未與她一起生活過。對此,雖然父親非常不滿,但是最終也是拿他沒辦法。母親覺得孩子年齡還小,過幾年再說吧。
羅一秀嫁到毛家時,正值毛家人丁興旺、家業發展順利之時。羅氏在毛家克盡兒媳之責,夙興夜寐,洗衣做飯,幫助婆婆文氏夫人操持家務,頗為相得。
毛澤東對羅一秀的態度是充滿深深的同情的, 因為她更是這段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可是,當時才15歲的毛澤東無力改變現狀。
羅一秀於1908年至1910年在毛家生活了3年多。毛澤東於1906年秋至1909年夏,停學在家,幫助父親完成繁重的勞動。1909年秋至1910年夏,他復學於韶山東茅塘私塾。東茅塘距韶山不遠,在這就讀期間,毛澤東基本在家住宿,與羅一秀同在一個屋簷下相處,一直以姐弟相稱。
1910年2月11月,羅一秀突發急性瘧疾,不幸病逝,年僅二十一歲,葬於韶山南岸土地衝。
據《毛氏族譜》“齒錄卷十五”載:“毛澤東元配羅氏,清光緒十五年已醜九月二十六丑時生(1889年10月20日),宣統二年庚戌正月初二寅時歿(1910年2月11日),葬韶山南岸土地衝楠竹墮,酉山卯向。”
另據民國十一年(1922)刊印的豫章堂《羅氏三修族譜》載:遠雄“生女,長歸毛,二、三均弱,四歸黃,五歸毛。”即指羅鶴樓的長女嫁給毛家,即嫁於毛澤東為妻。二、三早逝,四女嫁黃譜臣,五女嫁毛華村。
羅氏去世後,韶山的鄉親們修撰族譜,仍沒有忘記羅氏。因羅氏無嗣,特地將楊開慧所生毛岸龍作為羅氏的孩子。
毛澤東是個重感情的人,儘管毛澤東不承認與羅一秀的婚姻,然而實際並未割捨與羅家的恩情。
時間再回到1925年三月初三這一天。
聽說毛潤之來了,羅家的屋子不一會擠滿了來看他的鄉親們。有毛澤東的同學也是羅一秀的堂兄羅石泉,小商人羅立芳,經常外出討米的農家婦女羅二嫂,還有羅石泉的堂妹夫貧苦青年農民黃可忠等。
這些貧苦的鄉親們,早就聽說毛潤之在長沙革命,為窮人做主,給老百姓找出路。便七嘴八舌地談起財主老爺和洋人如何互相勾結剝削壓迫窮人。老百姓沒吃沒穿的日子苦啊!
毛澤東在聽了他們講的情況之後,沉思起來,鄉親們的情況他又何嘗不知道,何嘗不憂心。接著他鼓舞鄉親們挺起腰桿,同土豪劣紳鬥爭到底。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推翻剝削階級,爭取老百姓人人有土地種 ,有糧食吃,創造一個新社會。
毛澤東從地上撿起一塊篾片對他們說:“不要怕,一塊篾片容易斷,有得一把就不容易斷了。”他用通俗易懂的話語鼓舞他們,使鄉親們增添了許多信心。大家紛紛下定決心團結起來,同土豪劣紳作鬥爭。
後來湖南農民運動轟轟烈烈,掀起高潮。沉重打擊了剝削階級的軟肋。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緊接著湖南土豪鄉紳趁機發動“馬日事變”與反動軍閥相互勾結,瘋狂逮捕、關押、屠殺共產黨員和農運幹部。
羅家因與毛澤東的關係而受到牽連,國民黨對他們進行了種種迫害。50多歲的羅鶴樓只得拖家帶口,遠走洞庭湖區,過著十多年朝不保夕的生活。
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一家人才返回家中 ,年邁的羅鶴樓不久就去世了,享年72歲。
受到牽連的還有羅一秀的堂兄羅石泉,他與毛澤東是小學同學。羅石泉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因為讀過幾年書,後來粗通了點中醫,平日裡在鄉間教書兼行醫。
在毛澤東的感召下,羅石泉家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楊林爐門前一帶建立了秘密農協。
長沙“馬日事變”後,羅石泉不得不帶著一家大小逃往洞庭湖濱華容縣居住,教書和行醫的行當都放棄了,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羅石泉依然願意幫助毛澤東一家。1930年,毛澤東的弟媳王淑蘭從敵人的監獄中逃了出來,一邊乞討,一邊從事革命活動,因生活困難,將養子毛華初寄養在羅石泉家,這一住就是七年。
1934年,洞庭湖區漲大水,羅石泉無路可投,只得攜一家老小及毛華初沿途乞討,回到楊林。
1940年,羅石泉從鄉人那裡打聽到毛澤東的聯絡方式,便寫信給毛澤東,要求赴延安參加革命。
毛澤東親筆回信:
石泉兄:
來信收到,甚以為慰,在地方上做些有益於人民的工作較為適宜,不必來京。此復,順問
康吉
毛澤東
八月二十三日
——見於《毛澤東致韶山親友書信集》第56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羅石泉遵照毛澤東的囑託,留在了家鄉。11月初,羅石泉遭逮捕關押,直到1941年2月,才由鄰里保釋出來。解放後,羅石泉仍在鄉下教小學。
日理萬機的主席感念於羅家對革命的付出,親自寫了一封信寄到楊林爐門前“交羅鶴樓先生收”,流露出對羅家的關愛之情。
羅石泉代去世的叔叔給主席回信,將羅鶴樓一家的情況告訴了他,卻沒有提起自己日子過的困難。
1950年4月,毛岸英奉父親之命回鄉省親。毛主席細心地告訴兒子家鄉有哪些親人。毛岸英回鄉後,按照父親的囑咐,見到羅石泉,親切地稱呼他舅舅,臨別時還送給羅石泉20萬元人民幣(舊幣,合後來人民幣20元)、茶葉等。
毛岸英回京後,向父親彙報了回鄉情況。當得知羅石泉年家口眾多、工資沒有保障的情況後,毛主席當即從稿費中支出500萬元(舊幣),以解羅家之困苦。
但毛主席一貫堅持公私分明,絕不允許因私廢公,即便對羅家關愛有加,也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關係得到特殊照顧。羅石泉聽從主席的囑咐,留在家鄉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兩個兒子一個當兵,一個務農。
1956年,羅石泉病逝於楊林,享年68歲。1960年,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羅家也一樣過著苦日子。毛主席再次捎信給弟媳王淑蘭及堂弟毛澤連,叫他們給予幫扶接濟,給羅家送去大米和黃豆等食物幫助他們度過了難關。
毛主席當初反對包辦婚姻是從個人幸福和反抗陋習出發。毛主席帶領羅家人和鄉親們給中國的老百姓找的出路,是從大愛出發,這就是偉人的風範。羅家人同樣重情重義,認定共產黨才能為人民當家作主,追隨著偉大的領袖,共同創造了光明的新社會。
感謝你看完全文。
文字由作者主觀思想+歷史客觀事實梳理撰寫。
關注離我們最近的歷史;聆聽真實的歷史故事;走近譜寫歷史的人。
更多文章請點選下方標題檢視,或移步@文乎主頁檢視
劉謙初:毛主席親家,劉思齊的父親,未見過女兒,遺書讓妻子再嫁
母親52歲病逝,撫育4個英雄兒女,毛主席痛心地說:擱現在能治好
毛主席父子分別19年重逢,主席讓兒子當農民,岸英婚禮送舊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