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珠海航展,可以說讓全國的軍迷朋友們大飽眼福,大量的新式武器裝備大到戰略打擊,小到戰術運用,可謂一應俱全,隨後網上就有軍迷朋友們提出疑問,假設敵國對我國全面開戰,並調動11艘航母海上入侵,我國能否輕鬆擊退?又該如何對應呢?
就這一課題,之前許多網站都有影片和文章,說中國可以在海上大量水雷,也可以憑藉東風-26和東風-21這兩款反艦導彈,對美航母艦隊進行致命打擊等等一系列中遠端防禦手段,可是現代海軍作戰跟以前不同,可是結合了衛星網路、資訊傳輸、偵查滲透、海空預警、雷達偵測、潛航偷襲、防禦攔截、電子對抗、空海對抗、兩棲登陸等許多有形與無形對抗相互協同,包括前線戰況評估,對後方使用反艦導彈的投放量和最終打擊方案,都有非常精確的推算和最低戰損比誤差要求。所以,對於這樣龐大的假設課題,根本就不是單純地佈置水雷,或者發射東風反艦導彈就能解決的,畢竟戰爭,是一場精密而複雜的綜合“藝術”。
今天,小編就這個課題,聊一下,如果出現這種“假設”,我們該如何應對?
一、已不戰而屈人之兵,實為上策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自古以來,任何戰爭的啟動,都是對一個國家整體綜合實力的考驗,而中國為了能在經濟上遏制住敵國,之前以貸款的形式,向敵國提供了1.1萬億美元的貸款,而如果中美雙方進入戰前僵持狀態,中方甚至都還沒有出兵,只需要低價拋售這些美元國債,直接導致美元貨幣貶值,造成敵國境內通貨膨脹,各軍火和後勤供應商要麼無法採購武器生產原料,無法按訂單滿足敵軍採購,或陡然提升價格,讓敵國國庫無力承擔這筆高額費用,或因通貨膨脹,造成敵國國內的社會動亂及民眾恐慌,相信到時候仗還沒開始打,敵軍自己就先亂成一團了。
二、任何戰爭的勝敗,都取決於資訊
現代戰爭的大部分武器裝備,和部隊兵力部署,包括所有前期偵查,都和網路資訊有關;而敵軍的海軍航母編隊的所有行動,都對網路資訊極其依賴。
在2014年4月,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之際,敵軍派遣當時的“庫克”號驅逐艦攜帶“戰斧”式巡航導彈擅自進入了黑海海域,俄羅斯軍方隨即派出一架蘇-27戰鬥轟炸機驅離,在靠近並多次警告無果後,蘇-27的飛行員開啟機載電子干擾裝置,讓敵軍的所有艦載雷達系統和通訊網路瞬間徹底癱瘓,隨後敵軍透過公用頻道,告知俄羅斯軍方,他們會立刻撤出該海域,這才得以脫身。
蘇-27的飛行員在這期間,曾經多次低空掠過敵軍驅逐艦頂端,前後共計12次繞飛動作,相對距離都在15—35米以內,但敵軍的各種艦載電子裝置,如同一堆海上漂浮的廢鐵,毫無招架之力。
從這方面不難看出,網路是敵軍的最大命門,假設在敵軍航母編隊在太平洋公海區域,尚未進入我國海洋防禦第一島鏈之前,網路部隊提前啟動,對敵軍的網路進行滲透,竊取其所有資訊,並對其衛星網路進行破壞,使航母編隊在海上形成資訊隔離狀態,同時對於海上空中預警和艦載雷達預警這些關鍵功能就形成獨立工作狀態,無法形成各武器平臺之間的資訊互通,也就無法形成有效戰鬥力。換句話說,敵軍失去了網路,所有武器就等於沒有了大腦,對於一個完全處於癱瘓狀態的航母編隊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實戰使用價值。
三、玩兒“不對稱打擊”,敵軍似乎還需要多學習
假設敵軍航母編隊在海上公海區域完成集結,並有可能透過南太平洋進入我國南海區域,或從太平洋中心區域,通過沖繩和關島的敵軍基地,進入我國海防第一島鏈,對我國形成海上和空中的多重軍事威脅。
這時候,我軍多年的軍事理論“不對稱打擊”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所謂“不對稱打擊”,也叫“非對稱打擊”理論,主要是指在實戰條件下,面對強大敵軍,可採取與對方兵力部署和武器裝備完全不同的形式給予軍事打擊,而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所消耗的資源,就能實現自己的軍事目的。這一軍事理論在最早的七八十年代,我軍就在各類武器研發和模擬演習中提出,並有針對性的海上作戰、航母打擊、陸空協同、戰略打擊等多種作戰方案,而這次的海上航母編隊打擊,也是早就有備案的預案一種。
在完成前面兩個板塊的攻擊破壞之後,第一重要的,就是透過戰略核潛艇和攻擊型潛艇,提前進入戰區及周邊,對敵軍航母艦群的海上補給線和海外補給港口進行封鎖,按照敵軍航母建造規模和戰鬥攜帶量,如果是油料和彈藥的話,可獨立使用3-5天,食物和淡水可以獨立使用7-10天,一旦切斷海上後勤和海外軍港補給,只需要7天,敵軍的航母編隊就會變成一座“海上難民營”,航母甲板除了能拿來曬太陽,其餘的什麼也做不了。
當然,如果沒能完全切斷其補給線,在第一輪打擊中,則可以將轟炸機飛行編隊攜帶“鷹擊”空對海反艦巡航導彈,在殲-15、殲-20戰鬥機和殲-16D電子戰機編隊的護送下,對敵軍航母艦群首先實施第一輪巡航導彈中程距離打擊,這一輪打擊主要是針對航母編隊的導彈護衛艦和驅逐艦等外圍防禦,儘量削弱和降低航母周邊預警區域和攔截護衛能力,同時也是對其空中作戰能力和武器攔截能力的試探,為隨後即將開啟的第二輪“非對稱打擊”做準備。
空中預警機結合衛星與海上艦載雷達,組成“海、空、天”三位一體偵查預警網路連結,不僅能透過資料鏈對敵方升空隱形戰機、隱形轟炸機進行提前預警,還能對戰場情況隨時監控,隨時掌握對方海上目標移動情況,將這些資料傳回後方資料中心,對大量的海上目標進行戰場部署分析,並提交給作戰指揮中心,將目標打擊軍事價值進行等級劃分,並根據這一套分析結果,制定中近程海上反艦彈道導彈打擊方案。
空中預警機必須在戰區邊緣巡航,透過與衛星和艦載雷達之間的連線,組成一個三角形立體網路,成為一個空中隨時移動的資料引導,透過對海上移動目標的不斷資料更新,指引導彈升空後的飛行姿態、飛行路線和三段式飛行的設定,並在最後階段鎖定目標具體座標及運動規律,微調最後落點,將最後打擊精準度控制在最低範圍內。
經過這樣一輪“非對稱打擊”,基本上能摧毀敵軍航母編隊60%以上的防禦能力,而剩下的航母艦載機編隊和導彈護衛艦,幾乎很難再組織起大規模的海上進攻,加上之前對後勤補給的破壞,對方的綜合戰鬥力會下降許多,估計還沒全面投入大規模戰爭,就已經在考慮分批次撤退了。
文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