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發過一個頭條,說明了以色列在俄烏衝突中的尷尬立場。一方面,俄羅是世界大國,以色列的立國之本是儘可能與大國搞好關係,儘可能取得他們的支援,至少不遭到他們的反對,否則,小小的以色列很難生存下去。所以,以色列不能得罪俄羅斯,在俄烏衝突衝不能公然反對它。
另一方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是猶太人,世界猶太人是一家,澤連斯基本人也非常認同他的猶太人身份,經常參加一些猶太人大會,所以,以色列理應跟烏克蘭的澤連斯基政府友好,實際上兩國關係也不錯。所以,以色列應該在俄烏衝突中支援烏克蘭,反對俄羅斯的入侵。
但實際上,以色列猶猶豫豫、模稜兩可,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但是,目前時局發展到了以色列不能繼續沉默的時候了。現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烏克蘭周圍調兵遣將,加強軍事部署,美國甚至開始要求美國外交人員撤出烏克蘭;俄羅斯也在烏克蘭周圍調兵遣將,部署了多路打擊烏克蘭的軍事力量,對烏克蘭形成了半合圍之勢。與此同時,北約和俄羅斯都準備在衝突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而且演習目的很明確,就是企圖震懾對方。
在這種形勢下,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引發俄羅斯和烏克蘭及北約國家開戰。在這個時候,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乎絕望的要求以色列總理貝內特看在他們同屬猶太人的面子上,幫忙協調他與普京的關係,發起和主持一個“俄烏以三邊會談”,化解和可能到來的軍事衝突。儘管普京對這樣的斡旋不感興趣,但是,以色列恐怕必須要對俄烏衝突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了。
因此,以色列內閣這幾天開始討論政府的官方立場和公開表態口徑。具體怎麼表態還在研究之中,但表態需要達到的效果是明確的,即必須實現以下幾點政策目標。一是不能實質性得罪俄羅斯。即便拋開以色列立國的根基不談,俄羅斯在敘利亞戈蘭高地的駐軍、在敘利亞海軍基地的駐軍、其對敘利亞的關鍵影響力,也迫使以色列不能得罪普京,而且還必須保持良好關係,以色列維持目前東北部邊界局勢穩定,“幾乎完全依賴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二是不能不照顧烏克蘭。以色列與烏克蘭在多個領域建立了牢固的友好關係,以色列不能在關鍵時刻棄這些關係於不顧。不僅如此,烏克蘭境記憶體在很多大型猶太人社群,這些社群的利益和呼聲也不能棄之不顧。然而,如何在政策表述中兩者兼顧,可能是最難辦的地方。
以色列設想了俄烏衝突發展的三個可能方向,一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網路攻擊,這是最輕的,比較好應付;二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有限的軍事打擊,這個也相對好辦一點;第三種可能是最嚴重的,即俄羅斯可能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以色列認為,目前局勢向哪個方向發展還不明朗,以色列暫時保持模稜兩可的立場還能得到其它國家的理解。但局勢可能很快就會明朗化,一旦局勢明確,以色列不表態就說不過去了,以色列將不得不選邊站。如果以色列發表公開宣告,必須保持非常微妙的平衡。俄羅斯不能得罪,美國盟國的壓力也不能不顧,烏克蘭的利益也不能放棄。與此同時,如果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可能會有大量烏克蘭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以色列必須為此做好準備。怎麼很好地應對這些問題,正在讓貝內特聯合政府絞盡腦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