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星的婚戀大戲到普通人的聚散離合,都在實錘一個真相,經營家庭的智慧與能力無比重要。有的人在婚姻的門口徘徊不前,就是擔心自己“搞不定”一個新家庭。新的一年,讓我們努力提升“家商”,在家庭家教家風中發揮女性的獨特作用,穩獲幸福。
讓愛的“表演”成為愛的習慣
從結婚開始,我們倆就開始了“戲精”生活,我說他是我碰到的最精緻男孩,“哄”他做家務;他說以後可能要靠我養,“激”我奔事業。兩邊的老人都通情達理,但矛盾也是不可避免。這種情況,當然就是誰的父母不高興就誰來做黑臉了。有時候他演過頭了,我還得去串場,哄一鬨他爸媽。說實在的,女性心細,能看到察覺到感受到的東西,會比男人更多。我丈夫就經常說,很多事情我如果不跟他說,他都沒有想過。比如我會提醒他,回父母家不要再把自己當成小孩了,要儘可能多幫父母做事。後來我公婆知道了,婆婆還塞了個紅包給我,說是我教得好。
我把職場關係秘籍運用在家裡,綽綽有餘。雖然中間有“表演”的成分,但我覺得並不是虛偽,當我們願意把對方父母當成單位領導一樣來應對,就多了一份尊重少了一份理所當然。
這是不是裝?要不要表達真實的自我?其實這是不矛盾的。情商高的人都知道,過於真實有時會有點“殘酷”,哪怕是親人之間,有時候也需要一些“善意的謊言”,需要一些“形式主義”的技巧,如果你都沒有心思去“表演”,說不定永遠到不了以誠相待這一步。
從戀愛走入婚姻需要“愛商”,經營好婚後的家庭生活,需要培養和提升“家商”,做好“愛商”與“家商”的培養與轉化,雙商線上是美好新生活的基礎。
家商線上2:
從管控情緒開始,尋找家事最優解
我們家是比較傳統的,結婚十年,孩子出生後那段時間,因為身體的原因,我辭職做了家庭主婦。這中間,丈夫的事業也經過了一些波折,現在比較穩定了。
我一般在家不會輕易生氣或者發火,有什麼意見也是會看好時機去溝通,我覺得這是一種更有效率的溝通方式,需要先安撫一下自己。漸漸我丈夫也能夠接受和學習我的方式,他確實能感覺到我的這套方法更好。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他觀察我和孩子溝通,都要偷偷跟我說,“老婆你太了不起了,我小時候要是有人這麼跟我好好說話,我現在可能會更好。”
丈夫事業遇到波折的時候,他壓力大,但是他不表達,我看出來了也不問,但一直有意無意地鼓勵他。一家人出去玩的時候,我不動聲色地把家裡的家底、支出,怎麼開源節流,都和他細細討論。他後來想明白了,說實在不行就回老家,我說那挺好,還有個院子修修可以住,我都想好了怎麼弄,他聽完笑了:“不至於,你放心吧!”
對於大多數女人,吃苦受累容易,學會控制情緒難,但我認為這就是“家商”的根本。這種情緒的控制不是委屈自己和一味妥協,如果你是以這樣的訴求來控制情緒的,那隻能是壓抑自己。相反,這是一種強大的溫柔力量,以靜制動、以退為進、以柔克剛,把握家庭的命脈,讓每件事的結果都是家庭的最優解。
新女性“家商”養成方案
文/梁熠
對於每一個進入婚姻的女性,都會面對這個問題:我該如何經營好家庭?一個“好”的家庭到底是怎樣的?進入婚姻之後,應該賦予家庭什麼定義和意義?明確這樣一些能力和原則,會幫助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婚姻中照見自我的靈魂三問
可能很多女性都聽過這些流傳下來的“經營秘訣”:不要比男人強、要給男人面子、要掌握住男人的胃、要給男人新鮮感……在如何處理“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問題上,相關的告誡也趨向於讓女性“忍一忍”。
其實,我們更需要做的是,想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以及在婚姻和家庭中,核心的需要是什麼。過去,女性被統一要求成一種“依附男性、相夫教子”的樣子,而今我們的家庭呈何種面貌、我們扮演何種角色,更大程度上要由我們自己決定。
所以,與其把目光放在“舊”的標杆上,打倒它或是遵循它,倒不如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認真客觀思考這樣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是怎樣的人?想清楚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獲得自主性和掌控感。先拋開外界可能存在的種種對女性的要求,儘量全面地對自己進行一次評估。自己擅長什麼?是什麼樣的性格?能力上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在哪些技能上存在發展空間?在家庭經營中,自己是擅長執行、還是擅長統籌?家庭中有各種事務,既要維持內部的運轉、清潔、基本生活需要,又要思考對外的社交、長遠投資……自己喜歡哪些事情、又擅長哪些事情?如果決定某些方面由另一半主管,如何安排自己的角色和分工?同樣如果某些方面由自己主導,那另一半怎樣參與?
第二個問題:我經營家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果自己擅長照顧和體恤,善於情緒管理,那麼不用刻意“揚短避長”,也不要“無私奉獻”,而是思考你相對缺乏什麼,或者對方在獲得你的情緒價值時,能夠給予怎樣的回報。當然,如果你在事業上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或者管理能力,肯定不要浪費,而是去尋找一個能夠讓你的能力價值最大化的伴侶,一起構建一個好的家庭。
或許有人會說,那我感覺自己哪哪兒都一般,沒有很好也不是很差,怎麼辦?其實這才是大多數人的狀態。那更應該清楚地認識自我,明確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水平,然後再考慮自己的喜惡。也就是說,可能管賬、掃地、代表家庭社交這三件事,我們的水平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項你很喜歡或者很不喜歡,那麼,就可以儘量按照自己的態度去分配和安排。
當然,這個問題在遇到想要結婚的物件之後,多半會再評估一次,那時就可以和對方一起溝通交流了。我也見過有人事先將自己的要求想得很清楚,然後按照這個標準找到了自己心儀的人。
第三個問題:我在家庭中的核心需求和底線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也可以等價替換為:“你想從婚姻和家庭中獲得什麼?”顯然,我們或許有很多東西都想從婚姻和家庭中得到,比如經濟支援、比如愛情、比如孩子、比如有人和自己一起“玩”……但很遺憾的是,這些需要往往不可能全部都完美滿足。就像一個事業很強的丈夫,他很難有時間給妻子孩子足夠的陪伴;而要有足夠的陪伴,可能就意味著收入不會很高。在以前,女性很難經濟獨立,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几乎是固定的:需要從婚姻和家庭中得到各種意義上的庇護。而現在,一個經濟獨立的女性,完全可以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也許是事業上的夥伴、也許是家庭帶來的幸福感、也許是生活旅途中並肩而行的戰友……總之,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一切都決定於你自己。
溝通方式比溝通內容更重要
清楚了你能給家庭帶來什麼,也明確了自己在家庭中需要什麼,下一個問題,就是要如何經營好自己的這個小家庭,首當其衝的就是溝通與表達。
我們需要學習“非暴力溝通”。它強調的是在溝通中,平和坦誠地展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又不會讓對方感覺被攻擊或者是威脅。有一個公式我
們可以運用:我看到你(對方確實付諸實踐的言語或者行為)……,這讓我感到(講述我的感受)……,因為(解釋為什麼我會產生這種感受)……,所以,我希望你(講述你希望對方為你說/做什麼)……。
在運用這種溝通方法時,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
第一是它的運用物件。一般來說,如果發現我們的溝通物件連日常的交流都難以進行的話,那麼我們可能要做好它失效或者效果不佳的準備。但即便如此,如果能這樣溝通,也會讓我們自己感覺好一些。
第二是在講述“我看到你……”這個部分的時候,一定只講那些的確發生了的事情。比如,家庭成員A很晚才回家,我感覺很生氣。這時,我只需要說,“我看到你十一點半才回家”,而不要說 “誰知道你在外面做什麼了,這麼晚才回家”之類的話。
第三,這個溝通方法最有魔力的部分,就是講述我們的感受和產生感受的原因。如果我們回想一個感到很生氣的場景,然後按照這個公式在紙上寫一寫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的“生氣”背後,往往隱藏著更多的情緒,比如悲傷、嫉妒、難過;而激起這些情緒的原因,我們其實很少去想。再拿那個很晚回家作例子,我們感到生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等了很久,由此產生了一種被拋棄、或者不被重視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引發了我們的憤怒。
第四,最後“我希望你做什麼”的部分,會幫助我們將對話變得更有效果。有時候,在家庭中的溝通,更多的是情緒發洩,發洩完了之後,對方會一臉茫然或者被激怒。但是有了最後這個部分,我們就可以思考,“對方要做什麼,我的這種感覺會減輕一些呢?”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不是要求對方“從此都不要晚歸”,而是隻要對方在外面的時候跟自己保持一些聯絡,我們就會感覺好一些。
非暴力溝通在家庭中隨時都可以使用,也許更多的運用是伴侶之間,但是與孩子和老人也是可以嘗試的。特別是孩子進入青春期,有了足夠的理解能力之後,這一套方法會讓我們和孩子的溝通變得更順暢,促進與孩子的互相理解。
合適的人做適合的事
在家庭經營和管理上,很多女性難以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哪怕自己可能就是擅長家庭內部事務的管理、擅長整理和清潔,但是她們卻對這一點充滿了警惕。而那些確實不擅長此道的女性,會感到很迷茫:那我要做什麼,這部分誰來做?
還有一個問題也容易被大家忽視。我們很容易看到在家庭中“做事”的人,不管是誰做家務、管理賬目,我們都會承認其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但是對於家庭中負責“安排、管理和分配”,承擔“管理統籌”角色的人,卻常常忽略他們的付出和貢獻。
舉個例子,我們就會看得更清楚。如果我們和朋友一起出去旅遊,一個負責揹包、提東西等等,一個負責在出發之前做好攻略、路線安排、日程管理,我們會怎樣看待這兩種角色?同樣的,在家庭經營中,負責統籌安排的那個人,就是在不停地“做攻略”,以保證家庭的運轉和發展。
其實,經營好一個家庭,再進行那種粗糙的、極端的分工和管理,已經行不通了。需要根據我們和對方的能力、需要、興趣進行合理的細緻的分工,最好是能夠達到整體上的平衡。這就是新時代家庭經營中的“管理”能力:讓合適的人,做適合的事。
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然而如果我們有了這種意識,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比如不必按照傳統的角色分工“對號入座”,也不會讓家庭成員中的某一方“做得太多”或者“想得太多”。
如果一時之間很難理清楚,可以試著把家庭想象成“公司”,這間公司的業務目標是什麼、要產生的收益是什麼;要做到這些,又需要哪些崗位,這些崗位各自的工作職責又是什麼。這樣想並不是為了“算錢”,而是幫助我們明確,作為家庭成員,從家庭中得到了什麼,又必須要付出什麼。並且,某些容易被忽略的“崗位”,此時就會浮出水面,被大家看到了。比如,家庭中很重要的作用是,提供情感連結和支援。這個“工作”,目前是誰做得最多?那個人得到與之相應的回報了嗎?如果確定不了,我們也大可想象,“撤銷”這個崗位會發生什麼?
這樣想清楚每個“崗位”之後,就可以將自己和家人“安排”進去了。有的崗位可能獨屬於某個人,或者他是靈魂核心;有的崗位則需要大家輪流“上崗”,有的崗位要分出“總監”和“辦事員”……我想,這也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我看來,無論是溝通還是管理,抑或是發現自我,對於女性來說,做到這些都並不困難。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女性的天賦獨到之處,正是對人對己的敏感和細膩。我們會更容易把一個家庭看成“人”的組合體,渴望從家庭中得到溫暖、支援、愛,所以會更積極地去尋找和獲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逐漸變得溫柔而堅韌。因此,如果想發揮女性在家庭中的獨特作用,不妨從這幾點入手,用心用情用力經營好一個獨特的、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