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人的健康長壽15%取決於遺傳因素,10%取決於社會條件,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自然環境,而60%取決於一個人的生活行為。
也就是說,人的健康長壽主要取決於其生活行為,包括衣食住行、行為嗜好,甚至思想方法、心理狀態。簡而言之,即是平常日子是怎麼過的。
01
什麼是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是指人們為了增強體質和維持身心健康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主要表現為:生活有規律,無不良嗜好,講求衛生,講科學、不迷信,平時注意養生保健,定期體檢,生病及時就醫,積極參加運動鍛鍊及社會活動,等等。
健康行為是健康的基石。行為是因,健康是果,你怎樣對待自己的身體,身體就怎樣對待你。自己不認真呵護身體,還想讓身體強壯,那就是異想天開。
02
不良行為是罪魁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前不多見的各種“富貴病”,如糖尿病、血脂異常、高尿酸等,已成為常見慢性病,嚴重威脅我國居民的健康。
那為什麼現在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這與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密切相關。眾多證據顯示,不良行為已成為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吸菸、過量飲酒、不合理飲食、活動不足是威脅國人健康的四大行為危險因素。
這其中,缺乏運動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據估算,全球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數高達320萬,且逐年增長。我國有半數以上勞動者在工作中以坐和站為主,行走時間短,以車代步,不爬樓梯乘電梯。
“上攻治未病”,只有平時養成健康行為,才能有效預防慢性病。別等到疾病纏身,才悔不當初,到那時為時已晚。
03
知而行之是良方
大家都知道吸菸酗酒、高鹽飲食、缺乏鍛鍊等均有害健康,但真正改變這些不良行為,則需要付諸行動,並長期堅持。生活中,很多人並不缺少健康常識,缺的是自律精神,也就是管不住自己。
其實,健康行為帶來健康身體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自律。要養成健康行為,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明白健康是個人、家庭的財富,更是國家、社會的財富。身心健康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養成健康行為,就是對生命的保養,應下定決心去做,並長期堅持下去。
其次,要從最細小的環節做起。大家都知道吸菸、酗酒、高鹽飲食、缺乏鍛鍊、過飽等有害健康,但真正改變這些不良行為,需要恆心和毅力。